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冠龍
[摘要]“文化大革命”結束后,我國文藝界開始了初步的撥亂反正,但在若干文藝理論問題上仍然存在著爭論。1979年10月30日,鄧小平在文藝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的祝詞,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我國文藝工作做出整體肯定的評價,初步回答了當時亟須解決的若干重大文藝理論問題,并提出了社會主義文藝發(fā)展應遵循的基本方針,為文藝領域撥亂反正的繼續(xù)和完成,以及新時期文藝的繁榮發(fā)展提供了指導,成為新時期我國文藝發(fā)展的綱領性文件。
[關鍵詞]新時期文藝鄧小平祝詞
1979年10月30日,鄧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以下簡稱“第四次文代會”)上所作的祝詞(下文簡稱“《祝詞》”)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首次對我國文藝工作發(fā)表的較為系統(tǒng)、全面的講話,也是習近平在2014年10月15日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主要觀點的思想基礎和理論來源?!蹲T~》同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道,“集中體現(xiàn)著我們黨的文藝思想、文藝路線、文藝方針,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獨特貢獻,將長期對我們的文藝事業(yè)發(fā)揮指導作用”[1]p2150。《祝詞》發(fā)表之時,正值我國文藝界經(jīng)歷“文化大革命”(以下簡稱“文革”)創(chuàng)傷后開始進行初步撥亂反正,但仍在一些重大文藝理論問題上存在爭論?!蹲T~》的發(fā)表初步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回答,從而推動了之后中國共產(chǎn)黨(以下簡稱“中共”)對文藝政策的進一步調(diào)整和文藝事業(yè)的發(fā)展。
一、文藝領域撥亂反正中的爭論
“文革”期間,文藝領域成為“重災區(qū)”,“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以下簡稱“雙百”方針)被廢除[2]p62-65,文藝徹底成為政治運動的附屬品,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文藝事業(yè)被全盤否定,文藝工作者和文藝作品中出現(xiàn)了大量冤假錯案。到“文革”結束時,我國文藝領域一片蕭條。
1977年8月至11月,在鄧小平的推動下,教育科技界對“兩個估計”①進行了公開的批判和徹底否定,從而突破了“兩個凡是”所設置的“禁區(qū)”,促進了文藝界的思想解放。以1977年10月5日文化部理論組召開批判“文藝黑線專政論”的文藝界人士座談會為標志,文藝領域的撥亂反正拉開了序幕。到《祝詞》發(fā)表前,文藝領域進行了初步撥亂反正,但仍在以下兩個文藝理論問題上存在著爭論。
(一)如何正確評價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文藝工作。如何正確評價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文藝工作,是文藝領域撥亂反正首先要解決的根本問題。1966年2月2日至20日,江青在林彪的支持下于上海召開部隊文藝座談會,在產(chǎn)生的座談會紀要(以下簡稱“紀要”)中誣蔑我國文藝界被一條“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黑線專了政”[3]?!拔母铩苯Y束后文藝領域撥亂反正的首要任務便是對其進行徹底否定。在《祝詞》發(fā)表前,對這一根本問題的認識始終存在著不同聲音。
1977年11月21日,《人民日報》編輯部邀請茅盾、劉白羽等文學界人士舉行座談會,這是文藝界第一次公開聲討“文藝黑線專政論”。然而迫于壓力,會后的報道中提出了“(文藝)黑線是有的”觀點[4]p72。此后,雖然文藝界人士通過召開座談會和發(fā)表文章對“文藝黑線專政論”進行批判,但都不得不承認“文藝黑線”的存在。1978年10月20日,陳荒煤、張光年、李季等文藝界人士在《人民文學》《詩刊》《文藝報》編委會聯(lián)席會議上首次公開否定“文藝黑線”的存在。隨后,1979年1月2日,新任中宣部部長胡耀邦在中國文聯(lián)舉辦的迎新茶話會上首次代表官方公開否定了“文藝黑線專政論”和“文藝黑線”問題[5]p282。2月26日,在中宣部批準的文化部黨組關于為文化部平反的決定中指出,根本不存在所謂“文藝黑線”和“黑線代表人物”。5月3日,中共中央批轉解放軍總政治部《關于建議撤銷1966年2月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的請求報告》,正式撤銷紀要,至此“文藝黑線專政論”和“文藝黑線”被徹底否定。
