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正贏等
摘要:對豬乙型腦炎的病原、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診斷方法以及防治措施進行了介紹,為防治豬乙型腦炎提供參考。
關鍵詞:豬乙型腦炎;病原;流行病學;癥狀;診斷;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08-0025-02
乙型腦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又稱日本乙型腦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1],也是導致豬繁殖障礙的主要疾病之一。母豬染病后會導致死胎出現,公豬會出現急性睪丸炎,育肥豬持續(xù)高熱,仔豬呈現腦炎癥狀。該病毒還可引起人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對人類健康和養(yǎng)殖業(yè)有極大的威脅。傳播媒介為蚊蟲,流行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豬是該病的擴散宿主,乙腦可以通過蚊蟲傳染到人類。因此,乙型腦炎防治不僅對養(yǎng)豬業(yè)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人類健康也有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學意義。
1 病原
JEV的分離和鑒定最早報道于1935年。日本學者從死者腦組織分離得到病毒,并證明其抗原性不同于美國的圣路易腦炎病毒(St.Louis encephalitis virus,SLEV),從而首次確定了該病的病原。我國1940年由死亡患者的腦組織中分離到病毒,經鑒定,與日本分離到的乙腦病毒相同。JEV屬于黃病毒科(Flaviviridae)黃病毒屬(Flavivirus)。JEV分3個血清型:JaGAr、Nakayama和Mie(Intermediate Type)[2]。
JEV呈球狀,核酸為單鏈RNA,外層具包膜,包膜表面有血凝素。乳鼠是常用的敏感動物,腦內接種乙腦病毒后3~4 d發(fā)病,一周左右死亡,腦組織內含大量感染性病毒,是分離病毒、大量制備抗原的可靠方法。JEV在動物、雞胚及組織培養(yǎng)細胞中也均能增殖。JEV囊膜糖蛋白具有血凝特性,能凝集鵝、鴿、雛雞紅細胞,在pH6.2~6.4條件下凝集滴度高。JEV對熱抵抗力弱,56 ℃ 30 min可滅活,故應在-70 ℃條件下保存毒株。若將感染病毒的腦組織加入50%甘油緩沖鹽水中貯存在4 ℃,其病毒活力可維持數月。乙醚、1∶1 000去氧膽酸鈉以及常用消毒劑均可滅活病毒。在酸性條件下不穩(wěn)定,適宜pH為8.5~9.0。
2 流行病學
JE為自然疫源性傳染病,多種動物和人感染后都可成為該病的傳染源。該病具有嚴格的季節(jié)性和一定的地理分布,多發(fā)生于蚊蟲較多的夏、秋季節(jié),以三帶喙庫蚊為主要傳播媒介,以高熱、狂暴或沉郁等神經癥狀為特征。病毒能在蚊體內繁殖或越冬,且可經卵傳至后代,帶毒越冬蚊能成為翌年感染人畜的傳染源,因此蚊不僅是傳播媒介,也是病毒的貯存宿主。大多數動物成隱性感染,病毒通常在蚊→豬→蚊等動物間循環(huán),豬被認為是JEV最主要的自然增殖動物,國內很多地區(qū)的豬血清抗體陽性率在90%以上。新出生的幼豬均無免疫力且易感,經過一個乙腦流行季節(jié)后,幾乎100%的幼豬均受到蚊蟲叮咬而感染,從而成為新的傳染源[3]。
3 臨床癥狀
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豬感染乙腦后,其臨床癥狀有所不同。
(1)仔豬感染乙腦后,患豬會出現全身痙攣,口吐白沫、轉圈、盲目沖撞等,有的有關節(jié)腫大、肢體麻痹、倒地不起等癥狀,一般1~2 d內死亡,很少能夠康復[4]。
(2)妊娠母豬感染乙腦后,臨床沒有明顯的癥狀,主要表現為流產或者是分娩后會見到木乃伊胎、死胎、畸形胎等。染病后的母豬,產后胎兒大小、病變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在大小上,有的小如拇指、有的大如正常胎兒。早產仔豬多為死胎,此胎大小不一,黑褐色,有的干縮而硬固,中等大的茶褐色、暗褐色。
(3)公豬感染乙腦后,主要表現為單側或雙側睪丸炎,有的會出現腫脹。初期腫脹時,觸診為熱疼病,幾日后可消炎,但是睪丸有萎縮癥狀,導致公豬性欲減退,精液質量下降,多會因無配種能力而被淘汰。
4 病變
病變主要表現在腦、脊髓、睪丸和子宮。腦膜和腦質充血、出血、水腫。腫脹的睪丸實質充血、出血和壞死灶。死胎和弱仔主要是腦水腫、皮下水腫、胸腔積液、腹水、漿膜有出血點、淋巴結充血、肝和脾有壞死灶、腦膜和脊髓膜充血[5]。有的呈現木乃伊胎。
5 診斷
豬乙型腦炎診斷方法包括臨床診斷和實驗室診斷。其中,實驗室診斷又包括病毒分離鑒定、血清學方法及分子生物學方法等[6]。
