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晉良子 編輯 汪再興
故宮不只萌萌噠
文 晉良子 編輯 汪再興
一群有著深度網癮的80后正試圖賦予這座600年歷史的古老宮殿新的想象力
與追求快速研發(fā)、高利潤的互聯(lián)網商業(yè)原則相反,客戶莊穎對北京檸檬島互動設計顧問公司市場總監(jiān)張瑞下達APP設計任務的第一要求是準確和精致。2015年年初的一天,在中央美院附近一棟寫字樓里,26歲的張瑞目不轉睛盯著辦公桌面的電腦,桌上堆著一尺多高各式各樣和文物相關的書籍。電腦屏幕上打開了一份由設計人員剛剛發(fā)給她的客戶修改稿。那一天,張瑞的電話、微信和郵件的提示音此起彼伏。
張瑞自己都記不清她是第幾次修改這款APP了,自從一年前接了莊穎的項目,她大部分生活和工作重心都轉移到這項工作中。轉眼一年過去,雖然她認為,現(xiàn)在開發(fā)出來的產品已經比較成熟,但到底還要再調整多少次才能滿足莊穎的嚴苛要求并最終上線,她心里仍然沒有底。張瑞告訴《博客天下》,她的團隊以往開發(fā)別的APP只需要兩個月左右的時間,但這個項目如此勞心費神,最主要的原因是,雇主莊穎是從“宮里”來的。
在此前3年里,故宮連續(xù)開發(fā)了多款新媒體產品,其中有以介紹故宮文化的展示類應用,例如《胤禛美人圖》及《紫禁城祥瑞》兩款官方APP應用,前者以清雍正時期的《胤禛美人圖》作為基礎,從美人妝容發(fā)飾、室內家具裝潢、擺放器物陳設、圖案隱含寓意各角度介紹了清宮妃子的生活;后者則選取了故宮的龍、鳳、瑞象、獅子等“祥瑞”,介紹相關文物及相應的宮廷、祥瑞文化,并有DIY瑞獸的環(huán)節(jié)。故宮另一款火爆網絡的新媒體產品是有關兒童教育的益智類游戲App《皇帝的一天》。游戲中,孩子們可以在乾清門外的小獅子的帶領下,了解清代皇帝的一天12個時辰如何度過。在互聯(lián)網上,故宮出品的這些新媒體產品顛覆了以往故宮在人們心中古老、神秘且正統(tǒng)的傳統(tǒng)形象,這座有著600年歷史的古老宮殿開始變得更萌、更被這個時代的人們接受。
張瑞是北京檸檬島互動設計公司的市場總監(jiān),也是這家公司的項目總監(jiān)和COO,公司的大小事務主要都靠她打理??蛻羟f穎則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新媒體團隊。
2010年前后,中央美院副教授彥風成立了檸檬島互動設計工作室,工作室研發(fā)的第一款產品就是《中國古典家具》APP,為了開發(fā)這款產品,他們專門前往民間收藏家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調研了半年。也正因為《中國古典家具》的一炮走紅,才讓想做APP的故宮團隊主動找上了檸檬島。
接了故宮項目后,在2012年秋的一天,家住北京的張瑞第一次從故宮的西華門進宮。故宮西華門是清代帝后游幸西苑、西郊諸園時進出的宮門,也是當時連接宮城與皇城的重要樞紐?,F(xiàn)在普通游客進入故宮游覽只能從午門進,神武門出。
據(jù)媒體報道,2002年時游客能到達的故宮開放區(qū)只有30%,此后故宮不斷擴大開放區(qū)域,截至2105年底,游客們能參觀的地方也只占故宮總面積的65%。張瑞要拜訪的地方正是位于35%的非開放區(qū)內,她走進西華門后左拐,沿紅墻一路向北,兜兜轉轉來到慈寧宮與壽康宮之間的一處小院,院里是一排由紅色窗欞和黃色琉璃瓦建成的平房,也是故宮新媒體團隊的辦公場所。
在這里接待張瑞的人就是故宮首款官方APP項目的負責人莊穎,后來張瑞又在這里認識了故宮資料信息部數(shù)字展示一組的負責人于壯。