“文革”結束后,文藝領域一系列冤假錯案的平反工作,也在“文藝黑線專政論”被徹底否定后開始加快。1979年3月底,“全國文藝界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發(fā)出的《聯(lián)合通知》下發(fā)到各地及有關部門,要求按照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原則,加快對文藝界冤假錯案的平反工作,并切實落實政策、妥善處理善后問題[6]。此后,全國文藝界平反冤假錯案的進程大大加快。北京、上海等文藝界人士聚集的地區(qū)相繼為一批“文革”中及以前被錯誤批判的文藝工作者和文藝作品平反。例如,1979年3月2日,北京市委決定為“三家村”冤案平反,并恢復鄧拓、吳晗、廖沫沙的黨籍,其主要作品,包括吳晗的《海瑞罷官》,鄧拓的《燕山夜話》,鄧拓、吳晗、廖沫沙合著的《三家村札記》等也先后重新出版。其他在“文革”中及以前被錯誤批判的文藝作品也得以解禁。1979年6月7日,上海市委宣傳部公開為一大批蒙冤的文藝工作者和被禁的文藝作品平反,例如巴金的全部作品、李俊民的《杜子美還家》等文學作品,《聶耳》《林則徐》等電影,《白蛇傳》《秦香蓮》等戲曲劇目,以及豐子愷、林風眠等畫家的所謂“黑畫”等。
(二)如何正確認識文藝與政治的關系。如何認識和處理文藝與政治的關系,是確定和調(diào)整文藝政策的重要基礎。“文革”中,文藝徹底成為“政治的奴仆”[3]p324?!拔母铩苯Y束后,文藝界呼吁對“文藝為政治服務”進行調(diào)整,重新恢復“雙百”方針,重建藝術民主與自由。
1977年12月,華國鋒在為《人民文學》的題詞中重提貫徹“雙百”方針。1978年2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雙百”方針寫入憲法,標志著“雙百”方針被重新確立。隨著“雙百”方針的重新確立,文藝界熱切期望重建藝術民主。例如,1978年6月,全國文聯(lián)主辦的《文藝報》就力求通過設置專欄、發(fā)表文章的方式來推動文壇的思想解放和民主氛圍的實現(xiàn)。為了營造良好的藝術民主氛圍,胡耀邦在1979年1月指出,要通過學習1961年6月19日周恩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故事片創(chuàng)作會上的講話,促進文藝民主和理論民主的實現(xiàn)[7]p10。于是,1979年2月4日的《人民日報》、1979年第2期的《文藝報》和1979年第1期的《電影藝術》同時重新發(fā)表了周恩來的這篇講話。此后,文藝界舉行多次座談會重新學習講話,力求以此來推動在全社會營造寬松、民主的藝術氛圍[8]。
日漸民主的藝術氛圍促進了文藝工作者的思想解放,也帶來了由“傷痕文學”所引發(fā)的爭論。“傷痕文學”是指以劉心武的《班主任》和盧新華的《傷痕》為代表的,“文革”后出現(xiàn)的一批作家對于“文革”和其他政治運動帶來的創(chuàng)傷進行揭露、反思的文學作品的統(tǒng)稱。傷痕文學出現(xiàn)后得到了文藝界大多數(shù)的支持,但也引起了一些不滿和非議。其實質是關于文藝應為政治服務進行“歌頌”,還是應反映社會現(xiàn)實進行“暴露”的爭論。
1979年6月,《河北文藝》發(fā)表的文章《“歌德”與“缺德”》(以下簡稱“《歌》文”)認為文藝工作者應“歌德”——歌頌黨、國家和社會主義,而不是“缺德”——專門揭露“陰暗面”,并對“傷痕文學”進行了過火的政治批判[9]p9?!陡琛肺陌l(fā)表后各主要媒體和文藝組織紛紛發(fā)表文章、舉行座談會,對《歌》文進行批評,認為其是“‘左’的思潮在文藝界的反映”[10],是“操起棍子準備打人”[11]、“貌似正確的謬論”[12]。但也有人贊同《歌》文的觀點,認為文藝界的思想解放已經(jīng)引起了“思想混亂”,甚至會出現(xiàn)1957年反右派前夕的那種狀況。
這場爭論引起了胡耀邦的重視,在他的倡導下,1979年9月4日至6日,中宣部主持召開了一次包括《歌》文作者在內(nèi)的20余人參加的座談會。胡耀邦在座談會上發(fā)言指出《歌》文的缺點就在于其與“雙百”方針、與“文革”結束以來的文藝方針相違背。對于《歌》文的作者應誠懇地教育、幫助。他還在講話中闡述了中共對于文藝爭論的態(tài)度。此后這場爭論逐漸平息。
總之,《祝詞》發(fā)表之前,我國的文藝事業(yè)雖得到了初步恢復和發(fā)展,但在如何正確評價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文藝工作和如何正確認識文藝與政治的關系問題上存在著爭論,亟須來自官方的系統(tǒng)的、權威的回答。
二、文代會《祝詞》的主要內(nèi)容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在胡耀邦等人的積極推動下,第四次文代會的籌備和會議文件的起草工作得以加快。1979年5月底6月初,第四次文代會籌備領導小組成立,周揚任組長,林默涵任副組長,專門負責此次文代會的籌備工作。周揚主持籌備工作后開始精心組織準備大會主題報告和鄧小平的《祝詞》。起初由顧驤、唐因、劉再復參與《祝詞》起草并完成一稿,但三人寫成的稿子沒有被采用。之后起草的《祝詞》初稿完成后被分送征求意見時,周揚表示不贊成講幾個問題的寫法,其意見得到了鄧小平的贊同。隨后《祝詞》初稿又按照鄧小平的要求由胡喬木進行了修改,直至定稿。
《祝詞》既對如何評價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文藝工作和如何正確認識文藝與政治的關系問題進行了明確回答,同時指出了今后我國文藝發(fā)展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對文藝領域撥亂反正中爭論問題的回答。在評價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文藝工作時,《祝詞》再次否定了所謂“文藝黑線專政論”,肯定了新中國成立后前17年間我國的文藝路線和文藝工作基本上是正確的,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祝詞》高度評價了“文化大革命”結束后,我國文藝界所取得的成績,并認為我國的文藝隊伍是好的,是應受到黨和人民的信賴、愛護和尊敬的[13]p209。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當時存在的關于“文藝黑線”的觀點,從總體上肯定了“文革”結束后出現(xiàn)的包括“傷痕文學”在內(nèi)的文藝作品和我國文藝工作者的地位作用的相關認識。
