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丹
(黑龍江東方學院,哈爾濱150066)
教學要想成功就必須要以學生為中心來開展,所有成功的教學都應該建立在對學生特點、學習本質(zhì)的理解的基礎之上。因此,研究學生的成功的學習策略,總結出教師的有效的教學策略并將其應用到教學中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并進一步培養(yǎng)出更多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民辦高校是在我們國家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民辦高校的創(chuàng)辦并沒有依靠國家財政性經(jīng)費,是在新的管理體制下,實施新的辦學模式的,擁有本科學位授予權的高等學校。盡管說民辦院校從創(chuàng)辦之初到整個探索的時期,一直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和困難,而這些困難是普通高校完全不必經(jīng)歷的,但是民辦高校的發(fā)展方向是不可逆轉(zhuǎn)的。民辦高校的教學質(zhì)量的好壞對其未來的發(fā)展至關重要。作為民辦高校里重要課程之一的大學英語課程同樣也關系著民辦高校的發(fā)展命運,因為英語成績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民辦高校畢業(yè)生的就業(yè)質(zhì)量。眾所周知,就業(yè)的水平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民辦高校的發(fā)展,這也正是我們研究民辦高校的英語教學策略的主要原因。
民辦高校的大學生普遍存在有一種自卑感,他們自尊心相對較強,而自律性卻又相對較差,并且又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說,民辦高校大學生對專業(yè)課的學習態(tài)度尚可,對于英語學習就往往會表現(xiàn)出懈怠,反感,甚至是抵抗的情緒。作為民辦高校的英語教師,我們要做的不是縱容這些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不良情緒,相反地,我們要竭盡所能,最大限度調(diào)動這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更好地、更有效地參與到英語教學活動中來。這就要求民辦高校的英語教師具有更能吸引學生的“招數(shù)”,并不斷研究和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在教學中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以期達到更好地教學效果。
由于高考的分數(shù)不是太高,民辦高校的大學生普遍會表現(xiàn)出較為強烈的自卑感。相對普通高校的大學生而言,大多數(shù)民辦高校的大學生會有一種不如人的感覺。在多年的教學中,我經(jīng)常聽到學生說的一句話就是“學習好誰上這兒呀”,字里行間流露出很強的自卑感。也因為如此,民辦高校里的大部分同學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在學習上都是得過且過。當然,也有一些同學能夠正確看待民辦高校的學習生活,把這里的學習和生活作為一次新的努力的起點。這部分學生在校園中能夠表現(xiàn)出較強的學習動機,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努力,在獲得高等教育文憑之后,能有一個光明的前途。盡管如此,剛剛步入社會之時,他們也常常表現(xiàn)出底氣不足,甚至不愿意承認自己是民辦院校的畢業(yè)生[1]。
對于民辦高校大學生來說,自尊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自卑的表現(xiàn)。一些學生因為自卑過度而出現(xiàn)非常強的自尊心。在學習上,他們不愿正視自己在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但是他們又極度渴望能夠得到老師和家長的理解與肯定。于是對于批評,他們表現(xiàn)出極為強烈的抗拒,哪怕自己也知道是正確的意見,依然不肯接受。
普通高校也好,民辦大學也罷,在大學期間學生都處在一個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和普通高校大學生相比,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在某些方面確實存在著不足,如學習成績和思想道德方面。高考成績不能說明最終的學習成績,卻可以反映出某一階段的學習成績,而學習成績偏低的學生常常在思想上對自己要求不夠嚴格。這些不足往往根源于他們不能夠嚴于律己。經(jīng)常是跟風而動,并沒有利用自己的判斷力來分析某些問題的是非曲直,得出應有的結論[2]。
教學方法是指“為了完成一定的教學目的和任務,師生在共同活動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的方法,是教法與學法的統(tǒng)一”。教學策略指的是“在不同的教學條件下,為了達到不同的教學結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體的總和”。教學方法注重的是對于達成預期目標所采取的途徑和手段的設計、創(chuàng)新和實施。教學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強的特點。教學策略則注重于籌謀和預期可能產(chǎn)生的問題和達成的教學目標,以及應對的措施。教學策略具有指導性強的特點。從不同角度進行劃分,可以把教學方法分為講解演示法、問題性講述法、復現(xiàn)法、局部探索法和研究法;歸納法和演繹法;獲取知識的方法、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運用知識的方法、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方法、鞏固的方法和檢查知識技能的方法,等等。同樣地,教學策略也有很多不同的類型:傳遞策略、組織策略和管理策略等。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我們完全可以把教學方法看作是教學策略的具體化[3]。但是教學方法并不是受限制于教學策略的。采用哪種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在很多情況下都是受到教師所偏重的教學策略影響,當然這一切都要基于教學原則的指導。也就是說,教學方法都是在教學原則的指導下形成的,然而具體要使用什么教學方法,這就要涉及到教學策略的層面。