于壯所在的故宮資料信息部數(shù)字展示一組成立之初主要是負責故宮官方網站的建設與維護,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革新,數(shù)字展示一組里的年輕人的工作內容也隨之發(fā)生轉變,近幾年故宮新推出的官方微博、微信以及各類APP都由包括于壯在內的10人團隊完成。
《博客天下》記者與于壯第一次在故宮內見面的時候,這位年輕人以玩笑的口吻介紹自己與故宮的淵源,“我2003年大學一畢業(yè)就進宮了?!庇趬呀衲?5歲,但已經算是這個團隊的老人了。
32歲的莊穎記得,2008年自己進宮的時候,這個部門的平均年齡是27歲,此后幾年間,更多的應屆生來到宮墻之內,這個部門也成為故宮里年輕人最聚集的部門之一。
北京故宮博物院由文化部主管,是副部級全額撥款事業(yè)單位。這群玩轉新媒體的年輕人在體制內也都有自己對應的級別。比如于壯的職務是科長,但在平時工作中,下屬們卻很少直接喊他“科長”。生活在故宮里的新媒體人并不習慣體制內的稱呼。莊穎對《博客天下》強調:“我們跟外面互聯(lián)網公司里寬松、隨意的工作氛圍沒有區(qū)別。”
但如果你足夠細心,還是能夠看出宮墻內外的細微差別。在有著將近600年歷史的宮殿內工作,這群追求潮流的年輕人也備受傳統(tǒng)文化浸染。
他們會把進入故宮工作簡稱為“進宮”,平時他們提到故宮時都稱“我宮”。他們也看熱播的清宮劇,但與普通觀眾不同的是,很多時候他們會指著熒屏上的《甄嬛傳》吐槽:“按照清宮的規(guī)矩,雍正不可能是這種生活方式??!還有這衣服穿得都不對!”
2008年,莊穎從北京外國語大學美國社會文化專業(yè)碩士畢業(yè),當時她的大多數(shù)同學都進了外企,而當她向別人提及自己要去故宮工作的時候,對方第一反應往往是:你一個學英語的畢業(yè)生去故宮那種地方能干什么?莊穎告訴《博客天下》,參加故宮面試當天,她走進西華門的一剎那,就聞到了百年古建筑特有的味道,“那一刻我就認定了故宮是我最向往的工作。”
剛進宮的時候,莊穎只有25歲。她的主要工作是故宮網站的英文編輯,每天的工作任務是要把故宮的藏品說明等資料翻譯成英文,同時還負責故宮的一些外事接待工作。
莊穎工作上的變化發(fā)生在2012年前后。當時,她所在的故宮資料信息部數(shù)字展示一組的年輕人們一面自己玩APP,一面開始考慮是不是也要到這個新鮮的平臺上來做故宮的形象推廣和觀眾服務。莊穎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的年輕人根本不會到故宮網站上去瀏覽,他們更習慣使用手機來了解這個世界,所以“用戶在哪兒,我們就去哪兒”。
俘獲新用戶的心只是故宮里的年輕人決定做新媒體的部分原因,更深層次的動力是他們渴望還原故宮作為“博物館的本質”。
已經在故宮工作12年的于壯有他自己對故宮的觀察:“很多游客來到故宮只是走馬觀花地看看古代建筑,逛逛御花園,瞧瞧皇帝主政和睡覺的地方,很快就出去了。他們很少會關注到深宮里還珍藏有稀世珍寶。”
據(jù)故宮官方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故宮收藏了現(xiàn)有藏品1807558件,其中珍貴文物1684490件。盡管現(xiàn)在這座由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修建的宮殿每年都會開放很多線下的常設展覽和特殊主題展覽,但與故宮館藏總量相比,能夠在線下展出的藏品顯得微不足道。此外,故宮收藏的很多珍貴文物需要在特殊環(huán)境下保存,普通觀眾并不容易一睹真容。
一個例證是,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宋代《清明上河圖》,它每展出一次后,就要“睡三年”。故宮制定這項規(guī)定的理由是“紙壽千年”,意思是紙張的壽命有限,即便每次展覽保護工作做得再好,紙張每次展開也都是會有摩擦的,為了不被疲勞地使用,必須在每次展出之后讓這些名畫充分地休息。據(jù)媒體報道,2010年上海世博會時就因為《清明上河圖》沒“睡”夠,故宮沒給這個“面子”。
