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秀蓉
【摘要】 音樂是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體驗能力的一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本文針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闡述了如何運用導入和自主學習的方式,改進音樂教學方式。
【關(guān)鍵詞】 初中音樂 課堂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05-043-02
0
《新課標》強調(diào)音樂文化的素養(yǎng)和審美體驗的能力,著眼于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fā)展,它重新審視了音樂課程的價值,將其定位在審美體驗、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社會交往和文化傳承四個方面。這是從音樂作用于人的身心和音樂社會、文化功能等方面做出的價值判斷。但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人們對音樂課程的價值與目標的理解有很大的偏差。忽視了音樂課程的內(nèi)在和本質(zhì)的審美價值,忽略了學生心理和生理的需求,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在音樂教學中并未真正樹立。因而,迫切需要進行音樂教學的改進。下面著重從兩方面對音樂課堂教學方式進行探討。
一、音樂課堂教學的導入方式
所謂導入,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把學生引進到興趣的大門中,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與欲望。學唱歌曲是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但傳統(tǒng)教學方式長期困擾著師生,慣用的歌曲學習方法讓學生的學習很被動。特別是學習理論知識和學唱歌譜,使得學生的學習情緒更加低落。因此,在教學中改變一下導入方式,采取妙用類比、說明事理、淡化識譜教學等方法。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讓學生不知不覺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了理論知識,學會了歌曲。
1.在講授樂理知識之前,借講故事來導入
從前,有一個土財主進城后,見到城里的樓房很是漂亮?;丶液笏蚕虢ㄒ蛔鶅蓪有⊙蠓?。于是,他請來一位建筑師,吩咐他建一棟洋房。建筑師帶工人們辛辛苦苦的挖地基、夯墻腳,干得熱火朝天。一個月后,財主來查視,見工人們還在建底層,氣得大罵,你們這些笨蛋,我只要二層和三層,不要底層!學生聽后都哈哈大笑。見此情景,借機啟迪學生:“財主為什么會鬧這樣的笑話?”、“沒有底層哪來二、三層?”、“那底層的作用是什么?”等等?!捌鸬旎饔?,是通往二、三層的必經(jīng)之路?!薄瓕W生七嘴八舌地參加到熱烈的討論中。然后,讓學生說出第一課的節(jié)奏特征和旋律特點,并把它的節(jié)奏型寫出來。學生調(diào)皮地回答已經(jīng)會了,還很真誠地說:老師,我們都明白您講故事背后的道理了,以后我們一定會認真學習樂理知識的。就這樣,用類比的手法,把樂理知識融匯在腦海里,貫穿在故事中。既含蓄又簡單地說明了樂理知識的作用,把學生引進了樂理知識的興趣大門。這樣,學生也就不會覺得枯燥無味了。
2. 在學唱歌的教學中,采用先唱歌后識譜的教學導入方式
先讓學生欣賞音樂,感受音樂,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直接示范唱給學生聽。學生面對老師面聲情并茂的示范,對歌曲的感受是直接的、全面的、生動的。他們很快就會把握住歌曲的旋律特點和情緒。直接唱歌詞的方式也就使得課堂沒有教學障礙,學生很快就能唱會。這樣,不僅學唱的速度加快,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音樂的感染力,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唱歌譜時容易跑調(diào))。同時在識譜時降低難度,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感覺識譜并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更可喜的是,當返回來再進行曲譜的練唱時,學生很快就能掌握,有些學生還要求單獨演唱曲譜呢!這樣的教學方法極大地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用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主動上講臺表演,反復對音樂作品進行體驗和演唱。此時課堂教學的氣氛之濃,學習積極性之高,學生爭先恐后要展示自己的本領(lǐng),課堂相當活躍。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了學生的演唱技巧,又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音樂課堂教學的自主學習方式
按新課標要求,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也應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師生互動時,充分尊重學生人格,保護學生愛好,將是搞好音樂教學的重要措施之一。應把學生在音樂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和對音樂的感受放在首要位置,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為培養(yǎng)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自主學習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新疆維吾爾族民歌《青春舞曲》一課時。教學設(shè)計分為兩個步驟:一是了解著名作曲家王洛賓;二是利用逐步滲透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這兩個步驟,讓學生能夠先了解到作曲家王洛賓其人其事,然后掌握《青春舞曲》中的背景內(nèi)容,最后熟悉《青春舞曲》的音樂節(jié)奏與旋律。這樣,學生就能在完全理解其內(nèi)涵的基礎(chǔ)上去唱好《青春舞曲》,體驗到其中的音樂韻味,就會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風格感受。
1. 走進王洛賓
學習此曲以前,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去查閱關(guān)于王洛賓的資料,去熟悉他的生平,并讓學生列舉出他的一些經(jīng)典之作。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不僅能說出他的很多作品,而且還能唱出來。比如:《在那遙遠的地方》、《達板城的姑娘》、《掀起你的蓋頭來》……一個同學唱出后,全班同學都一齊唱起來,掀起了學習的高潮。
2. “創(chuàng)造一個樂句,感受一種風格”
這就是說給學生寫出一個樂句,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一種節(jié)奏。
教師給出幾個音符:3 2 7 1 3 2 1 7 6 6 4 3 3 2 7 1 3 2 1 7 6 6 6給出的歌詞是: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來,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讓學生添加節(jié)奏,形成具有《青春舞曲》風格特征的樂句。
學生根據(jù)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創(chuàng)造出了三種不同風格的節(jié)奏:
a. 4/4 3 2 7 1 /3 2 7 1 / 6 6 4 3 / 3 2 7 1/ 3 2 1 7/
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 來,花兒謝了明年還是
6 6 6 6- /
一樣的開。
b. 2/4 3 2 7 1/ 3 2 7 1 / 6 6 4 3 / 3 2 7 1 /3 2 1 7 /
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 來,花兒謝了明年還是
6 6 6 / 6-/
一樣的 開。
c. 4/4 3 2 7 1 3 2 1 7 6 6 4 3 /3 2 7 1 3 2 1 7
太陽下山 明早依舊爬上 來,花兒謝了明年還是
6 6 6 6 /
一樣的開。
散落的音符成為一個個具有“青春舞曲”風格的樂句。學生指出:
a句的創(chuàng)作理由是對青春消逝的一種傷感,所以風格應該是慢板的。并在講臺上模唱出來,還說自己是解曉東的版式演唱!
b句的創(chuàng)作理由是在歡快的節(jié)拍中去珍惜青春,而不是在消極中嘆息。他的風格就像周筆暢,那樣的激進、快樂。模唱出來后,效果很好。
c句的創(chuàng)作理由是更具有民族風格特征,這首歌曲本身是“舞曲”,更應該具有舞曲的特點。所以,在模唱過程中,邊唱邊跳起新疆舞,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通過學生創(chuàng)作,激發(fā)了學習興趣,發(fā)掘了智力潛能,體會到了歌曲的特點與風格。同時也使他們明白:節(jié)奏在音樂中的作用。這種教學的創(chuàng)造,不是讓學生作曲,而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共同參與、實現(xiàn)自我和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間,每位學生都可以根據(jù)自身的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共同圓滿地完成任務。
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音樂是美好的,音樂是屬于每個人的??傊魳肥怯猩Φ?,人民需要音樂,初中學生更需要音樂。通過各種教學方式,讓音樂慢慢地走進學生的心中,讓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去汲取知識,隨著快樂的節(jié)拍去學習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