英語可以說是國際上最為通用的語言之一。經(jīng)濟的全球一體化進程在不斷加快,這就要求學生要具有較高的英語素質(zhì)和能力。民辦教育的發(fā)展,正在為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蓬勃發(fā)展培養(yǎng)和輸送大量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社會各界也越來越關注民辦大學英語教育及其教學效果。從我國民辦高校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狀況出發(fā),當前民辦高校英語教學存在著種種的不適宜,需要通過改革來改變現(xiàn)狀。我國民辦高校大學生的英語學習觀念不強,這些學生對英語學習欠缺興趣,英語基礎也比較薄弱,對英語學習策略的認識更是不足,他們對學習的意識不強,甚至談英語學習色變[4]。我國民辦高校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很值得我們擔憂。在公共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民辦高校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夠強。而在公共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民辦高校的英語教師卻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很多教師因為沒有顧及到民辦高校大學生英語學習的現(xiàn)狀,從而忽視了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所有的這些情況使得對民辦高校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研究變得尤為迫切。
大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日后能夠在真實的情景中使用,能夠聽懂和被聽懂英語表達,能讀懂,寫出和翻譯出英語文章尤其是信函。作為民辦院校,我們對于大部分學生的要求更側(cè)重于聽說,因此必須對傳統(tǒng)的教師一言堂進行改變,將其變?yōu)殡p向互動的教學新模式。我們要以聽說讀寫這些基本的英語技能為主要途徑,想盡一切辦法提高民辦高校大學生對于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與此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通過奠定良好的英語基礎來使學生摒棄自己的自卑感,建立自信心[5]。
策略有時也被稱為大方法,高校英語教師,尤其是民辦高校英語教師更要具有能夠在策略與方法之間進行轉(zhuǎn)換的能力,以此來確保能夠達到教學的有效性。民辦高校教師一定要根據(jù)民辦高校大學生特點,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來確定教學方法,并通過對教學方法的甄選和思考,來形成最行之有效的適合民辦學校學生的教學策略。與此同時教會學生從教師的教學策略中總結適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并將有效的學習策略轉(zhuǎn)化為有效的學習方法??梢哉f,有了好的學習方法的指導,民辦高校學生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也就不再是什么難事,民辦高校教師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成績的目標也不再可望不可及。
因此,民辦高校英語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特定情景來組織教學活動,盡可能多地給學生營造一些交際的氛圍,培育民辦高校大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強烈的動機和調(diào)動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使用英語授課,多提問,加強對學生的語言刺激,促使學生用英語思考,激發(fā)學生用英語表達的欲望,以便于增強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6]。為此,民辦高校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形成教與學過程中的雙向互動模式。這種方法不僅能奠定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基礎,還可以激發(fā)這些學生終身學習英語的興趣,可以促使他們完善并發(fā)展個人的心智,促進他們不斷挖掘自身潛能并持續(xù)增強自信心。
作為一名民辦高校的英語教師,我們要以教書育人為己任,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不放棄任何人,幫助學生克服他們的自卑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目標。讓民辦高校的畢業(yè)生能夠趕上甚至超越普通高等院校同類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力求讓他們真正成為具備熟練的英語知識、能夠更好適應社會需要的專業(yè)性人才。
[1]程曉堂.英語教材分析與設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何安平.外語教學大綱·教材·課堂教學設計與評估[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
[3]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xiàn)狀與發(fā)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4]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5]王薔.英語教師行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6]楊英.民辦高校學生班級管理工作之思考[J].市場周刊,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