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老子廉政思想的研究

    2015-09-18 04:30:57王娟娟
    學理論·下 2015年6期
    關(guān)鍵詞:三寶廉政

    摘 要:廉政修養(yǎng)就是官員對自己欲望的控制,這符合老子的“滿足而知足、知足而富足”的思想。文章從理解三個老子哲學的概念開始,通過針對執(zhí)政者所要面對的以“五誘”為代表的外在誘惑的理解與分析,發(fā)現(xiàn)老子“滿足觀”對于執(zhí)政官員廉政修養(yǎng)的意義;通過對老子“三寶”的理解,闡述“仁慈愛民、儉樸克制、謙讓居下”這三寶都是執(zhí)政官員廉政的必備修養(yǎng)。

    關(guān)鍵詞:五誘;三寶;滿足;知足;廉政

    中圖分類號:B223.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8-0028-03

    老子的哲學思想充滿了獨特智慧的治心治國之道,也為當代廉政文化建設(shè)提供了諸多思想基礎(chǔ)與實踐準則,有助于使官員成為服務人民、恪守職責、為政以廉的合格執(zhí)政者。

    一、老子廉政思想的三個概念

    (一)“道”之廉

    《道德經(jīng)》首章通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彼龅摹暗馈薄懊薄坝小薄盁o”“始”“母”等對立同一的概念基礎(chǔ)上構(gòu)建起一個宏大的本體概念?!暗馈笔腔凇盁o為始,有為母”的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認識而產(chǎn)生。“名相”既然是對“道體”的剖析,那是會有認識偏差甚至辨識不清的情況出現(xiàn),就是所謂“分別心”。所以要想正確認識“道”必須從自己的內(nèi)在出發(fā)追求“本性的回歸”,避免受蒙蔽而“失德”,從而不會偏離“大道”的軌跡。

    從廉政的維度出發(fā),“道”之廉:道法自然的思維方式,倡導大道從簡,遵循規(guī)律的世界觀是老子廉政思想的總綱。

    (二)“德”之廉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下篇“德經(jīng)”開篇中提出“上德、下德、上仁、上義、上禮”等概念。其中“上德”代表的是“道”,與下文中的“失道、失德、失仁、失義”等語相呼應,“失道而后德”中的“德”是指“下德”,所以真正的德是指“上德”,也可以把它看作是“道”在社會政治向度中的投影。此處的“上德下德”五層第次的結(jié)構(gòu)是隱隱與“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五層遞進結(jié)構(gòu)相呼應。

    “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很明顯,老人認為應當是通過“無為、有為”的標準來衡量“德”與否的?!叭柿x”是停留在“有為”的層面的,“上德下德”才能體現(xiàn)“無為”的本質(zhì)。而“圣人”就有“德”之人。老子明確給出“德”的實質(zhì)內(nèi)容應該是施行“道”的標準與規(guī)范。

    從廉政的維度出發(fā),“德”之廉:無為而治,公正廉明,仁義慈愛的人生觀是老子廉政思想的標準與規(guī)范。

    (三)“政”之廉

    老子所說的“德、圣人”是“道”的一種具體到社會政治范疇,具有特殊意義的狹義“名相”?!兜赖陆?jīng)》的“德經(jīng)”是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弊鳛榻Y(jié)尾的。這可以作為人格的最高準則看待,就如信實、訥言、專精、利民而不爭。老子是用“圣人之道”對應“天之道”,而“天之道”是“為之無以為”的。所以說“無為”是“圣人”的標準,“為而不爭”是“為政之道”的標準。

    從廉政的維度出發(fā),“政”之廉:以民為本,抑惡揚善,清心寡欲的價值觀是老子廉政思想的行為準則。

    二、“五誘”之足

    廉政的本質(zhì)就是官員對自己欲望的控制,而欲望來源于各種外在誘惑,有的欲望是正常的需求,應當滿足;更多的欲望是沉迷于外在誘惑,過度的需求是由錯誤的價值觀所引起的自我放縱,應當限制。