(1)臨床診斷。豬乙型腦炎臨床上可根據以下臨床表現進行診斷:該病有嚴格的季節(jié)性,呈散在性發(fā)生,感染該病的懷孕母豬會突發(fā)性流產、產死胎等,感染幼豬有明顯的腦炎癥狀,死后多出現腦水腫、體腔水腫等,公豬發(fā)生睪丸炎、睪丸腫大等癥狀。
(2)病毒分離鑒定。病毒分離培養(yǎng)時,可取病死豬的腦、肝臟、脾臟、腎臟等組織樣品,進行乳鼠腦組織接種和BHK、C6/36、Vero等細胞分離,通過分離培養(yǎng)取得毒株,再進行分子生物學等鑒定。
(3)血清學方法。血清學方法中有血凝抑制試驗(HI)、補體結合試驗(CT)、中和試驗(NT)、酶聯(lián)免疫試驗(ELISA)、膠體金法等。
(4)病原學診斷。病原學診斷主要的檢測方法有PCR-ELISA微板雜交法、RT-PCR、套式PCR、半套式PCR、實時熒光PCR和基因芯片方法等。
6 防治
目前治療JE還沒有特效藥物,防治措施還是以預防為主,主要采取豬群免疫接種、消滅傳播媒介和加強宿主動物管理等措施。
(1)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防蚊滅蚊。蚊蟲叮咬是傳播JE的主要途徑,因此要控制JE的發(fā)生,滅蚊防蚊是一個重要的預防措施。三帶喙庫蚊是JE流行的主要傳播媒介和病毒儲存宿主,應根據其生活規(guī)律和自然條件,采取有效的防蚊滅蚊措施[7]。要保持豬舍和環(huán)境的清潔衛(wèi)生,強化糞便污水無害化處理環(huán)境消毒工作,防止蚊蟲的孳生。選用有效殺蟲劑(如馬拉硫磷、雙硫磷等)定期進行噴灑,對豬舍飼養(yǎng)地應定期進行噴藥滅蚊。對后備母豬舍加裝防蚊設備等。
(2)加強疫苗接種,提高免疫力。在滅蚊技術尚不完善及無有效療法的情況下,控制JE流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疫苗接種。我國目前常用的豬用乙腦疫苗主要有滅活疫苗和活疫苗兩種,豬乙腦鼠腦滅活疫苗于1996年由湖北省農業(yè)科學院畜牧獸醫(yī)研究所研制[8],然后出現了以減毒株SA14-14-2株為抗原制備的豬乙腦減毒活疫苗。為了提高豬群免疫力(尤其是頭胎青年母豬),一般在每年蚊蟲開始活動前的1~2個月進行乙腦疫苗預防注射,并且在以后的每個生產周期也要注意定期進行疫苗的免疫接種工作[9]。
(3)加強豬群管理,防制感染乙腦。豬是JEV傳播的一個主要宿主,預防乙腦應加強宿主動物的管理。重點是管理好沒有經過夏秋季(蚊蟲活動期)的幼齡豬和從非疫區(qū)引進的種豬,因為這些豬是乙腦易感動物,一旦感染則產生病毒血癥,成為傳染源。要做到保持豬體清潔,維持良好體況,提高其自身抵抗力,避免人畜混居,加強動物疫病監(jiān)測等管理措施[10]。
綜上所述,由于JE不僅是危害養(yǎng)豬業(yè)的重大疫病之一,還是一種嚴重的人畜共患傳染病,是人類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最常見的蟲媒病之一,對人類健康危害很大,所以,預防人患JE的根本還是要做好豬JE的防治工作。同時注意加強人群乙腦疫苗的免疫接種,方能預防人畜感染的病例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蔡雨函,朱 玲,周遠成,等.抗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藥物的研究進展[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5,31(1):77-82.
[2] 李茂寧,姚瑞英,黃安國,等.豬乙型腦炎研究進展[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傳染病學分會第十三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2009.54-57.
[3] 姚梓堅,侯偉中,方文堅.健康人群與豬感染乙型腦炎病毒狀況分析[J].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09,25(12):1073-1075.
[4] 成 慶.豬乙型腦炎的診斷及防治[J].中國畜牧獸醫(yī)文摘,2014,30(1):139.
[5] 沈 強,史子學,魏建超,等.乙型腦炎及其疫苗概況[J].生物技術通報,2013(1):56-62.
[6] 趙凡凡,游衛(wèi)云,王曉杜,等.豬日本乙型腦炎檢測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1,38(10):174-180.
[7] 龔道方,郭曉芳,盧云蘭,等.新平縣蚊蟲調查及乙型腦炎病毒帶毒率和抗體調查分析[J].醫(yī)學動物防制,2015,31(2):198-204.
[8] 秦紅剛,肖 敏,李 偉,等.豬乙型腦炎疫苗的研究進展[J].中國獸藥雜志,2012,46(7):58-61.
[9] 楊 芳.家畜乙型腦炎的防制[J].養(yǎng)殖技術顧問,2014(10):129.
[10] 史秀春,刁富花.豬乙型腦炎的診斷[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2,39(4):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