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當前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活動形式,它給我們的課堂注入了活力也帶來了切實的效果。同時,我們不得不去正視存在組員邊緣化的問題,讓邊緣化的組員回到合作的主場,跟上課堂教學的步伐。在具體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通過引入競爭,提高組員的參與度,預防邊緣化;靈活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提高邊緣化組員的信心,走出邊緣化;培養(yǎng)邊緣生的課堂自我監(jiān)控能力,遠離邊緣化;讓所有的學生都切實地加入到課堂合作學習活動中來,讓達到合作學習最優(yōu)化。
【關鍵詞】組員邊緣化;競爭;多樣化評價;課堂自我監(jiān)控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創(chuàng)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相互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榮譽感和成就感,發(fā)展合作精神”,“使學生認識自己學習的優(yōu)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誠然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多方面的效果,從整體上看,大多數(shù)學生不僅在學業(yè)成績,還是在與他人溝通合作上都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是,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在合作中也有那么一個小群體,時不時的徘徊在合作之外,不愿意參與小組活動,依賴其他組員,或者干脆自娛自樂地干自己的事情,脫離了小組學習合作活動的中心,漸漸地成了合作學習的邊緣人。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組織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時必須關注到這部分學生群體的課堂行為,積極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措施,適時地進行指導,預防游離在邊緣的學生走向邊緣,激發(fā)邊緣化了的學生,參與合作的激情,同時著重培養(yǎng)邊緣生的課堂自我監(jiān)控能力,使之遠離邊緣化。
一、引入競爭,提高組員參與度,預防組員邊緣化
1.創(chuàng)設競爭條件
在合作學習活動中,有個別的學生懶于動腦,往往寄希望在別的組員身上,把組內的成果當自己的成果,時間一長,就會退出合作的主場,為了杜絕這種狀況發(fā)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之前我就明確告訴學生,機遇對于每個組都是平等的,但它更青睞于那些積極進取的人。因此我們在合作中引入競爭,讓所有組員都參與到活動中來。首先建立一個“競爭評比表格”:
組員 詞匯默寫 課文背誦 單元檢測 課堂答題 小組成果展示
A
B
C
D
備注:①A B生默寫全對,得1分 C 生良得1分 D 生及格得1分,C D生每上升一個級別多加1分,AB生連續(xù)三次全對多加1分。(ABCD分別代表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小組團體分在大家都得分的基礎上方能加1分,如各組員完成任務均提高一個檔次,團體得分相應提高。
②ABC生要求所背篇章必須全背得1分,D生選其中部分背出,剩余部分要會讀得1分。各組員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小組團體加1分。
③各組員單元檢測的成績計算為:實考成績與挑戰(zhàn)組相應競爭組員的成績差記入。小組團體總分為各組員的差之和。
④課堂答題的參與度越廣得分越高。
⑤小組成果展示時組員得分由本小組組員評議給分,團體得分則由其他非競爭組評議給分。
每月評選出一個優(yōu)秀小組,進行獎勵。這樣做的好處是課堂活動有規(guī)可循,通過細則量化,使每位同學都可以了解本組及個人的進步情況,或存在的不足,修正自己的方向。這樣各小組的合作活動不再處于盲目的狀態(tài)了,以防有的同學合作溜號。
2.選擇合適的競爭參照
一個小組中的學生學習水平、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在競爭過程中,讓他們挖掘各自的優(yōu)勢,為小組爭光。所以,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競爭參照,就顯得很重要了。所謂“合適的對手”,是指競爭對手與自己的水平相當或略高于自己。與適合的競爭對手競爭,能燃起競爭者的斗志,避免了不必要的失敗和挫折,組員的自信心會不斷的在進步與成功中加強,這給競爭增添了許多積極因素,使得原本不愿意加入合作活動中的組員納入到活動中來。選擇好競爭小組后,我會讓各小組寫下戰(zhàn)書,各小組成員簽名,這樣各個小組就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更加投入。
