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靜
新《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后,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發(fā)生了巨大轉(zhuǎn)變,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尤其在新課改的引領下,小學閱讀教學研究出現(xiàn)了百花齊放的情況,使閱讀教學有效性得到了提高。我根據(jù)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特點,針對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1.專題教學
一些教師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研究了許多有關精讀、略讀、瀏覽的方法。教學一篇課文,首先給它歸類,這是精讀課文,馬上歸到精讀“科”,照課文內(nèi)容抓“藥”(閱讀方法),看似有的放矢,結果日復一日地教下來,學生的閱讀興趣沒有了,活潑、生動的語文課堂變成了肢解教學內(nèi)容冷冰冰的“手術臺”。實際上,小學高年級語文教科書的編排在形式上都是以“專題”為單位的,教師要明確教科書的編排意圖,首先要認真閱讀整組教材,確定專題總目標,制定切合本專題的三維目標。其次要緊扣本專題的目標,制定不同課型的教學目標,這樣形成一個整體。
2.突出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必須形成發(fā)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為創(chuàng)造性活動從本質(zhì)上講就是與眾不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須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合理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因此,應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針,一年級上閱讀課文時,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就應該給予表揚和鼓勵。二年級時,要求學生不僅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準確讀斷句,有一定的感情,能用自己的話較準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三年級時,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lián)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臺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至理解全篇內(nèi)容。
3.把握教學關鍵目標
“有效”,《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能實現(xiàn)預期目的,有效果”。這說明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有一個“預期目的”,這個“預期目的”應是正確、明確、適切的,否則就會“緣木求魚”;其次在“預期目的”正確、明確、適切的前提下,再看單位時間所完成的工作量、所實現(xiàn)的目標度,這就是“有效果”。
語文教學是有“預期目的”的,即《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的三維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語文教學中,這三個維度目標是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的。
字詞句段篇的知識系統(tǒng),聽說讀寫的能力要求,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有機滲透,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等,絕對不是靠某一節(jié)課、某一周的課程能完成的,每一節(jié)課都必須體現(xiàn)這些目標。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更多的是靠在一個比較長的階段,通過潛在的積累而獲得的,這無疑是一項浩大的網(wǎng)絡性的工程。一節(jié)課只有四十分鐘,如果面面俱到地落實這些目標,無疑會導致課堂高耗低效。因此,在眾多教學目標中,我們應該把握關鍵,這個關鍵目標不用多,但應該實在、重要、主要。
關鍵目標從哪里來?從新課標中提到的本年段的教學重點中來,從課文所在的單元目標中來,從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中來,從學生的問題中來。尤其是小學高年級的獨立閱讀課文,教學這類文章的一個關鍵目標就是讓學生自主運用閱讀課文中的閱讀方法,獨立閱讀文章。
4.注重表揚激勵,讓學生體驗閱讀的快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表揚激發(fā)閱讀興趣,讓學生變“要我讀”為“我要讀”,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從而提高閱讀質(zhì)量。從心理學角度看,表揚激勵能夠喚起學生的好心情,好心情容易喚醒學生的上進心,上進心容易誘發(fā)學生學習的內(nèi)動力,內(nèi)動力的發(fā)揮能使學生不斷進步。
5.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很重要。如果不培養(yǎng)學生自覺、專心的思考習慣,閱讀就會毫無效果。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提醒學生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閱讀文章;要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當然,閱讀還要培養(yǎng)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yōu)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后感。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6.注重精讀課文
合作探究多讀少講是新課標對當前語文閱讀教學提出的基本要求。精讀課文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閱讀和感悟的過程。要善于運用預習提示指導學生預習;要安排充裕的時間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逐步理解課文;對學生理解起來感覺困難的重點語句,可以在學生初讀的基礎上,提出有價值的、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細讀深思;要善于針對學生的自學質(zhì)疑,有的放矢地點撥;在此基礎上,再組織好討論交流,通過同學之間的合作,把學生的理解與體會逐步引向深入;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自學實踐中逐步自主提高理解語言的能力。
7.引導學生獨立思維、讀寫整合
優(yōu)化閱讀效果在大量的閱讀實踐活動中,結合訓練組讀寫重點和針對閱讀內(nèi)容,我指導學生有側(cè)重地寫好摘抄型、歸納型、感想型、評析型四類讀書筆記,有時還結合訓練重點設計相應的小練筆。我們主張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并通過在寫讀書筆記和練筆的質(zhì)量等方面制定相應的彈性目標等措施,鼓勵學生求異求新;通過讀書筆記展評等輕松多樣的形式,吸引和激勵學生廣泛交流、創(chuàng)新、超越。這些都為訓練組最終的“習作”減緩了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