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磊徐強強王幼俊
(1. 甘肅省隴南師范專科學校 地理系, 甘肅 隴南 742500; 2. 華中師范大學 城市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9; 3. 株洲市九方中學, 湖南 株洲 412001 )
淺析觀察學習理論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以“地球的運動”為例
楊 磊1徐強強2王幼俊3
(1. 甘肅省隴南師范專科學校 地理系, 甘肅 隴南 742500; 2. 華中師范大學 城市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9; 3. 株洲市九方中學, 湖南 株洲 412001 )
通過觀察活動可以認識地理事物,觀察學習在地理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中具有重要作用。運用觀察學習理論指導地理教學,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理解教學內(nèi)容。
觀察學習;地理教學;應用
觀察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地理學科的視角之一是對地理事物的觀察認識。觀察學習在地理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中地理必修模塊中“地球的運動”內(nèi)容一直是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難點和教學的重點之一。雖然高中生此時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對地理空間思維和空間想象仍有一定的困難,嚴重影響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本文結合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對高中生地理學習中空間思維能力進行分析。
地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觀察活動是獲取地理知識的有效途徑,組織和實施觀察學習對于激發(fā)地理學習興趣、強化地理學習效果、培養(yǎng)地理空間思維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地球的運動”內(nèi)容中,對地球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的觀察,是獲得“地球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一般特點”信息的基礎,如方向的判斷,就可以通過觀察地球運動的動畫演示來獲取。因此,分析影響學生地理觀察活動的因素,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地理觀察,是地理教師在實踐教學中應該關注的事情。
1.觀察學習的過程
班杜拉是著名的心理學家,是社會學習理論的開創(chuàng)者。班杜拉將觀察學習分為四個過程,即注意過程、保持過程、生成過程及動機過程。在地理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動畫演示、圖片展示等,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讀取地理信息。怎樣的地理觀察學習才是有效的呢?教師應該針對學生在地理觀察學習中所需的幾個過程,逐一分析影響學生觀察的因素,引導學生認真仔細的觀察,在觀察過程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如對“地球的運動”的學習,教師應指導學生對地球儀的實物演示、動畫演示進行細致觀察,獲取相應的地理信息,建構起對地球運動的符號轉(zhuǎn)化,繼而形成頭腦中的心理運動圖,再讓學生復述和保持這一過程。最后讓學生將這一心理運動圖轉(zhuǎn)化成相應的行為,如讓學生畫出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軌跡示意圖。所以,指導學生進行地理觀察學習可以幫助學生獲取地理知識,掌握地理技能。
2.影響觀察學習的因素分析
觀察學習有注意、保持、生成及動機四個過程,而每個過程都有不同的影響因素。注意過程,受演示和示范活動是否顯著、是否可辨別以及是否復雜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應當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做適當處理,選擇那些容易觀察的內(nèi)容進行地理觀察學習,在觀察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如學生在學習“地球的運動”時,單一的自轉(zhuǎn)或公轉(zhuǎn)相對容易理解,但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相結合的運動及其產(chǎn)生的地理意義對學生來說理解的難度較大。此外,學生的認知能力、感知敏感度、知覺定勢等都會影響觀察學習的效果。學生觀察時會注意哪些信息、忽視哪些信息,這些都是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教師應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對影響觀察學習的負面因素加以剔除,促進學生開展積極的觀察,以此優(yōu)化學生觀察學習的效果。
1.引導學生有效觀察,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活動學習地理知識的效果程度,首先取決于注意過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展示地球運動的動畫演示,學生可能注意不到那些關鍵的信息。如動畫中黃赤交角是怎樣形成的,大多數(shù)學生想象不到地球公轉(zhuǎn)軌道與自轉(zhuǎn)軌道之間的夾角,這可能是因為學生沒有注意到動畫中黃色的公轉(zhuǎn)軌道(黃道平面)與赤褐色的自轉(zhuǎn)軌道(赤道平面)的疊加過程。此時教師應該對學生加以適當?shù)囊龑В寣W生在觀察時注意色彩的不同,注意色彩代表的事物,以此使學生學會從動畫演示的觀察活動中提取到有用的地理信息。學生地理觀察學習中的注意過程常受一些因素的影響,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地理觀察學習中影響學生注意的因素
從表中可以看出,影響地理觀察學習中學生注意過程的因素有演示活動的特性、先前的觀念直覺、演示的價值、榜樣的力量、實際的演練、教師指導等,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nèi)容、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演示活動特點等,對影響學生注意的一些負面因素加以剔除,并做以適當?shù)囊龑?。如在學習“地球的運動”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在演示如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軌跡等知識點時,應從表1 的幾個方面加以審視。如演示黃赤交角時可運用多媒體將地球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軌道分別設計成不同的顏色,必要時用文字加以說明,并設計一個平面圖和空間運動的軌跡圖加以說明,平面圖與空間立體圖互相配合,化抽象為形象,便于學生理解黃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影響。教師在演示地球傾斜著身子作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運動時,可將其在不同的時刻如二分二至分別加以講解,集中講解某一部分,讓學生自己畫圖,然后教師再對學生的問題加以指導。經(jīng)過教師的有效指導和學生有意的觀察,可以幫助破解“地球的運動”這一教學難題。
2.符號轉(zhuǎn)化、認知復述,有效保持地理觀察的信息
如果學生只注意觀察教師的示范或者演示行為而不能把觀察的過程以符號編碼的形式保存下來,那么學生的觀察學習就談不上有效果。制約觀察學習的第二個主要因素就是對所觀察到的信息的表述與保持。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活動獲取地理信息后,應該設計一些環(huán)節(jié)對這一信息進行保持。保持是對有關事件信息的積極轉(zhuǎn)換和重建。地理表述是對地理信息進行保持的一種轉(zhuǎn)換方法,有利于地理觀察學習結果的保持與鞏固,對觀察到的地理信息表述出來實際上是一種信息加工過程,對觀察所得地理信息保持主要依賴于兩種符號系統(tǒng),即表象系統(tǒng)和言語系統(tǒng)(見圖1)。
