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俊
氣,乃萬物之源,生命之本。“中國古代唯物主義者認為‘氣是世界的物質(zhì)本原。絕大多數(shù)生物(包括人類)都是直接或間接依靠光合作用所提供的有機物質(zhì)和能量而生存?!薄掇o?!啡缡钦f。
若探源溯流,《老子》四十二章:“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此指的乃是陰陽會合之氣。東漢王充亦有所謂:“天地合氣,萬物自生”(《論衡·自然》)。誠然,人類在整個生命進程中是一刻也離不開氣的?。∵@指的是自然界的氧氣。先哲孟子有云:“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孟子·公孫丑上》)。這也許涉及的領(lǐng)域更為深廣,當是指志氣、氣質(zhì)、氣節(jié)、氣魄、氣度……乃至于儒家所倡導的整個精神至高至上之境界,及至文天祥所說的“正氣”。而就其影響詩文而言,還涵括有某種內(nèi)在的氣韻(精氣、神韻)在律動。東晉鐘嶸稱為:“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詩品序》)。清代著名學者葉燮認為:詩文乃是由“理”、“事”、“情”三者構(gòu)成的,但“持而總之,條而貫之”則是“氣”,故而“事、理、情之為用,氣為之用也”(《原詩》)。這也就是說:詩文中之事、理、情,務(wù)須以氣韻貫注之。若往大里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風氣;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氣節(jié);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氣質(zhì),貫注在他的詩文作品中便是他的氣韻。習近平強調(diào)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lǐng)一個時代的風氣。他強調(diào)文藝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創(chuàng)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詩歌,當是文藝戰(zhàn)線的排頭兵、最敏感的神經(jīng)或晴雨表,更應(yīng)是首當其沖。就詩詞而言,則歷來都是很講究氣韻的。氣韻乃詩之靈魂也。誦讀毛澤東詩詞,無不為之其氣壯山河、震古爍今的氣韻所折服。此乃舉其平生蓄養(yǎng)“四氣”之功,非他人之所能及者。倘若單就為詩之嫻熟格律技巧而言,堪與之匹敵者則宜乎眾矣。
鑒于此,竊以為:為詩之道當求其本。本,即是氣韻。氣韻乃詩之魂。故為詩之人務(wù)須致力于蓄養(yǎng)“四氣”,以壯詩魂。這“四氣”即:充底氣、承天氣、接地氣、納人氣。
第一,充底氣?!八臍狻敝校桩斊錄_宜乎充其底氣,以實其根基。其所謂“充底氣”者,就是務(wù)須通過人生的歷練,達到“德藝雙馨”的高尚境界。習近平同志強調(diào):文藝創(chuàng)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guān)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藝工作者要自覺堅守藝術(shù)理想,不斷提高學養(yǎng)、涵養(yǎng)、修養(yǎng),加強思想積累、知識儲備、文化修養(yǎng)、藝術(shù)訓練,認真嚴肅地考慮作品的社會效果,講品味,重藝德,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努力以高尚的職業(yè)操守、良好的社會形象、文質(zhì)兼美的優(yōu)秀作品贏得人民喜愛和歡迎?!俺涞讱狻?,“重藝德”,堅持“德藝雙馨”的高標準,尤其是“德”,則更是“文藝工作者立身處世之根,人格魅力之本?!边@就需要不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這就需要進行長期的、刻苦的、鍥而不舍的人生歷練方能臻于此境。我國自古就有“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大任斯人(《孟子·告子下》)之高論以激人勵其志;隨后又有北宋歐陽修提出的“詩窮而后工”之說。此論之所持,與司馬遷之“發(fā)奮著書”、韓愈之“不平則鳴”可謂一脈相承。誠然,苦難的磨礪是人生成長極其寶貴滋養(yǎng);而對自己所熱衷的事業(yè)的濃厚興趣和執(zhí)著的追求則是“成就事業(yè)之基”。就為詩而論,清代著名學者葉燮認為:“詩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載其性情、智慧、聰明、才辨以出,隨遇發(fā)生,隨生即盛?!保ā对姟罚┥虻聺撘嗾J為:“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保ā墩f詩啐語》)。紀昀認為:“人品高,則詩格高;心術(shù)正,則詩體正?!保ā对娊烫迷娂颉罚_@的確是“詩品出于人品”(劉熙載《藝概》)。設(shè)想如果毛澤東同志沒有萬里長征萬苦干辛的苦難經(jīng)歷和他那樣博大的襟懷,哪來他的《長征》詩?如果沒有他那以天下為己任,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偉大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胸懷抱負,哪能有其《念奴嬌·昆侖》《卜算子·詠梅》的氣度胸襟?!再看清代通州詩丐的《絕命詩》:“賦性生來是野流,手持竹杖過通州。飯籃向晚迎殘月,歌板臨風唱晚秋。兩腳踏翻塵世路,一肩擔盡古今愁。而今不受嗟來食,村犬何須吠未休。”從這位不甘屈辱、不惜以死來抗爭的通州詩丐的絕命詩中,看出了他的人生遭遇和寧死不屈的氣節(jié)?!霸娔巳酥新浴娖湓娙缫娖淙恕保ㄇ濉ば煸觥抖衷娫挕罚┌。?/p>
其二,承天氣。所謂“承天氣”者,指的乃是時代氣息——時代精神和民族傳統(tǒng)精神。習近平同志指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lǐng)一個時代的風氣。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中國夢,文藝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廣大文藝工作者包括詩人詞家,要從這樣的高度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主旋律,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創(chuàng)新是當今時代精神的核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當代中國文化之“魂”。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是屹立在世界東方文明的詩的國度,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既是一脈相承的,又是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的。從唐人白居易之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到清人趙翼的“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論詩》),及至魯迅的“我以我血薦軒轅”(《自題小像》),豈不都是在高揚著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么!我們就是要承繼這樣的“天氣”!
