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寒冰 胡學坤
摘 要: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中國每年吸引著大量外國游客,公共標識語的英文翻譯已經(jīng)成為這些游客了解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但由于思維方式和文化的不同,這些公共標識語的英文翻譯存在各種不同的問題,影響了交流的效果。本文以西安市的公共標識語英文翻譯為基礎,采用歸納分析的方法,從中式英語、過度翻譯、文化缺失和不對等四個方面,對這些公共標識語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造成這些錯誤的原因,提出相應的翻譯方法,提高西安公共標識語的翻譯水平。
關鍵詞: 公共標識語 西安 漢英翻譯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許多城市和地區(qū)受到了外國游客的關注,中英雙語公共標識語被廣泛使用,比如機場、地鐵、景區(qū)、商場、酒店和街道等公共場所。公共標識語作為社會語言學領域一種獨特的應用文體,在生活和對外交流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中英文化的不同和思維方式的差異,城市公共標識語的英語翻譯存在很多問題,如中式英語、過度翻譯、文化缺失和不對等問題。本文將以西安市的公共標識語翻譯為例,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翻譯策略。
一、中式英語
中式英語是城市公共標識語翻譯中存在的一個常見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很多道路標識牌所謂的翻譯只是漢語拼音,甚至拼音的大小寫都不統(tǒng)一。如:“長安步行街”的翻譯是“Chang An Bu Xing Jie”,“請勿隨地吐痰”則是“QING WU SUI DI TU TAN”,這種形式的公示語翻譯在大街小巷中的街道名稱翻譯中隨處可見,正確的方法是在翻譯街道名稱時,“某某街”和“某某路”應該對應翻譯成“Street”或“Road”才比較符合英語習慣(王穎,2007:78)。
直譯是一種常見的中式英語翻譯,這里的直譯指對字面的意思進行字對字翻譯,往往不進行語序調(diào)整,將英語按照漢語語序的表達方式逐字翻譯,這不符合英語語序的結(jié)構(gòu)特點。如:在某商場的煙酒柜臺,出現(xiàn)了將“煙酒”翻譯成了“Smoke and Drink”這樣的問題,正確的翻譯應為“Tobacco and Alcohol”或者“Liquor & Tobacco”。
在西安許多地鐵和公交站點的報站翻譯中,存在很多中英文混用的情況。如:地鐵2號線“會展中心”站的播報就是“The next station is HUIZHAN ZHONGXIN”,“會展中心”并非專有名詞,此處不能簡單地按照漢語拼音直譯,“Exhibition Center”應該是更恰當?shù)姆g。
這些中式英語存在于很多公共場所,只是簡單機械地使用漢語拼音或進行字對字翻譯,對英語讀者來說并不能提供有效的指示信息。
二、過度翻譯
過度翻譯往往將比較簡單的英語表達復雜化,這類翻譯本身沒有錯誤,只是過于強調(diào)將漢語語句中的每一個詞都翻譯出來,造成冗長繁復的現(xiàn)象,反而無法起到提醒和指示的作用。
如:在陜西省農(nóng)村信用合作社的大廳,“請勿吸煙,謝謝合作”被翻譯成“Please refrain from smoking Thank you for your cooperation”,其實,這里的“請勿吸煙,謝謝合作”的中心意思只有一個,強調(diào)人們不應該在公共場所吸煙,作為警示性的標識語,英語表達應該盡量簡單明確,而不應復雜化,因此,“No Smoking”的表達言簡意賅,能更好地起到清楚的提示作用。
過度翻譯的情況比較常見,主要原因在于翻譯者總是試圖將漢語表達與英語做到完全對應,但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常常因為中英文的表達習慣和思維方式的不同而無法做到一一對應,所以,翻譯者需要在翻譯過程中既盡可能地保留漢語語義,又使英語翻譯符合英語思維和表達方式,做到“刪繁就簡”(何剛強,2009:102)。
三、文化缺失
對源語的語義進行闡釋在英譯漢的操作過程中屢見不鮮,其目的除了上面所談到的要彰顯詞義的確切所指之外,還在于翻譯過程中有彌合中西文化差異的需要(何剛強,2009:77)。由于中英文的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了中英文化差異,導致某些公示語翻譯中的文化缺失,翻譯者應將這兩種文化進行融合,在傳遞中國文化的基礎上,使用更符合英文文化的表達。在西安眾多的旅游景點中,都有介紹中國文化的名稱和語句,而對這些反映中國文化精髓的翻譯則出現(xiàn)了較多問題。