    (一)滿足不知足,求樂反苦

    老子所認為的正常人格應該是建立在“去甚,去泰,去奢”基礎(chǔ)之上的“知足”。貪念會讓人做出不正直的行為舉止,而讓人格失去正直。滿足而不知足會導致嚴重后果:追求外在誘惑的刺激,會使感官失去原本的功能,會使人心失去本性。所以說,滿足有時是放縱,而知足是一種約束更是一種反思;滿足感讓人產(chǎn)生短暫的幸福,而知足則能讓人產(chǎn)生一種綿延的幸福感。

    (二)滿足而知足,知足而富足

    老子給出了應對“滿足不知足,求樂反苦”的策略:“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笔ト藨撝磺箫柛苟磺竽垦?,意指擯棄滿足于外在物欲的誘惑,恢復感官、心態(tài)、人格的自然狀態(tài),重視內(nèi)在的富足,回歸到人的稟賦天性。

    在《道德經(jīng)》第三章中便有“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圣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這樣的話。有的人望文生義,將“圣人之治”這段話誤解成老子崇尚愚民,并且壓制人格的一條依據(jù)。筆者認為,這是沒有正確理解老子關(guān)于心態(tài)人格向度“滿足、知足、富足”的關(guān)系而產(chǎn)生的偏見。

    “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也。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崩献用鞔_指出“自強者有志”,可以理解為人格修養(yǎng)應該由內(nèi)及外,做到“自勝而非勝人”才能算是人格獨立正直。對于第三章中“圣人之治”的疑惑,通過這段話也讓人茅塞頓開:普通民眾的心態(tài)與人格,是停留在外在的滿足與勝人的層面上;而圣人應該教導民眾,追求內(nèi)在的修養(yǎng),做到“知足而富、自勝而強”。

    老子認為“不知足”跟“可欲”是一切罪惡與禍亂的根源?!白锬笥诳捎?。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薄耙晃蹲非笙硎?、不知足、無法克制貪欲”只能收獲“罪禍咎”。所以滿足而知足才是真正的富足。老子的智慧告訴我們一定要把人的欲念與貪念控制住,否則會產(chǎn)生非常嚴重的后果(如偷盜,如禍亂)。當然,應當滿足人自身合理的需求,比如“實腹強骨”;“虛、弱”的意思是不過分重視適當節(jié)制,是強調(diào)外在誘惑面前,要克制欲念與貪念,要知足。同時也告訴世人,固然“滿足不知足”會導致禍患,但是圣人之治首要能“滿足”合理的需求,在此基礎(chǔ)上才要控制欲念貪念,避免“不知足”。

    (三)執(zhí)政官員面對誘惑路線圖

    我們通過理解老子的“五誘”得出“滿足不知足,求樂反苦”的觀點,繼而分析出滿足與知足的關(guān)系;結(jié)合老子關(guān)于“知足、不知足”的其他表述,我們可以得出如下圖中所示的執(zhí)政官員面對誘惑之路線圖。圖中的“滿足→知足→富足”是屬于“圣人”的路線,應當作為執(zhí)政官員追求的最高標準。

    說到外在的誘惑對人的影響,人們通常會想到“名利”二字,人的名利觀會對人格產(chǎn)生重要影響。美國心理學家吳偉士認為:“人格是個體行為的全部品質(zhì)?!蓖ㄟ^分析個體的行為可以回溯到個體的人格狀態(tài);我們也注意到,除了物質(zhì)誘惑對人格的影響之外,名譽、名聲對人格的影響也不可忽視。老子對名譽寵辱也有明確解釋,說:“何謂寵辱若驚?寵之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焙喍灾?,寵辱本身是一回事。得寵要記得是別人讓自己得寵,自己并沒有自主性,寵辱同樣是身不由己。寵辱都是由外而來,使我自身失去獨立性,使自己的行為產(chǎn)生偏差,無法堅持人格,謂之“若驚,寵為下”。貪念名譽如同貪念寶物一樣是遵循“人無我有”這一奇怪邏輯,是貪欲的表現(xiàn);對名譽的追求也要像對稀有之物的追求一樣,保持警惕與自我約束,做到寵辱不驚。