關于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文藝與政治的關系,《祝詞》指出文藝與政治既不是簡單的從屬關系,更不是截然分開的對立關系?!蹲T~》中不再提“文化大革命”中的“文藝為政治服務”“文藝從屬于政治”的觀點,指出文藝發(fā)展應追求形式和內(nèi)容上的多樣性,而不應單調(diào)刻板地從屬于直接、具體的政治任務。同時應反對“文藝完全脫離政治”的傾向,強調(diào)文藝不能成為完全脫離政治、脫離現(xiàn)實、脫離人民的“空中樓閣”,要圍繞著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這一中心任務來發(fā)展我國的文藝事業(yè)。
《祝詞》對政治與文藝關系辯證認識的闡述,為正確認識和處理文藝與政治的關系提供了科學的方法,成為新時期“文藝政策調(diào)整的基礎”[14]p76-79?!蹲T~》在這里實際上也回答了“文藝是否只能‘歌頌’不能‘暴露’”這一問題,即“暴露”與“歌頌”都是可以的,但前提是文藝作品要能帶給人以教育、啟發(fā)和美的享受,要能引導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能有助于培養(yǎng)社會主義新人,這就要求文藝工作承擔起社會責任、注重作品的社會效果,同時應主要致力于反映、謳歌人民的現(xiàn)實生活和偉大創(chuàng)造。
(二)對新時期我國文藝事業(yè)發(fā)展的希望和要求。《祝詞》在繼承中共關于文藝工作的正確方針、路線的基礎上,結合改革開放以來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從如何實現(xiàn)文藝事業(yè)自身更好地發(fā)展,以及中共應如何更好地領導文藝工作兩個角度,提出了文藝發(fā)展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祝詞》從文藝的發(fā)展方向、文藝工作者的提高進步和文藝隊伍的自身建設三個層面,對文藝事業(yè)如何實現(xiàn)更好地發(fā)展提出了希望:對于我國的社會主義文藝,要繼續(xù)堅持“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首先為工農(nóng)兵服務”的發(fā)展方向,以及“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方針,更應在文藝創(chuàng)作和文藝理論中鼓勵創(chuàng)新和多樣化。此外,在文藝評論和文藝批評中,文藝工作者之間要開展友好的、同志式的文藝批評和討論,要“允許批評,允許反批評;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13]p212。而文藝作品的成就與價值,根本上來說應由人民來評定。這就為避免出現(xiàn)過火的、上綱上線的文藝批判提供了政策保證,也為解決文藝領域的爭論提供了準繩。對于文藝工作者,首先,文藝工作者要擔負起社會責任,作品應精益求精,應注重作品的社會效果,并堅決同各種錯誤傾向作斗爭;其次,文藝工作者要通過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和深入群眾、向人民請教的途徑,來充實、提高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類靈魂工程師”[13]p211;再次,文藝工作者要努力鉆研,提高自身的藝術表現(xiàn)能力。對于我國的文藝隊伍建設,提出要加強文藝人才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老中青三代文藝工作者的作用。
在新時期中共應何更好地領導文藝工作,是廣大文藝工作者“最為關心的問題”[15]。鄧小平作為當時中共中央最高領導人之一,在《祝詞》中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闡明了這一時期中共領導文藝工作的基本方針:首先,也是根本的一點,便是按照文藝發(fā)展的特殊規(guī)律來領導文藝工作。具體的文藝創(chuàng)作過程,“只能由文藝家在藝術實踐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決”,不能發(fā)號施令、橫加干涉,“衙門作風必須拋棄”[13]p213。其次,要提倡與文藝工作者平等交換意見,黨員文藝工作者應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再次,應著重幫助文藝工作者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并對其提供物質支持。
鄧小平在《祝詞》中關于黨應如何領導文藝工作的表述引起了與會代表的廣泛共鳴。根據(jù)當時的報道記載,當鄧小平講到這一部分時,得到代表們長時間的熱烈掌聲。他們認為,文藝工作者應接受黨的領導,但黨的領導者應與文藝工作者平等交換意見,“不要把文藝批評當做政治判決”[15]。
