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運軍
中圖分類號:G82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對影響百米運動員成績的各個因素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反應時和加速距離與比賽成績存在中等相關;個人最大速度和維持最大速度的距離與比賽成績有高度相關;在途中跑階段,由步頻型加速向步長型加速有利于比賽成績的提高;并指出肌肉放松訓練和心理暗示訓練在訓練及比賽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 運動員 百米成績 影響因素
一、反應時和加速度跑能力
隨著體育競賽成績的不斷提高,短跑世界紀錄一再刷新,成績指標愈來愈接近人類生理和跑動技術的極限。在體力、技術差異日益縮小的高水平運動員之間,運動員的勝負僅為一秒的幾分之一。特別是在100米這樣短距離的激烈競爭中,運動員的起跑反應速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短跑運動員從槍響到做出反應的時間稱起跑反應時。一般大約需0.19"-0.21"。但隨著訓練技術的提高和先進器材的使用,世界優(yōu)秀100m跑運動員的起跑反應時呈逐屆提高趨勢,反應時除受遺傳影響外,外界刺激的強度也起很大作用,強度較大的外界刺激能引起較快的反應,但過大的刺激則可能造成抑制性反射,反應速度反而慢。另外,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也影響反應時。研究測定,當肌肉處于待發(fā)狀態(tài)后的1.5秒到8秒之間,反應速度最快,比處于放松狀態(tài)時快60%。另外,通過訓練反應時可以縮短。短跑的加速跑能力是運動員在起跑后身體重心達到最大速度時所通過的距離,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爆發(fā)力,王健指出加速跑的距離過長,就會引起最大速度的晚出現(xiàn);加速距離過短又影響整個跑的節(jié)奏,不利于途中跑。這說明并非短跑的加速跑距離越長,成績越好?,F(xiàn)在大多數(shù)的研究認為,短跑成績主要依賴于最大速度的水平。
二、步頻、步長與成績的關系
從生物力學角度分析,有兩個動作因素影響跑的速度:一是步長,二是步頻。從大體而言,運動員的10 米跑成績是由步長和步頻決定的,無論改變步頻或步長或二者同時改變,都將對跑速產(chǎn)生影響。但在實踐中,過分加大步長就會降低步頻,過分加快步頻又會減小步長,二者呈負相關。因此,只有掌握步長和步頻的動作結構特點及其受影響因素,使二者合理搭配,才能達到提高跑速的效果。在靠步頻、步長共同增加速度的起跑后的加速跑階段,過分依賴步頻的增加來提高加速跑速度,導致動作緊張,最大步長與最高步頻不同步出現(xiàn)。從生理、生化角度來講,動作頻率快,能提高運動員的速度,但肌肉收縮與放松的周期短,能量消耗大,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也易出現(xiàn)疲勞,直接影響到最大速度與加速距離和運動員的速度耐力,不利于途中跑的繼續(xù)加速和獲取最大速度。能量的過度消耗也降低了運動員的最后沖刺能力(速度損失率大)。因此在平時的訓練中應注意,在合理降低步頻的情況下,加大步長長度,建立步頻和步長的新和諧,在途中跑階段,由步頻型加速向步長加速轉變,以減少肌肉過早疲勞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為沖刺階段的加速跑奠定基礎,提高比賽成績。
三、生理疲勞與放松訓練
由于人體的生理極限,100米跑運動員的最高速度無法保持到終點。優(yōu)秀短跑運動員通常在大約80米處出現(xiàn)速度下降。此時,他們跑進的動力減弱,并無法保待原有的步長和步頻。從生理學角度分析,維持高速跑的能力取決于肌細胞中CP水平,CP水平越高的運動員,維持最高跑速的時間越長。大部分研究顯示,在高速運動開始后的5-7秒,肌肉中的CP含量減少到一個較低的水平,CP將無法繼續(xù)作為高速運動的主要能量來源。當肌肉中CP含量減少時,肌肉開始使用糖酵解釋放的能量。特別是在最后20米的速度下降階段,糖酵解成為供能的主要來源。但是,糖酵解供能產(chǎn)生的速率要遠遠低于CP供能。當CP消耗到一定水平時,ATP的產(chǎn)生也將顯著地減少。此時,乳酸堆積越來越多,肌肉疲勞,速度也開始下降。為抵制乳酸堆積引起的疲勞和速度下降,在訓練中和比賽前應該進行肌肉放松訓練。肌肉放松不僅能提高速度耐力 ,使短跑技術動作協(xié)調(diào)放松 ,而且可以使運動員保持全身肌肉協(xié)調(diào) ,從而具有良好的高速奔跑的能力。在短跑中,如果主動肌和對抗肌的活動協(xié)調(diào),身體就能以較快的速度去克服外周阻力,同時也減少它們之間的內(nèi)阻力,這對推遲疲勞的出現(xiàn),保持合理的全程節(jié)奏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四、適宜的心理訓練
高水平競技運動的不斷發(fā)展,使運動員間的成績差距日益縮小,競爭越演越烈,對于實力相當?shù)膶κ謥碚f,得失還往往取決于心理能力的高低。比如,賽前能否消除心中雜念,保證睡眠,能否進行有效的心理預演,賽中能否將喚醒水平保持在適宜的程度,使心不顫,手不抖,能否阻斷觀眾甚至是裁判的干擾,將注意力集中于當前的任務上,都可能對比賽結果產(chǎn)生決定性影響。如何在賽前以及賽中進行有效的心理調(diào)整以保證技術、戰(zhàn)術、身體潛能的充分發(fā)揮,達到巔峰狀態(tài)(或最佳競技狀態(tài)),已經(jīng)成為廣大教練員、運動員十分關注的問題。因此,心理放松訓練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五、結論
(一)通過訓練可以提高運動員的反應能力,縮短反應時,進而在起跑階段抓住先機,增強比賽競爭力。(二)在途中跑階段,運動員的最大速度以及維持最大速度的距離和比賽成績有高度的相關。而加速度的距離只是提高成績的一個因素。(三)放松技術有利于短跑運動員體能的合理分配與消耗,并形成全程跑的合理的節(jié)奏,對短跑運動員的成績提高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四)適宜的心理放松狀態(tài)可以使運動員以最佳的狀態(tài)進入比賽,提高運動員反應能力,運動員疲勞感的出現(xiàn)時間延后,易于出現(xiàn)超常發(fā)揮,進而提高比賽成績。
參考文獻:
[1] 郭樹濤等.100米跑加速能力的探討——與郭成吉教授商榷[J].中國體育科技.2005.41(2):25-27.
[2] 李春雷等.世界男子100m成績演變及優(yōu)秀男子100m運動員成績模式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