二、靈活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提高邊緣化組員的信心,使其走脫離邊緣化
課堂評價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與學生進行教學互動的一種重要的課堂交流方式。但當前教師的課堂評價普遍存在著評價標準單一、對差異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缺乏足夠的關注、人文關懷明顯缺失的現(xiàn)象。教師的不恰當評價不僅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而且容易引起學生對自身學習能力的懷疑甚至否定,使他們產生不參與的心理,而走向課堂學習小組合作活動的邊緣。
教育評價的宗旨并非僅僅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做出簡單判斷,而更多的是為了了解信息,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因此,教師應靈活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把邊緣化組員吸引到課堂學習合作活動中來。
首先,評價應體現(xiàn)個體差異,激發(fā)邊緣組員的主體精神。傳統(tǒng)評價常常是用同一目標要求學生,導致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退縮到合作活動的角落,成為名副其實的“邊緣化學生”。事實上,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強項,教育評價應該考慮到學生發(fā)展的多樣化和個體發(fā)展的差異性,最大程度上促進個體價值的實現(xiàn)。其次,評價應側重于揚長與鼓勵,提高邊緣學生的學習熱情。對邊緣化學生的教育,若過于側重“補短”,往往給學生以消極的情感體驗,造成學習時大腦常常處于抑制或半抑制狀態(tài),使生機勃勃的智慧活動變成枯燥乏味的心理折磨過程,視“補短”為“煎熬”,產生厭學心理。因而,對邊緣化學生的評價應該側重于“揚長”,消除“補短”的情感障礙。依據(jù)多元智力理論的觀點,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強項,評價過程中應該充分認識、肯定和欣賞邊緣化學生的優(yōu)勢和特點,并鼓勵和幫助他們將其遷移到弱勢智力領域之中,使學生樹立信心,激發(fā)學習熱情。最后,評價標準應多元全面。挖掘邊緣化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堋!岸嘁话押饬康某咦?,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苯處煈摱嘟嵌取⑷轿坏卦u價學生,使邊緣化學生也能有在合作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更好地認識與發(fā)展自己的潛能。
三、培養(yǎng)邊緣生的課堂自我監(jiān)控能力,使其遠離邊緣化
“弗拉維爾認為,元認知就是指主體對自身認識活動的認知,其中包括對當前正在發(fā)生的認知過程(動態(tài))和自我的認知能力(靜態(tài))以及兩者相互作用的認知?!霸J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jiān)控”三個部分組成。這里所指的學生自我監(jiān)控學習的能力,主要是指學生在自行探究、領悟、獲取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對自己正在進行的探究活動作為意識對象,不斷對其進行積極而自覺的監(jiān)視、控制和調節(jié)的能力。也就是學生在自行探究、領悟、獲取和運用知識的同時,對自己認知活動進行自省,對自己的情感、思想進行恰當?shù)目刂?,對正在施行的策略進行合適的調整,積極采取補救措施,并對自己的認知活動不斷地進行總結反思。
學生在課堂學習合作活動中,既要將自己視為認知活動的主體,又將自己視為認知活動的客體,對自己正在進行的認識活動進行主動自覺的監(jiān)控。隨時注意自覺控制自己的學習活動。第一,控制情感。當自己對學習的內容、環(huán)境、方式和知道教師等不喜歡時或不感興趣時,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把精力迅速集中到學習活動上來。當自己百思不解,心煩意亂時,暫時停修整,調節(jié)情緒。第二,控制自己的思路。在解決問題時還要注意控制定勢思維。當按自己的思路在探究中已發(fā)現(xiàn)行不通的征兆時,應改變思路。第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訓練自己隨著認知活動的進行而相應轉移注意力。當自己的注意力突然轉移分岔時要及時控制。當外界環(huán)境干擾注意力時應及時采取措施排除干擾。
參考文獻:
[1]蔡亞平.邊緣化學生的境遇與教育對策.中國教育學刊,2014.5.
[2]趙庭.強化課堂合作.促進主體參與校長,2014.12.
[3]劉宏武.課堂改革教師崗位培訓資源包·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