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丹
教學形式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并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的的。新課程改革,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形式越來越豐富,使課堂教學倍增活力。但是當我們冷靜下來反思新課程下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就會發(fā)現(xiàn)存在較為嚴重的形式主義,甚至喧賓奪主。
一、關于情境創(chuàng)設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應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币虼耍抡n的引入要體現(xiàn)生活性、故事性、趣味性。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教師開始重視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有的利用講故事,有的利用多媒體動畫等等。的確,恰當?shù)膯栴}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增強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但是在實踐中有部分老師過分的渲染情境,那樣就會使我們的課堂失去重心,反而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
有位教師在教學二年級的簡單加減練習課中,設計了一個游戲情 “開小火車”的游戲。游戲是由老師自己當“火車頭”,老師手里拿著許多口算卡片,嘴里說著“嗚……”,火車開到哪兒,就指定身邊的同學回答,答對了,這位學生就可以拉著老師的衣服跟在后面做“車廂”。不一會兒,“火車”變得越來越長了,場面越來越熱鬧,教室里充滿了歡呼聲……這節(jié)課從表面上看,學生是動起來了,其主體作用也得到了發(fā)揮。但仔細觀察便會發(fā)現(xiàn),這節(jié)課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熱熱鬧鬧,并沒有激發(fā)起學生深層次的思維, 這位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只注重情趣,卻忽視了教學內容。因而,盡管學生很投入地參與了,但他們感興趣的是“開火車”這一活動本身(與教學內容無關)。直到活動結束,學生仍沉浸于對活動本身的興趣中,而并未進入數(shù)學情境。因此,我們在設計課堂教學情境時,不要過度的渲染情境,更關鍵的是要緊扣教學知識或技能,避免學生在精彩的情境中迷失。
二、關于多媒體教學
如今班班通已經(jīng)在學校得到普及,班班通教學一時之間成為很新穎的教學。確實,用多媒體教學能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至少在抓住學生注意力上老師不用費神了,而且能為老師上課提供各種各樣的素材。教學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手段來展開,多媒體引入課堂無疑給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它對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大有好處。但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不管有多么先進,它也只能為學科教學服務。教師不要企圖用屏幕來代替黑板的所有功能,尤其是在計算教學方面。缺乏板書、演算的做法,將會事與愿違的。以前聽過一堂《有余數(shù)的除法》一課,在演示怎么分小棒的時候,多媒體使用的恰到好處,形象直觀,但是在列豎式的時候,老師完全用多媒體演示,點一下出現(xiàn)一個數(shù)字,學生連細想的時間都沒有,結果一節(jié)課下來,黑板上只有學生幾個歪歪扭扭的書寫。而這堂課上,老師似乎成了一個操控電腦的解說員、學生只是個觀眾而已。筆算是要學生親自動手去寫的,一步一步都有相應的程序和格式,只有教師自己親自動手一步一步地、邊講解邊寫下來,才能給學生更好的直觀的映像。我認為傳統(tǒng)的黑板和粉筆依然有著其它媒體不能替代的作用,書寫板書是需要一些時間的,而這些時間恰好是學生吸收和思考的時間。因此選擇何種教學媒體,應根據(jù)教學內容而定,決不能盲目趕時髦。
三、關于小組合作學習
我們在數(shù)學課堂上經(jīng)??吹叫〗M合作學習形式,這似乎成為了一種時尚。小組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能有效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有差異學生的教學不足,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但是,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有些卻不盡人意,并沒有落到實處,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例如,有位教師在教學“年月日”一課時,教師有這樣一句話“請大家拿出年歷表,在小組中討論,看一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在這樣一種籠統(tǒng)的要求后,學生隨后組成四人小組,你一言我一語,小組內每個學生馬上都開始了發(fā)言,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教室里很是熱鬧,可小組內估計誰也沒有聽清同伴的發(fā)言,有的甚至連自己說了什么都不清楚;當教師讓小組推選代表發(fā)言時,總有個別學生“代表”了全組,成了專門的發(fā)言人,更多的只是“陪客”、旁觀者。
首先,合作學習并不是越多越好,并不是每節(jié)課都必須要有。要合理、恰當?shù)脑谡n堂教學中安排合作學習,不要片面的去追求形式,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合作時再安排。比如不會了;一個人干不了了;對問題有了獨到的見解或有成就要展示時才有合作需要,若沒有需要的安排,那就是形式。
其次,學生合作之前教師要對學生提出明確的合作要求,比方說,通過合作要解決一個什么具體的問題。小組里誰先講,誰做記錄,誰是小組負責人,這些以上那位老師都沒有交代清楚。合作前學生必須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這樣才能保證交流的正常進行,而不只是一個熱熱鬧鬧的假象,喧鬧的討論場面絕對不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甚至只會讓一個班的紀律變得亂糟糟。而教師的角色不要只局限于討論的組織者,教師要經(jīng)常性地參與到學生的探討之中,和他們一起學習,并指導他們如何發(fā)表自我見解,或者以自己的發(fā)言暗示學生如何發(fā)言,教給學生如何說出自己的觀點,和學生一起討論,逐漸培養(yǎng)學生發(fā)言的習慣和興趣。
總之,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方式時,應該以學生為本,堅持科學適度原則,千萬不能盲目追風,為了活動而活動,那樣的話,就違背了新課程改革的本來意義了。教師要時刻反省自身的教學行為,使課堂教學既有活潑新穎的形式,又有深刻厚實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