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盛泰
【摘 要】實施素質教育、進行考試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減輕學生的負擔是當前教育界急需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開放式數學教學就是對索質教育的一種探索,是當前數學教育的一個發(fā)展潮流。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初中數學教育要“逐步形成數學創(chuàng)新意識”,并提出“初中數學中培養(yǎng)的創(chuàng)新意識主要是指: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現象具有好奇心,不斷追求新知識,獨立思考,會從數學的角度發(fā)現和提出問題,并用數學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決”。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做好開放式教學。
【關鍵詞】數學;開放式教學;策略
雖然近幾年數學教育工作者對開放式數學教學作了積極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還設有提高到開放性教學應有的高度來認識,使得數學教學的開放性程度仍然不能滿足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探討如何切實提高數學的開放性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就此談些粗淺的認識。
一、提高認識,充分認清開放式數學教學的內涵及意義
所謂“開放”,包括數學教學內容、學生數學活動和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相互作用等幾個方面的開放。結合現代認知心理學對數學學習過程的要求及己有研究成果,筆者認為開放式數學教學的目標應是: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數學教學,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讓學生主動學習,自行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學習主動參與數學實踐的本領,進而獲得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在教學中,讓學生能夠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選擇、不同的能力、不同的興趣選擇不同的教學,并得到發(fā)展,能力較強者能夠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有進一步的發(fā)展機會;能力較低者也能參與數學活動,完成幾項特殊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可以:
(1)培養(yǎng)和促進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促進學生積極探索的態(tài)度和探索的策略。
(3)鼓勵學生參考已有的知識和技能,提出新問趣,探索新問題。
(4)提高學生數學智力。
(5)鼓勵學生討論交流與合作,這種教學模式也休現了數學教學是面向所有的學生的。
二、創(chuàng)造開放性的教學環(huán)境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學生很難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問題,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導致課堂氣氛枯燥,學生出現厭學心理,教師也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運用開放式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開放式教學能夠重新建立新的師生關系,將課堂的主體還給學生,教師不僅是課堂上的知識傳授者,還應該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指引者、參與者和評價者。學生只有和教師進行了良好的互動,得到了教師的關懷和鼓勵,才能夠真正對學習產生興趣,才敢于在課堂上積極運用自己的思維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來豐富課堂教學。除此之外,教學環(huán)境的開放還包括教學空間和教學時間的開放,教師要盡可能地將課堂交給學生去自由創(chuàng)造學習的空間,將傳統的教學方式轉變?yōu)樾滦偷拈_放式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再拘泥于教師的單一講解。數學開放題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chuàng)造了條件;數學開放題的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構建、積極參與的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數學意識,讓學生真正學會“數學地思維”;數學開放題的教學過程也是學生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開拓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適當地走出教室,對社會、對自然有一個探索和實踐的過程。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擁有了極大的開放式自主學習空間,還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由于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數學思維活動的展開,因此數學課堂上學生的主要活動是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數學思維活動。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而且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才能使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和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數學活動的開放度。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主動參與條件,提供充分的參與機會,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1.巧創(chuàng)激趣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實踐證明,情心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傾向,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
2.運用探究式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
教學中,在以教師為主導的前提下,堅持學生是探究的主體,根據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伴隨知識的發(fā)生、形成、發(fā)展的全過程進行探究活動,教師著力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探索,讓學生學會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品嘗到自己發(fā)現的樂趣,才能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欲。只有達到這樣的境地,才會真正實現學生的主動參與。
3.運用變式教學,確保其參與教學活動的持續(xù)熱情
變式教學是對數學中的定理和命題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變式,以暴露問題的本質特征,揭示不同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的一種教學設計方法。通過變式教學,使一題多用,多題重組,常給人以新鮮感,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產生主動參與的動力,保持其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和熱情。
四、強化交流和合作,倡導開放的教學活動方式
相對而言,傳統課堂教學較為重視師生之間的聯系、溝通,而忽略學生之間的相互聯系,忽視發(fā)揮學生群體在教學中的作用?,F代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學過程應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一個交流合作的過程,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開放的活動方式,提供了寬松和民主的環(huán)境,更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智力、情感和社會技能的發(fā)展及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為此,我們以強化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為核心,徹底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具體應做好以下幾點:
1.改革課堂教學的空間形式
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的空間形式多種多樣,比較常見的有:T型、馬蹄型、蜂窩型等。這些形式都以打亂原有的秧田座位排列方式為基本模式,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而構成,小組一般由5人或7人組成,也有4人、6人小組等。小組的這種排列縮短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間交往的機會,有利干小組內成員的交流和含作。
2.小組學習任務的布置
小組內的交流與合作學習主要以協同活動為中介實現的,因此教師在組織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活動中,應把需要討論、互相啟發(fā)、反復推敲的問題布置給學習小組,讓小組圍繞問題進行交流和合作學習。教師不僅要指導組內交流,而且要引導組際交流;不僅要交流學習結果,更要重視交流學習方法。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訓練學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學生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和互幫互助的合作意識,使每個人都能為集體目標的實現盡心盡力。不斷向學生傳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們學會既善于積極主動地表現自己的意見,敢于說出不問的看法,又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相互啟迪,并能夠綜合吸收各種不同的觀點,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予以指導,訓練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總之,把數學開放題帶進課堂是提高數學教學開放度的重要途徑。它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綜合技能的重要手段。適度、適量的設計開放式數學題對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