其三,接地氣。其所謂“接地氣”者,當指密切接觸現(xiàn)實社會生活。須是腳踏實地深入到基層,扎扎實實在最基層長期摸爬滾打,去體驗、去觀察社會現(xiàn)實生活真實狀況,體恤民情,與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相通,體驗民風民俗等等。習近平同志指出:藝術(shù)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人民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shù)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fā)現(xiàn)和美的創(chuàng)造?!敖拥貧狻痹枪诺湓姼璧膬?yōu)良傳統(tǒng)。自居易在他的《賣炭翁》中洞察賣炭翁的矛盾心態(tài):“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又在《紅絨毯》中更為民鼓與呼:“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鼻宕对谄洹峨S園詩話》中引例述評的明末清初江陰女子某某曾在清兵屠城后于城墻上書一題壁詩云:“雪(一作“露”)魃(此指變了色的腐肉)白骨滿疆場,萬死孤忠未肯降。寄語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痹妒①澊嗽娙眨骸坝袑W士大夫瀆破萬卷,窮老盡氣,而不能得其閫奧者。有婦人女子,村氓淺學,偶有一二句,雖李(白)杜(甫)復(fù)生,必為低頭者?!碧热魶]有這位忠烈女子的襟懷義憤和痛切體察感受,是萬萬寫不出這樣的詩句來的!所以就有人說:真正的好詩在民間。信夫。
其四,納人氣。所謂納人氣者,指的是必須確立人本理念。與人民群眾休戚與共,成為人民群眾心聲的代言人。習近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zhì)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wù)、為社會主義服務(wù)這個根本方向。這是黨對文藝戰(zhàn)線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決定我國文藝事業(yè)前途命運的關(guān)鍵。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xiàn)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wù)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對人民要愛得真摯、愛得徹底、愛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的道理,深入群眾、深入生活,誠心誠意做人民的小學生。要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斗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根本的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生動具體的表現(xiàn)。列寧早就指出:“藝術(shù)是屬于人民的。它必須在廣大勞動群眾的底層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須為這些群眾所了解和愛好。它必須結(jié)合這些群眾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們?!泵珴蓶|曾教導我們:“一切共產(chǎn)黨員,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藝工作者,都應(yīng)該學習魯迅的榜樣,做無產(chǎn)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納人氣”,要真能做到這個份兒上,像牛那樣,向社會、向人民索取的很少,奉獻的特多:吃的是草,使的是勁,擠出的是奶。
綜上所述:“四氣”之間,互補共生,相輔相成。劉云山同志提倡“三在”:“文化工作者應(yīng)該經(jīng)常在路上、在基層、在現(xiàn)場。在路上,心中才會有時代;在基層,心中才會有群眾;在現(xiàn)場,心中才會有感動?!背鋵崱八臍狻表毷钱吷淖非螅毷腔畹嚼?,充實到老。生命不息,充實“四氣”不已。這才不致虛度年華,才有望臻于“德藝雙馨”的高尚藝術(shù)人生境界。這樣才不辜負“靈魂工程師”的光榮使命。盡管個人由于主客觀條件各不相同,其所能到達的攀峰高度各各有別,但只要是盡力而為了,便無怨而無悔!鑒于此,為詩之人自當是:不斷蓄養(yǎng)“四氣”以壯詩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