王艷萍 馬紹康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8-0121-02
踩踏,是一種極其原始的事故。一旦人群聚集并被壓縮,危險就出現(xiàn)了。原本有序移動的人群可能會因為一個小小的誘因而瞬間崩潰,遇難者大多并不是真的死于踩踏,他們的死因更多的是擠壓性窒息??此七b遠的危險,其實觸手可及。它們正毫無征兆、悄無聲息地潛伏在我們的身邊。當危險悄悄靠近時,請珍惜生命,遠離踩踏。原以為云南昆明明通已逝孩子已經是對世人最嚴重的警醒,絕不曾想我們用上海外灘踩踏36條人命這樣一個我們不敢、也不愿意相信的事件來迎接2015羊年的到來。剛才還是歡聲笑語,轉眼已魂歸天國?!安忍ぁ毕駩耗б粯硬环执笕诵『?、男女膚色。人類畢竟不像椋鳥和沙丁魚,我們并沒有進化出有效組織、大規(guī)模人群有序運動的能力。
如何避免踩踏?怎樣在踩踏中絕境逢生?這些是我們從事件中要反思和吸取的教訓。如何在踩踏事故發(fā)生的瞬間爭取生的機會,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來預防和自救。
一、踩踏事故發(fā)生的基本原因
人多是發(fā)生踩踏事故的基本原因,故事常發(fā)生于學校、車站、機場、廣場、球場等人員聚集的地方;發(fā)生的時間常見于節(jié)日、大型活動、聚會等等。當人群較為集中時,前面有人摔倒(或只是蹲下來系鞋帶),后面人群未留意,沒有止步,便會發(fā)生踩踏。人群受到驚嚇,如聽到爆炸聲、槍聲,就容易出現(xiàn)驚慌失措的失控局面,在無組織、無目的的逃生中相互擁擠踩踏。人群情緒因過于激動(興奮、憤怒等)而出現(xiàn)騷亂,發(fā)生踩踏。此外還有一些人因好奇心驅使,專門找人多擁擠處去探索究竟,由此造成不必要的人員集中而遭到踩踏。
二、避免踩踏的策略
毋庸置疑,在組織大型活動時主辦方對安全的考慮要周全。保障大型公共活動安全的前提是科學細致的預判,主辦方必須事先對舉辦場所、場所設施、交通狀況、參加人數(shù)等進行認真細致的勘察論證和科學準確的評估預測,從而制定出合理的安全企劃。如上所見踩踏悲劇一再發(fā)生,這么多人生命的代價,但舉辦方何時才能吸取教訓做好安全保障?比如新年夜的外灘,人流可能從哪里來,預計有多少人,如何評估現(xiàn)場人數(shù),一旦現(xiàn)場評估人流超過容量,如何分流繼續(xù)涌入的人群,如何疏散人群。這是一項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任何細節(jié)處理不當都有可能引發(fā)災難性的后果。比如警力如何分配,控制人群使用什么措施。有時候警察的出現(xiàn)會安撫人群的情緒,而有時候正好相反,這些都十分微妙。這時不禁又想起每年五一、國慶黃金周時各景點“人山人?!钡恼掌?,我們不得不思考為什么不控制放入人數(shù),難道就不擔心踩踏事件?
對于個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不湊熱鬧。同時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湊熱鬧,不在學校和其它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追逐打鬧,上下樓梯注意安全。任何時候去人流密集的地方,都應當觀察周圍環(huán)境,記住出口的位置,提前在大腦中規(guī)劃撤離方案。一旦你發(fā)現(xiàn)已經被人流裹挾,無法自主控制前進方向的時候,切記不要停下,也不要硬擠,而是要一邊順著人流同步前進,一邊向前進方向的側方移動,直至移出人群。雙手握拳架在胸前,就像拳擊手的防守姿勢,這樣可以盡量保證胸腔不被擠扁。注意腳下,千萬不要被絆倒。一旦摔倒,趕緊站起來。如果身邊同伴摔倒,立即把他拉起來。如果身邊是兒童,則把他們舉過肩;如果摔倒了沒法站起,爬行時也要跟著人群前進的方向;如果無法移動,要用手護住頭部,蜷縮膝蓋至胸前。不要俯臥和仰臥。然而,在踩踏事故發(fā)生現(xiàn)場,個人的力量實在太渺小了。防止踩踏的最有效辦法就是避免踩踏事故發(fā)生。
三、在踩踏發(fā)生時的急救方法
1.自救方法
不在樓梯或狹窄通道嬉戲打鬧;人多的時候不擁擠、不起哄、不制造緊張或恐慌氣氛。盡量避免到擁擠的人群中,不得已時,盡量走在人流的邊緣。發(fā)覺擁擠的人群向自己的方向走來時,應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亂,不要奔跑,避免摔倒。順著人流走,切不可逆著人流前進;否則,很容易被人流推倒。假如陷入擁擠的人流,一定要先站穩(wěn),身體不要傾斜,避免失去重心,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彎腰撿鞋子或系鞋帶。盡快抓住堅固可靠的東西慢慢走動或停住,待人群過去后再迅速離開現(xiàn)場。若不幸被人群擠倒后,要設法靠近墻角,身體蜷成球狀,雙手在頸后緊扣以保護身體最脆弱的部位。在人群中走動,遇到臺階或樓梯時,盡量抓住扶手,防止摔倒。當發(fā)現(xiàn)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要馬上停下腳步,同時大聲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及時分流擁擠人流,組織有序疏散。
2.對他人的急救
踩踏事故發(fā)生后,一方面趕快報警,等待救援;另一方面,在醫(yī)務人員到達現(xiàn)場前,要抓緊時間用科學的方法開展自救和互救。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重傷者、老人、兒童及婦女的原則。判斷傷勢的依據(jù)有:神志不清、呼之不應者傷勢較重;脈搏急促而乏力者傷勢較重;血壓下降、瞳孔放大者傷勢較重;有明顯外傷、血流不止者傷勢較重。當發(fā)現(xiàn)傷者呼吸、心跳停止時,要趕快實施CPR。
安全教育永不停止,要結合時事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比如本次上海外灘事故后,及時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用講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跟孩子講解踩踏事件可能發(fā)生的因素,讓孩子從小形成危險意識,自覺遠離人多擁擠的地方,減少踩踏發(fā)生的機率。教育孩子要熟悉所赴區(qū)域內所有的安全出口。發(fā)生踩踏事故后,孩子大多會產生恐懼,沒有安全感;少部分會產生自責和內疚。這時候,父母一定要在孩子身邊,盡可能地多陪伴孩子。傾聽及理解孩子的感受,包括意識形態(tài)、情緒和行為等;讓孩子確認自己目前安全,增加安全感。教孩子勇敢面對,告訴孩子人生有很多事不可知,更不可控;鼓勵孩子釋放自己的不良情緒,如可以用孩子最喜歡的玩具或寵物陪伴。避免對孩子過多的干擾,包括采訪、探視等。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在心理專家的參與下,對孩子進行心理干預。但不要百依百順,以免產生繼發(fā)性獲益。
愿逝者安息,生者謹記。踩踏事件,重在預防!讓我們珍惜生命、遠離踩踏。
(責任編輯 曾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