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
在現(xiàn)代文的閱讀中,特別是散文這種文學(xué)體裁的閱讀,要緊扣語言,不忽略任何一個符號,緊貼文本去感受和對話,細(xì)致、準(zhǔn)確、完整而深入地理解和揣摩,特別是要注重文本與作者、社會、文化的密切關(guān)系,也就是文學(xué)理論中所說的“知人論世”(《孟子·萬章下》)。我們要盡量利用現(xiàn)存的各種史傳材料和后人評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靈歷程和精神世界。因為文學(xué)作品是時代的縮影,社會的符號,作者的全部。
下面以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為例,來談?wù)劇爸苏撌馈睂斫馕谋局黝}立意的重要性。
《背影》表面上是寫父子情深,實際上是寫父子間的負(fù)疚與不安,在“父子情深”背后隱藏著復(fù)雜的愧疚心理。
文章以“背影”為主線,以“三境”為敘述內(nèi)容。
一、破敗的家境
“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籍的東西”“回家變賣典質(zhì),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 “一日不如一日”.
“家境”為父親的“背影”提供了鋪墊,在父親所“做”所“說”的背后不僅有對兒子的關(guān)心,更有父親的負(fù)疚與不安。
父親在家境破敗和祖母之死兩件事情都負(fù)有一定的責(zé)任——朱自清的父親在徐州做官時有一外室,朱自清的母親去鬧,使得父親丟了官,又變賣了徐州的家(“滿院狼籍”)打發(fā)外室,母親回?fù)P州告狀,氣死了朱自清的祖母。所以,父親盡量想為兒子多做一些事情,包括對兒子的“不放心”,說話的“躊躇”,都或多或少包含有希望通過自己的關(guān)心而得到兒子的原諒。
“事(‘滿院狼籍)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表現(xiàn)出了父親內(nèi)心中有愧疚。“他們?nèi)ゲ缓谩?,父親再三“囑咐”, 說話做事頗為“躊躇”,這都說明父親有心事。父親買橘,“我”不要,但父親還是堅持去買,“心里很輕松似的”,父親心中的重?fù)?dān)好似放下了,表明父親有難以言說的沉重的心理負(fù)擔(dān)。
文章細(xì)致地敘述父親一路上對兒子的關(guān)心,不僅是為了表達(dá)父親對兒子的不放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父親的“心事”,說明由歉疚帶來了內(nèi)心的緊張。
文中寫父親對兒子再三“囑咐”,說話做事頗為“躊躇”,表面上是關(guān)懷備至,何嘗不是小心翼翼。如果真是汪曾祺所說的“多年父子如兄弟”,哪需要這樣的謹(jǐn)小慎微,以至于患得患失。
二、父親的老境
“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文章多次提到父親的“老境”:父親“賦閑”在家,“蹣跚地”走到鐵道邊,過鐵道時,“慢慢爬下”,以及父親信中提到的“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 ”等等。
文章寫父親多次叮嚀,再三“囑咐”,也從側(cè)面說明父親的確是老了。文章還寫到了父親的說話,如“不要緊,他們?nèi)ゲ缓?!”“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薄拔易吡?,到那邊來信!”“進(jìn)去吧,里邊沒人?!边@些話語雖然簡單,但也能折射出父親的心理,有反復(fù)“叮嚀”的悲哀,也有“掛念”里的孤獨,還有“大去之期不遠(yuǎn)矣”生命的無助。
三、“我”的心境
正是父親的“老境”,才讓作者的“心境”發(fā)生了變化。是“弱者”的父親才感動了兒子,讓兒子有了“負(fù)罪”感。
文章四次寫“流淚”,寫出了“我”的不同“心境”, 一樣的“眼淚”卻有不同的心理。
“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這是悲哀的眼淚;“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是感動的眼淚;“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jìn)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毖蹨I里含有感傷;“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边@是無盡的愧疚和不安的眼淚。
文章以“背影”為主線,以“三境”為敘述內(nèi)容,主要敘述了頹敗的“家境”和頹唐的“老境”以及充滿了悲哀、感傷、感動、愧疚、懊悔的“心境”。
父親因家境破敗而產(chǎn)生的負(fù)疚感,總想為兒子做這做那,既是多年所養(yǎng)成的習(xí)慣,也是試圖以此減輕自己的歉疚。兒子在父親的“背影”、“老境”“頹唐”面前,也有著不可言說的嗟嘆和懊悔。文章落腳點是表達(dá)父親不可言說的歉疚和兒子無法說盡的嗟悔。
父子間的錯位和隔膜,錯失的懊悔以及情不我待的嗟嘆就是《背影》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