于是,于壯設想,或許開發(fā)移動應用產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線下產品展覽的難處。
2012年1月初,故宮來了新院長單霽翔。這位新來的院長開始大刀闊斧地對故宮進行改革,這項復雜的改革計劃細致到包括屋頂上不能有草、地面不能有垃圾這種小事。這位新來的院長對故宮新媒體團隊提出的要求是:“故宮博物院要向世界四大博物館看齊”。(世界四大博物館分別是:英國大英博物館、法國盧浮宮博物館、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在新院長的支持下,資料信息部數(shù)字展示一組的年輕人決定開發(fā)故宮的新媒體產品。此后,他們靈機一動的想法逐步形成一份嚴謹、成熟的文字提案,并向上層層匯報。故宮博物院的主管領導給這群年輕人做新媒體的意見是,“支持,但要謹慎行事”。
莊穎幸運地成為故宮第一款APP的負責人。2015年4月12日,在北京僑福芳草地的咖啡廳里,莊穎對《博客天下》記者回憶,為什么是她成為故宮第一款APP的負責人,她認為:“可能他們覺得我是互聯(lián)網產品的深度用戶吧,我平時上網也上得很兇?!?/p>
2012年開始負責故宮第一款APP項目時,莊穎剛來故宮不到4年。她報給領導的APP初步方案是從“小切口”入手,即一款APP就深入表現(xiàn)故宮的一件藏品。
由于看中了張瑞所在的檸檬島互動設計公司此前研發(fā)的《中國古典家具》APP里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妙呈現(xiàn),莊穎把故宮第一款APP交給了張瑞來開發(fā)。雙方經過探討,最終確定選擇以《十二美人圖》作為這款APP的主要內容,這件現(xiàn)存于故宮的藏品內容是雍親王胤禎在圓明園居住時的12幅屏風,作品以單幅繪單人的形式,分別描繪12位身著漢服的宮苑女子品茶、觀書、沉吟、賞蝶等閑適生活的情景。
2012年,當時國內已經有一些博物館嘗試過開發(fā)類似的移動應用產品。因此莊穎給張瑞提的要求是,一定要比別的博物館做得更好?!白畲蟮膲毫碓从谌思乙呀浻辛?,你怎么才能做得更好。故宮在博物館界的地位,在它的數(shù)字化表現(xiàn)這塊也是應該有所體現(xiàn)的?!蕦m出品’是一個品牌,這個品牌下邊的東西要對得起這四個字?!鼻f穎說。
經過一年多的研發(fā)工作,2013年5月,故宮官方出品的首款APP《胤禎美人圖》正式在App Store上線,兩周后,這款APP下載量便超過20萬。2013年年末,這款iPad應用入選APP Store2013年度精選中國區(qū)優(yōu)秀APP。
初戰(zhàn)告捷,故宮新媒體團隊里的年輕人又陸續(xù)研發(fā)了多款涉及藏品展示和兒童益智教育的APP,包括《紫禁城祥瑞》、《皇帝的一天》、《韓熙載夜宴圖》等。故宮出品的系列APP也被用戶和媒體打上了“良心之作”的標簽。
2014年3月底,于壯告訴《博客天下》:“大家都覺得做APP對博物館來說挺難的,其實技術并不是難點,我們成功開發(fā)的每款產品都不是依靠技術的創(chuàng)新,相反,我覺得文化資源內容的轉化是最難的?!?/p>
于壯舉例,他們開發(fā)的一款適合9-11歲兒童玩的益智教育游戲《皇帝的一天》上線后,很多網友大呼“好萌”,但他更看重的是,作為一款針對孩子的應用,如何在讓孩子們愛玩的同時,增加一些寓教于樂的功能,此外還要避免說教?!拔蚁搿取皇枪蕦m新媒體形象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故宮新媒體團隊的產品也不能一直就這么賣萌下去,我們也在不斷地探索。”
