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蒙
那年的夏天,我曾到了六朝古都的南京。沒有去喧囂繁華的夫子廟,沒有去象征權(quán)力的總統(tǒng)府,也沒有去拜謁中山陵,更沒有去槳聲燈影、煙柳繁華的秦淮河,而單單去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那天的天空烏云密布,陰沉壓抑,不時飄落的雨,仿佛是那30萬幽靈凄怨哀惋的淚水在天空飛揚,在向游人們訴說著那一段的血雨腥風(fēng)。
紀念館地上都鋪上一層鵝卵石,給人一種悲涼的氛圍,正對門,一個巨型雕塑,“南京大屠殺紀念碑”的沉重字跡印入眼簾,讓人心生凄涼。遠處,一個巨大的象征著和平的“和平鐘”靜穆地垂掛著,這也是一個警示鐘,警示著國人:落后就要挨打、軟弱就要被欺。
走進紀念館內(nèi),光線陰沉昏暗,黑黝黝的如入鬼蜮,1937年12月13,慘絕人性的南京大屠殺濃縮在此,70多年之后,我來到此地,仿佛還能嗅到空氣中彌漫著屠殺的血腥氣,仿佛還能聽到被屠殺時手無寸鐵人們的哭聲,還能看到一個個為人父人妻人母人子女的人一個個倒在血泊之中。我踏著一級級陰暗的階梯,周圍伴隨的不是明亮的燈光,而是幾盞微弱的燭光,還有一陣陣低沉的音樂隨之傳來……走完了階梯,映入眼簾的是大屏幕上映出的一張張笑臉和名字,那就是在“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無辜的中國人民?。∵@曾是多么鮮活的生命,在自己的土地上,為著自己的夢想而快樂的生活。那一張張貼在墻上的新聞,真實地還原了當時大屠殺的慘烈場景——“日本人把殺中國人當成一種樂趣”、“日本人活體解剖中國人”、“日本人進行殺中國人比賽”……這一系列的話語就像一把把尖銳的刀刺入我的心里,這些屈辱讓每一個中國人都無法忍受……
墻上還有一幅壁畫,栩栩如生地刻畫著當時的慘景:幾個日本軍官手持留著鮮血的長刀,一些手無寸鐵的普通中國人,咬著下唇,眼中飽含著淚水,低頭看著這片泛著鮮血的土地;這片土地上,躺倒那些被無辜屠殺的中國人民……在這幅畫下還有一個展區(qū),展區(qū)中躺著一大片的尸骨,就這樣赤裸裸地展示在我的面前,經(jīng)歷了七十多年,他們已經(jīng)失去了血肉,只留下這些骸骨……但這些不僅僅只是骸骨,我覺得它還代表著靈魂,在向后人訴說!
走出了紀念館,云開霧散,陽光一下就照在我身上。為了那些陽光的日子不被哭泣打濕,為了和平的旗幟永遠飄揚,我會讓我的熱血,為祖國的強大而一千次一萬次的澎湃不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