    為政者,應當強調(diào)自我約束,來抵御外在的一切各種誘惑。這也是符合老子廉政思想的“無為而治、公正廉明、仁義慈愛”規(guī)范。

    三、“三寶”之廉

    老子針對欲念、貪念等提出的“滿足觀”在他所講的“圣人之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老子提出的“三寶”就是廉政者必須具備的三種行為模式。

    (一)老子三寶

    執(zhí)政官員們所面對的誘惑往往會比普通人要多,他們所面對的“五誘”會更復雜更隱蔽;而執(zhí)政官員們務必清楚認識到“五誘”對自身以及民眾產(chǎn)生的危害,提高自身修養(yǎng),從而達到“滿足而知足,知足而富足”的境界。老子提出的“滿足觀”可以指導執(zhí)政官員們,學會克制自己的欲望,并正確對待外在的誘惑。然而要做到這點執(zhí)政者的行為模式應該是怎樣的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老子三寶:“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p>

    “慈”是仁慈,慈愛,和善的意思?!皟€”的內(nèi)涵有兩層,一是節(jié)儉、吝惜;二是收斂、克制?!安桓覟樘煜孪取币灿袃蓪雍x,一是不爭,謙讓;二是退守、居下。老子說,因為“慈”所以才能真正勇敢,因為“儉”所以才能真正富足,因為“不敢為天下先”所以才能真正成為萬物的首領(lǐng)。這段內(nèi)容突出的重點在于“慈勇”“儉廣”“后先”的因果關(guān)系,本末內(nèi)外的關(guān)系;內(nèi)心沒有慈愛思想基礎(chǔ)的外在勇武表現(xiàn)、內(nèi)心沒有儉樸克制思想基礎(chǔ)的外在富足表現(xiàn)、內(nèi)心沒有謙讓居下思想基礎(chǔ)的外在首領(lǐng)表現(xiàn),是不能長久的。

    三寶可以看作是他在自己所說的“勇于敢者則殺,勇于不敢者則活”,“見素抱樸,少私而寡欲”,“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等語的基礎(chǔ)之上對“道”和“德”在社會政治向度上的一個總結(jié)。繼而可以精煉成“為而不爭”的圣人之道。追求勇武、富足、統(tǒng)御萬物是外在“有為”的表現(xiàn),而這種“有為”的表現(xiàn)應當是在內(nèi)在“不爭”的前提下,否則定不久存。

    (二)“三寶”都是廉政的必備修養(yǎng)

    我們不能簡單將“三寶”割裂開來解讀,這三者而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缺一不可。從文意上看,第二寶儉樸克制是最符合廉政修養(yǎng)含義的,然而我們也不能忽視另外二寶所含有的廉政修養(yǎng)的性質(zhì)與作用?!按榷隆辈攀钦嬲挠赂摇!坝掠诓桓艺邉t活”對于廉政修養(yǎng)的意義就是:執(zhí)政官員對于種種誘惑,應該勇敢地大聲說“不敢”。從廉政的角度看,如果不能做到謙恭居下“不敢為天下先”,面對名利的誘惑去爭名奪利,在強烈的占有欲望支配下又如何保持廉潔呢?

    老子說:“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夫?qū)⒉挥?。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顯示的是以民為本、大公無私的廉政者應有的境界;他說“見素抱樸,少私而寡欲”顯示的是儉樸克制、克欲戒貪的廉政者應有的操守;他說:“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顯示的是謙恭居下、淡泊名利的廉政者應有的品格。