在于壯和莊穎看來,盡管宮外的商業(yè)設計公司在開發(fā)APP上更有經驗,但是如何保證最終的產品符合故宮的氣質,則需要由他們來嚴格把關。
為了提高自己對故宮文化的了解,莊穎每周會抽出兩天時間專門去故宮博物院舉辦的兩次滿文課,她現(xiàn)在的滿文已經達到了中級水平,有時候,她還會在微信朋友圈里曬曬學習成果,比如“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用滿語怎么說。此外,故宮里還有各種各樣的專業(yè)講座,無論是自己感興趣還是工作需要,他們都會經常去學習。長期以來在故宮內的文化浸染,讓他們非常清楚故宮“是什么”和“有什么”。
故宮新媒體團隊里的年輕人的專業(yè)背景十分復雜,有藝術、考古、中文、英文和平面設計等,雖然進宮前他們從來沒有做過App,但豐富的學科背景使他們迅速具備了使用新媒體技術準確傳達故宮藏品魅力的能力。
在開發(fā)新媒體產品的路上,故宮新媒體團隊的年輕人也不斷努力學習和調整,他們會關注自己領域在新媒體展現(xiàn)上的最新動態(tài),遇到好的案例則會通過微信工作群與其他伙伴分享或者討論。
2014年年初,張瑞再次收到了來自莊穎的邀約,此前已經在新媒體產品開發(fā)上嘗到甜頭的故宮新媒體團隊打算做一款與他們此前開發(fā)的應用都有所不同的“新東西”。那個時候,于壯經常在團隊里強調:“我們拿出去的產品一定要有差異化,不能總是按照同樣的模式重復做一樣的東西?!?/p>
此前故宮出品的幾個APP都只有iPad版,至少要占用上百兆的存儲空間,除了《皇帝的一天》是兒童益智類游戲外,其他幾款均為欣賞類APP。這一次莊穎告訴張瑞,故宮想做一個手機端發(fā)布的工具類應用,并且希望它能夠長期留在用戶手機里,不僅好看還要實用。
明確了故宮的需求,檸檬島互動設計公司開始制作提案。張瑞前后提案進行了四五次才最后確定。經過莊穎和張瑞一次又一次的“碰撞”,最終確定的方案是做一款名叫《每日故宮》的日歷產品,這款APP產品每天展示一件故宮的藏品,同時擁有記事等附加功能。
方案確定后,檸檬島開始制作報價單及合同條款。故宮博物院作為公益類事業(yè)單位,在財務支出上有非常嚴格的流程。為此,張瑞反復提醒自己的團隊,在報價上一定要非常細致嚴謹,每一筆款項都要明確列出。
1.故宮新媒體團隊的辦公地點位于紫禁城內慈寧宮與壽康宮之間的一處小院圖 尹夕遠
2.新媒體團隊的年輕人辦公場景圖 尹夕遠
故宮的每款新媒體項目在洽談階段都要有個“三方詢價”的過程,設計公司報價之后還要接受審計。張瑞記得,她在2014年夏天最熱的時候跑了好幾趟故宮,就是為了接受故宮財務處和第三方審計的“面審”。
這個審計流程耗費了張瑞一個月左右,再加上她反復修改設計方案和故宮層層報批,到最終與故宮簽訂APP項目合同時,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半年。
此后,就進入了一個更為漫長與復雜的項目實施階段。2014年秋的一天,張瑞給莊穎發(fā)來了第一版測試Demo。收到這版測試Demo后,莊穎叫來了故宮新媒體團隊的其他成員一起討論,會上年輕人各抒己見,一番頭腦風暴后又形成了許多反饋意見。此后的半年里,這種類似頭腦風暴的會議在故宮新媒體團隊里開過多次。每一次結束后,莊穎都會用郵件把團隊給出的修改建議發(fā)送給張瑞,必要的時候她也會把張瑞找來面談。
張瑞告訴《博客天下》,故宮團隊給出的修改意見都是針對一些非常具體的細節(jié)問題,比如,《每日故宮》這款APP日歷上日期數(shù)字的圖案樣式會對比很多版后才確定最佳方案,哪怕一個小小的圖標都會改很多遍。有些內容之前原本已經確定,可能在下一個測試版時,故宮新媒體團隊又有更好的想法,那就會再做新一版出來,如此反復。
反復修改的結果是,莊穎的電腦桌面上多數(shù)時候同時存放著文件名為“(修改版1)”、“(修改版2)”的文件,還有一些是不知道被改過多少遍所以被命名為“(修改無限版)”的文件。