三、《祝詞》對新時期我國文藝發(fā)展的深遠影響
《祝詞》發(fā)表后得到了第四次文代會與會代表的一致?lián)碜o。在會議通過的《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決議》中,《祝詞》被認為是“我國新的歷史時期文學藝術的戰(zhàn)斗綱領,必須堅決的貫徹執(zhí)行”[16]p117。第四次文代會閉幕后,中共中央以《祝詞》為基礎,對文藝政策做出了進一步調(diào)整,并在之后的歷次中共主要領導人關于文藝發(fā)展的講話中,都繼承和發(fā)展了《祝詞》的主要觀點。主要體現(xiàn)在對“雙百”方針和“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強調(diào)和發(fā)展中。
(一)為“雙百”方針的進一步明確和執(zhí)行指明了方向。1980年1月16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以下簡稱“干部會議講話”)中進一步豐富了《祝詞》的主要觀點。講話明確了文藝政策的調(diào)整方向:保障“創(chuàng)作自由”,擺正中共的領導與文藝發(fā)展之間的關系,同時也要堅持安定團結。為此,一方面不應對文藝創(chuàng)作橫加干涉;另一方面文藝工作者應明確自身的責任和使命,考慮作品的社會影響,人民、國家和黨的利益以及安定團結的大局。因此,堅持“雙百”方針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之間是完全一致的[13]p256。
為了進一步統(tǒng)一思想,1980年1月23日至2月13日,在北京召開的劇本創(chuàng)作座談會上對若干文藝理論問題進行了探討。胡耀邦在會議結束時的講話中,以《祝詞》為基礎,對文藝發(fā)展規(guī)律和中共應如何發(fā)揮領導作用進行了闡述。他同時還指出,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雖然“歌頌和暴露都是需要的”[17]p577,但文藝工作者應正確對待社會陰暗面,考慮作品的社會效果。
1981年1月29日頒布的《中共中央關于當前報刊新聞廣播宣傳方針的決定》中明確規(guī)定“不能把‘雙百方針’理解為取消四項基本原則”[18]p203。1984年12月29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開幕式上,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胡啟立宣讀了中央書記處對大會的“祝詞”?!白T~”中提出,創(chuàng)作必須是自由的,我們黨、政府、文藝團體以及全社會,都應該堅定地保證作家的這種自由。
此后,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等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在關于文藝工作的講話中,也都堅持并發(fā)展了《祝詞》中的主要觀點,指出發(fā)揚藝術民主和學術民主是堅持“雙百”方針的必然要求,要堅持以藝術實踐和平等的爭鳴作為文藝評判的標準[1]p2153。同時,文藝工作者應堅持正確方向,增強社會責任感[19]p617,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并努力實現(xiàn)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的統(tǒng)一?!拔乃嚥荒墚斒袌龅呐`,不要沾滿了銅臭氣”[20]。
(二)為“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口號的確立奠定了基礎。在1980年1月16日的干部會議講話中,鄧小平明確提出今后不再提“文藝從屬于政治”的口號,但文藝不可以也不可能脫離政治,而“培養(yǎng)社會主義新人就是政治”[13]p255-256。鄧小平在《祝詞》和干部會議講話中對文藝與政治的關系的科學論述,為“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口號的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
1980年2月21日,周揚在劇本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率先提出“文藝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實際是對《祝詞》中提出的文藝應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的發(fā)展。之后這一口號得到了文藝主管部門的認可。同年5月于北京召開的全國文藝期刊編輯會議上,中宣部部長王任重在講話中提出文藝工作的方向和任務應是“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得到了文藝界的廣泛認同。7月26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了題為《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社論,正式提出文藝工作總的口號、根本目的和總任務是“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此后,“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被確立為文藝事業(yè)發(fā)展必須始終堅持的根本原則[21]p2126。
