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家明
【適用話題】父愛 信任 興趣 堅持
孫犁的母親生了七個孩子,只養(yǎng)活他一個。那年,村里鬧瘟疫,一個月里,她死了三個孩子。
孫犁出生后,家境稍為寬裕。1924年,讀完初級小學,按照家庭情況,應務農(nóng)或外出學習商業(yè),但父親聽了縣郵政局長之言,發(fā)愿讓他升學,習英語,以便考入郵政,說這是鐵飯碗。于是,他隨父親去縣城,考入高級小學。家鄉(xiāng)距縣城30公里,他同父親是騎一頭驢去的。路過河流和村莊,父親就下去牽著牲口走,讓孫犁坐在上面。
1926年,孫犁13歲,高小畢業(yè),考入保定育德中學。保定離家鄉(xiāng)90公里,而且是私立中學,收費甚高,一般家庭都供不起,但對孫犁滿懷期望的父親讓他在那里讀了七年,一直讀到高中畢業(yè)。
高中畢業(yè)后,孫犁在北平市政府工務局就職,但他因不能適應,屢請假,終被免職,回到了家鄉(xiāng)。家鄉(xiāng)無趣,他在家“待業(yè)”,每天手不釋卷,練習作文;投了稿,卻看不到相應的報紙。加上在外面讀書看報慣了,他想訂一份報紙看看。而他想訂的不是小報,是有名的《大公報》,別說村里,整個鎮(zhèn)上,也沒人訂過這份報紙。
他先把這個念頭跟剛新婚不久的妻子說了,妻子有錢,卻說自己沒錢,不給。他只好硬著頭皮向父親要。父親沉吟一下說:“訂一份《小實報》不行嗎?”孫犁對于書籍、報章欣賞的起點很高,是取法乎上的?!缎崍蟆匪床簧稀K麤]說話,退了出去。
父親還是愛子心切,晚上又說:“愿意訂就訂一個月看看吧?!?/p>
后來,每隔三天,就有一個專人騎著車子,通過彎彎曲曲的、兩旁都是黃土圍墻的小胡同,送到孫家堆滿柴草農(nóng)具的小院,把報紙送到孫犁手上。他坐在柴草上讀社論、讀通訊,地方版、國際版、副刊,甚至廣告、行情都一字不漏地讀完,然后將報紙珍重地疊好,放到屋里去。
可直到一個月的報紙看完,他投的稿也未見登出來。但就像父親從未放棄過他一樣,他依然堅持自己的文學夢,后來妻子建議拿他心愛的報紙去裱糊屋頂棚,妻子說:“你已經(jīng)看過好多遍,老看還有什么意思?這樣我們可以省下買舊報紙的錢,你訂報的錢,也算沒白花?!彼X得有道理,便同意了。裱糊時,他把報紙按日期排列起來,把有社論和副刊的一面糊在外面,廣告部分糊在頂棚上?!斑@樣,在天氣晴朗或是下雨刮風不能出門的日子里,我就可以脫去鞋子,上到炕上,或仰或臥,或立或坐,重新閱讀我所喜愛的文章?!?/p>
盡管孫犁所依憑的,不過是一份報紙,但他像一粒文學種子,在土地中孕育著,尋找機會破土。
【素材分析】
在并不富裕的年月里,父親拼盡全力讓孫犁讀完了高中;“罷官”待業(yè)時,孫犁想訂《大公報》,妻子并不同意,盡管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父親卻慷慨解囊……如果說興趣是成就孫犁文學夢的原動力,那么父親就是助他圓夢的推動力,默默地推著他一路向前,直至破土萌芽。對于子女,幾乎每位父親都如此,愛得這樣沉默,卻又這樣有力。
【速用名言】
1.父愛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覺到了那就不是父愛了!
——現(xiàn)當代作家 冰心
2.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
——美籍華裔物理學家 楊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