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桂生 唐麗麗
10月5日晚,16名驢友在廣西金秀縣忠良鄉(xiāng)長灘河自然保護區(qū)露營,因河水暴漲遇險失去聯(lián)系,直至第二天上午才與救援人員取得聯(lián)系,被轉(zhuǎn)移至安全地帶。這16名驢友露營所在地位于長灘河自然保護區(qū)的核心區(qū),都是大峽谷、原始森林,官方不允許游客進入。
與常規(guī)的旅游活動相比,時下流行的戶外旅游“不走尋常路”的新鮮感吸引了不少人。尋求探險的刺激中,也隱藏了諸多隱患。近年來,戶外旅游事故頻發(fā),應如何給戶外旅游系上“安全帶”?記者采訪了長沙藍天救援隊、湖湘發(fā)現(xiàn)自駕俱樂部專業(yè)人員。
△自行車騎行被奉為綠色環(huán)保出行新時尚,越來越多人加入“騎友”隊伍
不妨做個風險評估
曾有一位自駕游組織者向湖湘發(fā)現(xiàn)自駕俱樂部領(lǐng)隊江沂說起一次規(guī)模較大的自駕活動,共有三四十臺車、一百余人參加。根據(jù)行前安排,頭、尾車都是優(yōu)秀的駕駛員,且編號清楚,沒想到一上高速就變成了“無頭蒼蠅”,其中8車追尾。
“當大家都以為自駕就是約上三五好友,開上幾臺小汽車,走上幾個景點的時候,殊不知和簡單的旅游相比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了?!苯收f,“基本制度的執(zhí)行是最終效果的保證,離開最基本的制度不僅活動不會成功,安全也無法保證?!?/p>
2013年下半年,自駕市場快速發(fā)展以來,江沂就一直從事自駕俱樂部的風險控制工作。他認為,戶外旅游不能為了一時痛快,踏入無法評估的風險中。
“戶外旅游應理解為探險,而不是冒險。戶外旅游事故頻發(fā)已經(jīng)暴露出了戶外運動的‘安全邊界’問題,要時刻謹記安全第一?!遍L沙藍天救援隊隊員曹志勇說。
2013年6月,長沙一個戶外團隊在常德石門壺瓶山鎮(zhèn)黃虎港河漂流時遇上大水,一艘漂流船上4人落水失蹤,當?shù)叵嚓P(guān)部門與救援組織接到報警求助后,迅速趕往事發(fā)河段及時施救,才將失蹤人員全部救援到了岸上。
曹志勇2012年參加藍天救援隊以來,曾多次參加救援行動,親眼目睹過事故現(xiàn)場的慘烈?!爸挥薪?jīng)歷了事故,才會明白人的生命非常脆弱,才知道要好好珍惜。戶外旅游應根據(jù)風險評估給自己劃定不能去的‘禁區(qū)’,量力而行。”他說。
救援知識不可少
“盲目自信與僥幸心理是戶外運動的兩個大忌?!遍L沙藍天救援隊隊長金燦認為,驢友圈里其實有相當一部分人屬“偽驢友”。自駕出行很多時候是臨時起意,來不及學習專業(yè)救援知識,單從網(wǎng)上了解一點救援常識,也未必可信、實用。
據(jù)中國登山協(xié)會發(fā)布的《2014中國大陸登山戶外運動事故報告書》顯示,2014年共發(fā)生160起登山戶外運動事故,事故總?cè)藬?shù)689人。
“許多人相信‘絕景總在風險處’,卻往往忽略了美景背后暗藏的風險?!苯馉N表示,一些驢友為逃票選擇“非常規(guī)”線路,或貿(mào)然進入原始森林等探險,沒有熟悉情況的當?shù)叵驅(qū)В黾恿寺糜蔚奈kU性。
林鈺是一位戶外運動愛好者?!皯敉饴糜伪旧砭蛶в酗L險性。戶外運動中我受過傷,雖然只是輕微骨裂,可是同行伙伴救護不專業(yè),恢復期延長了?!边@次經(jīng)歷,讓她感受到面對危險,掌握自救、互救知識非常重要。
加入長沙藍天救援隊后,林鈺認識了更多戶外運動愛好者。
目前,長沙藍天救援隊已有正式隊員近百人,預備隊員200余人,志愿者400多人,并細分成了山野組、水上技能組、高空組、洞穴組、無人機組等組別,隊員們各自都有不同的專長,時常聚在一起學習應急救援知識和技能。
因具備一定的救援知識和技能,救援隊的戶外旅游愛好者組織自駕游等活動時也增加了一份安全保障。
需培養(yǎng)安全意識
2013年10月,湘潭4名大學生結(jié)伴到武功山游玩,不熟悉路線的他們迷戀景色,選擇走小道登山,不料因天氣原因迷失在大山中,當?shù)叵拦俦褜?8小時后才將他們救出。
留意戶外旅游的新聞報道,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
驢友“夜歌”表示,一次次遇險的背后,暴露的是安全意識的淡薄。一些驢友以前從未參加過探險或戶外運動,也沒學過應急救生知識,甚至都不會游泳,卻貿(mào)然參加一些危險的峽谷溯溪活動等,“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林鈺認為,“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不僅是戶外旅游,更應從平時的生活中做起。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識,關(guān)鍵時刻可能會救命?!?/p>
據(jù)她介紹,9月下旬,一名救援隊員的孩子天翔不小心被一枚硬幣卡住了喉嚨,就在家人不知所措的時候,只有9歲的他卻冷靜地示意媽媽沖擊他的腹部。果然,硬幣很快被沖擊出來。過后,天翔的媽媽才得知,這是孩子在學校安全課上學到的“海氏手法”。
“救援隊每個月都會組織隊員和志愿者學習,一堂學習能學到不少實用的知識?!遍L沙藍天救援隊志愿者楊清瑞告訴記者。他已加入救援隊2年,目前是救援隊無人機組的組長,曾參加過地震災區(qū)的救援。
受他的影響,15歲女兒也潛移默化地學到了不少救援知識,并傳遞給了同學、朋友,教會了他們?nèi)绾伍_展自救互救,引導他們共同關(guān)注安全。而她,也因此被長沙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們戲稱為“藍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