1996年12月,江澤民在中國文聯(lián)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xié)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肯定了《祝詞》發(fā)表后不再使用“文藝從屬于政治”的口號,是經(jīng)過實踐證明了的正確決策。同時還繼承了《祝詞》的觀點,認為文藝工作中“所謂不問政治、遠離政治,是不可能的”[1]p2154,文藝工作應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根本方向。進入新世紀新階段,胡錦濤進一步指出,文藝工作者應承擔起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社會進步和“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放歌”的歷史責任[19]p618。2014年10月16日,習近平在主持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diào),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20]。
總之,《祝詞》的發(fā)表有力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文藝的發(fā)展。在《祝詞》指導下,我國文藝事業(yè)實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不僅“文藝的各個門類,作品數(shù)量之多,形式、風格、流派之多樣,體裁、題材、主題之豐富”,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各類群眾性文藝活動的廣度也是前所未有的[1]p2148?!?/p>
注釋:
①“兩個估計”是指1971年4月15日至7月31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由姚文元、張春橋修改和定稿的會議紀要中提出,“文革”前17年的教育戰(zhàn)線“資產(chǎn)階級專了無產(chǎn)階級的政”,原有教師隊伍中的大多數(shù)“世界觀基本上是資產(chǎn)階級的”。
參考文獻:
[1]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黎之.文壇風云錄[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3]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N].人民日報,1967-05-29.
[4]徐慶全.文壇撥亂反正實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5]盛平.胡耀邦思想年譜(1975-1989)(上卷)[M].香港:香港泰德時代出版有限公司,2007.
[6]加快落實文藝界知識分子政策[N].人民日報,1979-04-07.
[7]徐慶全.胡耀邦與文藝界的撥亂反正[J].湘潮,2005(11).
[8]認真學習周總理講話繁榮社會主義文藝[N].人民日報,1979-02-06.
[9]李劍.“歌德”與“缺德”[J].河北文藝,1979(6).
[10]警惕春天里的冷風促進文學藝術繁榮[N].文匯報,
1979-08-04.
[11]閻綱.現(xiàn)在還是放得不夠[N].人民日報,1979-07-16.
[12]春天里的一股冷風——評《“歌德”與“缺德”》[N].光明日報,1979-07-20.
[13]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4]王達陽.文藝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解讀鄧小平《在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2(1).
[15]林嵩,趙尊黨.他們在描繪文藝復興的藍圖[N].北京日報,1979-11-13.
[16]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文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17]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18]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19]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0]習近平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強調(diào):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N].人民日報,2014-10-16.
[21]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