莊穎說,之所以要如此精細打磨,原因在于自己展示出去的任何東西都代表著故宮的門面?!拔覀兤饺瞻l(fā)一條微博都要層層審核好幾遍,生怕一個圖或者一個字出了什么錯?!?/p>
另一方面,設計過程中近乎偏執(zhí)地追求完美,緣于這幫年輕人對故宮的熱愛,莊穎說:“文化這個行業(yè)本身是很窮的,待遇薪水不可能很好,這么多人留在這里認真工作很多年,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真的喜歡這個地方。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看了那么多漂亮藏品,那么我們開發(fā)的產品也一定要對得起這些藏品,努力把它們最美的一面分享給人們?!痹谇f穎看來,這種對美的分享是激勵大家往前走的動力。
盡管故宮內有180萬件藏品,但對故宮新媒體團隊而言,每天要從中選出一件放到《每日故宮》上來展示,仍然是一件頗為頭疼的事情。在挑選展出的文物時,莊穎的原則是,選中的藏品既要非常有價值,同時還要適合放到手機上做視覺呈現(xiàn),“有些畫卷雖然視覺效果非常有沖擊力,但我們認為它可能在繪畫技法上沒有什么突破,藝術價值不高,就不會選擇把它放到APP上,另外還有一些文物價值非常高的藏品比如石鼓,拍成照片卻毫無美感,也不能入選?!?/p>
在《每日故宮》的研發(fā)過程中,除了故宮新媒體團隊和檸檬島團隊之間的不斷碰撞,莊穎還會把測試Demo發(fā)給文物專家和上級領導審核。一次,故宮一位負責展覽的領導看過測試版之后,表示希望可以增加“院內展覽訊息”這項功能,莊穎又趕緊通知張瑞增加新的功能。
莊穎說:“讓設計方改設計是件很傷感情的事情?!眲傋鯝PP項目時,向對方下這樣的指令常讓她難為情。直到后來,她才逐漸學會了如何更好地與乙方溝通,“大家的目的都是解決問題,對于雙方來說,反復修改都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但在最后拿出優(yōu)秀的作品時,每個人都會很有成就感?!?/p>
好項目同樣需要好的營銷手段。2014年8月,一組名叫“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的動態(tài)圖在網絡上迅速走紅。圖片以《雍正行樂圖》為基礎,讓圖中雍正帝撫琴、搏斗和垂釣等場景動了起來,再配合輕松活潑的文字說明,引發(fā)了眾多網友的熱烈評論,也讓故宮一下子在社交媒體上火了起來。
于壯說:“這組圖最早是在‘故宮淘寶’微博賬號上發(fā)布的,是故宮另一個部門想出的創(chuàng)意。我們在做APP推廣時也會借鑒這種方式,以前故宮對游客展示形象的方法是用展牌講歷史,而現(xiàn)在在新媒體上看重的是你講故事的能力?!?/p>
之前故宮出品的幾款APP往往沒有明確的上線日期,盡管有一定的時間規(guī)劃,但一旦出現(xiàn)速度與質量矛盾的時候,故宮寧愿慢下來甚至返工,只為了能“慢工出細活”,以至于大多數(shù)APP的制作周期都在一年左右甚至更久。但是這次的《每日故宮》是個日歷產品,原定計劃是一定要在2015年元旦上線。
然而直到2014年12月底,《每日故宮》APP中的一些第三方接口依舊沒有調試好,有些交互體驗也不夠順暢,這讓莊穎和張瑞他們陷入了深深的焦慮甚至絕望。莊穎說:“當時大家考慮如果出一款不好的東西,那還不如不出?!庇谑牵瑸榱藢崿F(xiàn)最佳的產品效果,《每日故宮》的上線時間又被推遲到2015年春節(jié)前夕。
2015年2月12日《每日故宮》iOS版上線當天,張瑞緊張地守在電腦前,而莊穎和她的團隊則出現(xiàn)在《每日故宮》的上線發(fā)布會的現(xiàn)場。因為App Store會因為時差發(fā)生一些問題,為以防萬一,早在前一天,故宮新媒體團隊就已經把這款APP程序悄悄上傳到了App Store后臺。這也是此前成功開發(fā)幾款APP項目給莊穎的經驗。