如:在西安明城墻上介紹“甕城”時,“……敵人一旦進入其中,就會受到甕城城墻上的夾擊,猶如‘甕中捉鱉’,甕城之名由此而來”。其中,“甕中捉鱉”直接翻譯成“Once the enemy enters a barbican and gets trapped,it will suffer converging attacks from above its walls,like turtle being caught in an urn”?!爱Y中捉鱉”的中文意思是比喻想要捕捉的對象已在掌握之中,此處的“l(fā)ike turtle being caught in an urn”只是將中文直譯過來,盡管保留了中文的語言精髓意思,但在英文中人們無法理解這種比喻,因而會造成困惑。翻譯者可以在此基礎上,加注括號,進行補充翻譯,使用更符合英語文化習慣的表達,如“...like turtle being caught in an urn(or like shooting fish in a barrel)”,這樣,既保留了漢語的文化精髓,又體現(xiàn)了英語的文化特色,使外國游客直觀地了解了兩種語言的對等意義。
翻譯中的“歸化”和“異化”問題一直是人們討論的重要問題之一,無論采取哪種形式的翻譯,歸根結(jié)底還是要使兩種語言達到交流的無障礙目的,使源語與目的語都更符合各自的文化習慣。
四、不一致
公共標識語翻譯中的另一個問題是用詞或翻譯不一致,這表現(xiàn)在相同的漢語名稱或語句在不同的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不同的英文翻譯。就一個城市整體而言,城市公共標識語應該保持一致性的原則,對相同的名稱或語句的翻譯應該做到統(tǒng)一規(guī)劃,避免出現(xiàn)亂用和混用而造成的不對等和困惑。
在西安地鐵北大街站,對“無障礙電梯”的翻譯出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翻譯:在列車出口位置,標示牌的翻譯為“Wheelchair Accessible”,重在強調(diào)病患及殘疾人的專用電梯,為他們提供便利;在電梯位置變成了“Elevator”,意在任何人都可以乘坐的電梯,我們經(jīng)常能夠看到許多健康人也去乘電梯,影響了病患和殘疾人的乘車便利和安全。
大雁塔是西安的主要景點之一,對大雁塔的翻譯存著不一致的問題。在大雁塔北廣場附近的道路標示牌上,大雁塔的英文翻譯為“Big Wild Goose Pagoda”,而在“大雁塔文化休閑景區(qū)簡介”中的翻譯為“Dayan Pagoda Culture & Leisure Zone”,在其他地方和宣傳資料上還有“Giant Wild Goose Pagoda”和“Da Yan Ta Pagoda”等不同翻譯。
這類錯誤主要由兩方面造成:一是翻譯者的認知問題,表現(xiàn)在不同的翻譯者對同一標識語的不同理解和翻譯者的個人語言使用習慣;二是相關部門沒有就整個城市的標識語翻譯進行同一規(guī)劃及翻譯后的統(tǒng)稿和校稿。西安作為一座旅游城市,相關部門應該對主要景點的翻譯應該進行統(tǒng)一翻譯和規(guī)劃,翻譯者和相關部門相互合作,就可以減少類似的錯誤。
通過以上分析和總結(jié),公共標識語的翻譯還存在諸多有待商榷的問題,一方面,翻譯者應該高度重視公共標識語的翻譯原則和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在正確翻譯的基礎上達到深層的文化交流。另一方面,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統(tǒng)籌規(guī)劃和管理,才能提高城市公共標識語的翻譯水平。只有經(jīng)過認真探討和研究,在翻譯過程中保留中華文化的同時,兼顧英語文化的表達習慣,實現(xiàn)語言和文化上的交流,才能不斷提高公共標識語漢譯英的翻譯水平,真正起到標識語的作用,達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目的。
參考文獻:
[1]Handbook of C-E and E-C Public Signs.上海:上海傳媒出版社,2002.
[2]何剛強.筆譯理論與技巧.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3]王穎.公示語漢英翻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7.
基金項目:本文屬于校級科研項目,項目編號:10XSYK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