    “治人事天,莫若嗇”,要求為政者精神上注意積蓄、養(yǎng)護、厚藏根基,培植力量,可以做到厚積薄發(fā);老子語“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告誡執(zhí)政者不要忘記“以民為本”的原則;“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眮碇苯泳緢?zhí)政者應知足戒貪;這些都對現(xiàn)代執(zhí)政官員的廉政修養(yǎng)以啟迪。除了儉樸克制的廉政思想之外,“勇于不敢”以及“不敢為天下先”也給現(xiàn)代執(zhí)政官員們的提高廉政修養(yǎng)提供了更多的參考和啟示。

    從邏輯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仁慈愛民、儉樸克制、謙讓居下都是廉政的必要條件。其中儉樸克制是廉政的充分必要條件?!皟€”字的兩層含義就是說明要知足,儉樸克制可以使人“滿足而知足、知足而富足”;如果沒有知足的前提,追求簡單的“滿足而富足”是不能長久的。前文分析過,面對“五誘”使人產(chǎn)生欲望,從而“滿足而知足、知足后富足”的路線圖是與之相符合,也符合老子“清凈無為”的圣人之道。因此可見,廉政一直是老子的為官之道中的核心內(nèi)容。

    四、結(jié)語

    老子的廉政思想,可以歸納為幾個執(zhí)政官員應具有的修養(yǎng):依照道法自然的世界觀崇尚大道從簡、遵循規(guī)律,秉承無為而治的人生觀牢記施政有序、掌權(quán)有度,恪守以民為本的價值觀做到抑惡揚善、清心寡欲;追求以民為本、大公無私的思想境界,具備儉樸克制、克欲戒貪的為政操守,鍛煉謙恭居下、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老子強調(diào)“先內(nèi)后外、由內(nèi)及外、內(nèi)外兼修”的修養(yǎng)方式或修養(yǎng)觀。

    老子廉政思想具有廣泛內(nèi)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修養(yǎng)觀的辯證統(tǒng)一性,針對官員自身修養(yǎng)產(chǎn)生正本清源的作用,以及根植于國人心中的同源的文化支撐,都對現(xiàn)時代的廉政修養(yǎng)教育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和參考價值。將其與當代廉政文化教育相結(jié)合,對于加強黨風廉政建設(shè),倡導形成廉潔社會風尚必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老子.道德經(jīng)[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2]沈明明.“無為”,恰是老子的“作為”之道[J].福建論壇,2012(7).

    [3]李.論梁啟超《老子哲學》的思想特色[J].南京大學學報,2004,41(4).

    [4]王敏光.《老子》哲學“德”論探賾[J].理論月刊,2011(9).

    [5]傅佩榮.傅佩榮細說老子[J].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7.

    [6]于忠江,劉臣.星級人格新概念[M].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出版社,2008.

    [7]劉固盛,趙庭權(quán).論梁啟超的老學思想[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2,32(3).

    收稿日期:2015-04-09

    作者簡介:王娟娟(1990-),女,浙江永嘉人,碩士研究生,從事中國政治制度研究。

    猜你喜歡
    三寶廉政
    廉政公益廣告
    科學中國人(2024年1期)2024-02-02 16:35:40
    廉政公益廣告
    黨的廉政思想“聽得懂”
    少先隊活動(2021年9期)2021-12-01 14:49:18
    中藥急救“三寶”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1:58
    『三寶』助你度炎夏
    家有三寶
    “岑溪三寶”有真味
    西江月(2018年5期)2018-06-08 05:47:41
    廉政之歌
    北方音樂(2017年16期)2017-10-21 02:07:42
    寫人有“三寶”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書
    公民與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34
    永新县| 牙克石市| 彰化市| 广灵县| 缙云县| 满洲里市| 辉南县| 万全县| 南郑县| 隆林| 陕西省| 呼和浩特市| 庆安县| 永川市| 突泉县| 庆阳市| 肇源县| 塔城市| 文山县| 中江县| 高青县| 繁昌县| 临沂市| 元江| 洮南市| 鄂托克旗| 上思县| 涟水县| 武安市| 弥勒县| 隆化县| 务川| 桦南县| 资兴市| 巴林右旗| 维西| 南郑县| 泰安市| 金寨县| 梁平县| 南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