APP上線對于《每日故宮》這個項目來說只是剛剛開始。除了要像其他APP那樣需要定期更新版本以外,日歷的屬性決定著開發(fā)團隊要持續(xù)不斷地進行運營維護?,F(xiàn)在,每個月莊穎都會提前把此后兩三個月要展示的藏品信息做成表格發(fā)給張瑞,檸檬島互動設計公司則會根據(jù)莊穎的要求提前做出Demo,再交給故宮新媒體團隊進行校對與審核。
張瑞告訴《博客天下》:“事實上,5月份前《每日故宮》日歷上的藏品內容早已經提前做好。這樣的更新工作也會一直持續(xù)下去。好在故宮有180萬件藏品,輕易也不必擔心資源枯竭。”
產品上線后的用戶反饋也在不斷鞭策著兩個團隊。上線至今,《每日故宮》僅在App Store上就收到了800多條評價,大多數(shù)用戶在贊美之余都會加上幾句建議,比如希望增加更多的文物介紹、分類收藏功能和3D效果等等。
故宮APP用戶里還不乏“民間高手”,比如有用戶在《每日故宮》APP下的用戶評論里反饋“古琴放反了”。莊穎告訴《博客天下》:“我經常在故宮官網的郵箱看用戶留言,有時候有人會寫一整篇論文來告訴你,故宮網站上哪個字用得不對。”所以莊穎非常清楚,給故宮做互聯(lián)網產品一定要格外謹慎。
來自用戶的反饋除了帶給莊穎激勵,也有讓她感到委屈的時候。2015年春節(jié)期間放假在家的莊穎看到,一位網友在APP Store里《每日故宮》頁面下留言:“一看就是事業(yè)單位吃飽飯不做事的人干的?!边@位女孩隨后在自己的《每日故宮》APP隨筆里感慨:“盡管身經百戰(zhàn),但心里居然還是小小萬馬奔騰了一下?!?/p>
在為故宮開發(fā)新媒體產品的過程中,這群年輕人也收獲了成長。莊穎說:“這種成長的收獲不見得可以用來換面包,但是我很喜歡這種收獲。比如,我剛畢業(yè)的時候去陶瓷館什么也看不懂,知道宋代有五大民窯,可是它們長什么樣完全不清楚。但現(xiàn)在我?guī)巳ヌ沾绅^的話,大概可以給人家講一講了?!?015年4月9日,《故宮陶瓷館》iPhone應用正式發(fā)布,同樣來自莊穎所在的團隊。
2015年1月,故宮院長單霽翔在一次接受上海媒體采訪時概括了故宮這座古老博物館在新媒體世界里的斬獲:“截至2014年8月,故宮博物院共設計研發(fā)文化產品6746種。除了實體產品之外,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的另一種形式就是故宮的新媒體和數(shù)字化建設?!?/p>
于壯說,今后故宮的APP肯定還會持續(xù)做下去,但也許不會再像以往那樣短時間內推出好幾款產品,會慢下腳步去想一想今后的方向,他希望為故宮建立一個數(shù)字社區(qū),讓用戶沉淀下來。“用戶登錄社區(qū)平臺后能夠獲取各種各樣的服務,可以去商城,可以下載APP,也可以查看資料?!?/p>
在國外,類似故宮的博物館七成收入來源于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三成依靠門票,而在2013年以前,故宮博物院還正好相反,七八成收入仍然依靠門票。但現(xiàn)在情況已經有所變化。
在淘寶上,名叫“故宮淘寶 來自故宮的禮物”網店已經是一個擁有五皇冠等級、關注人數(shù)19.3萬、好評率超過99.22%的優(yōu)質賬號,店內售賣著價格為15元的尚方寶劍筆、39元的御前侍衛(wèi)便簽夾、99元的帝后大婚首飾盒和280元的朝珠手串等超過100種反映故宮主題的文創(chuàng)產品,其中一款龍袍圖案的iPhone手機殼在2015年4月份的銷量達到“1873筆”。新媒體讓這座有著將近600年歷史的宮殿在商業(yè)領域也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