圖1 信息表征的過程圖
為了使學生能夠保持從觀察學習中獲取相關的地理信息,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所觀察的地理信息以符號的方式表征在頭腦中,即對所觀察到的信息進行一些加工。如指導學生以示意圖、概念圖、結構圖等方式對這部分內(nèi)容加以鞏固,以此幫助學生理解和內(nèi)化所觀察到的地理信息,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增強學習效果,又可以讓學生獲得地理觀察學習的感悟,掌握地理學習的方法。
3.深化補充,方法指導,幫助學生掌握地理觀察的方法
觀察學習的第三個過程是把符號性表征即觀察到的信息轉(zhuǎn)換成適當?shù)男袨椤8咧猩芊裼眯袨榈姆绞奖憩F(xiàn)觀察學習的內(nèi)容,部分取決于他們是否具備再現(xiàn)演示或示范行為所必需的一些相關條件。僅僅通過觀察,技能不會完善和發(fā)展。在地理觀察學習過程中,如“地球的運動”內(nèi)容,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比較多,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在學生習得相關知識點,如地球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的一般特征、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等后,要將這一部分知識用地理圖像、思維導圖、概念圖等展示出來,還存在一定困難。這時就需要教師加以指導,引導學生閱讀光照圖及其變式圖,教給學生表述信息和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地理學習效果。
4.凸顯價值,激發(fā)動機,促進地理觀察學習的遷移應用
要調(diào)動學生觀察學習的積極性,養(yǎng)成良好的地理觀察學習習慣,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觀察學習的活動情境,通過問題的價值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通過變式促進學生地理觀察學習的遷移應用。圖2是“地球的運動”內(nèi)容學習時常見到的光照圖及變式圖,是學習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過程中常用的圖式,用來分析晨昏線、極晝極夜范圍、太陽直射點位置等知識點,左邊是一幅側(cè)視的地球光照圖,右邊是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幅側(cè)視光照圖的結果呈現(xiàn)。
圖2 光照圖及其變式圖
在講解本部分內(nèi)容時,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怎么觀察地球側(cè)視光照圖,如先判斷太陽直射光線和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然后根據(jù)太陽直射光線找到晨昏線,畫出晨昏線,最后標示晝夜半球的范圍等。這些都是學生觀察地球側(cè)視光照圖應該獲取的信息。在此之后如何把側(cè)視光照圖上的某點轉(zhuǎn)換為以該點為觀察中心的光照圖,又怎么準確地畫出其相應的光照圖,這就需要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空間概念,理解太陽直射光線、太陽直射點、晨昏線、晝夜半球等地理信息之間的關系,這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此時教師給學生講明地球側(cè)視光照圖中隱含的信息價值,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動手繪制,借此激發(fā)學生將地理觀察學習的結果以圖式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動機,讓學生自主表現(xiàn)他們通過觀察所習得的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針對個別學生的問題加以指導。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完成地理觀察信息的提取、地理觀察信息的保持、地理觀察方法這三步教學以后,需要及時呈現(xiàn)遷移應用的地理觀察素材,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動機,在直接心理需求(即學生學到知識后想要表達的愿望)的激發(fā)下,學生會有一種想要做好并展示自己成果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把握時機將提前準備好的幫助學生遷移應用的素材呈現(xiàn)出來,學生會不竭余力地爭取去完成,這樣的地理觀察學習效果會事半功倍。
觀察學習理論對中學生地理學習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組織和實施地理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學習獲取相關的地理信息,教師則需要認真細致地分析學生觀察學習的過程,在教學中通過剔除影響地理觀察學習的負面因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地理學習效率。運用觀察學習理論,指導地理實踐教學,教師需要在地理觀察學習過程中實施相應的策略。如教給學生怎樣在觀察活動中獲取地理信息,引導學生進行符號轉(zhuǎn)化,做好地理觀察信息的表述與保持,傳授給學生地理觀察學習的方法,適時引導學生對地理觀察學習結果進行遷移應用等。通過教師對學生地理觀察學習的指導,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快速有效的獲取地理信息,轉(zhuǎn)化保持地理信息,掌握地理學習方法(觀察法),注重知識的遷移應用,又可以幫助教師提高理論修養(yǎng),提供理論指導與地理教學實踐的研究思路,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yè)化成長與發(fā)展。
觀察學習在地理教學中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應用價值,但并不意味著觀察學習適合高中地理所有的教學內(nèi)容。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和區(qū)域性特點,中學階段學習的地理知識與技能內(nèi)容廣泛,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與區(qū)域地理的內(nèi)容并重,其中地球運動、大氣運動、水循環(huán)、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等自然地理內(nèi)容是系統(tǒng)地理知識學習的前提,是學生分析人文環(huán)境和區(qū)域發(fā)展的必備知識要素,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多種方法組織和實施地理教學。教師可以結合地理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和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選擇適合地理觀察學習的教學內(nèi)容,如地球的運動、氣壓帶風帶的形成及其季節(jié)移動、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地表形態(tài)及其塑造力量、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陸地自然帶的分布、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以及差異性等,挖掘地理觀察學習的優(yōu)勢,設計組織地理觀察學習活動,提升學生地理核心能力中的地理觀察能力。
[1](美)班杜拉.思想和行動的社會基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陳佑清.教學論新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 胡良民,袁書琪,關偉.地理教學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