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趙叢叢 王學生
摘 要: 近年來,大學英語四級題型一改再改,翻譯已由原來的單句漢譯英改為段落翻譯,加大了難度。影響大學英語四級翻譯分數(sh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低分主要是由考生沒能掌握得當?shù)姆g技巧導致的。本文詳細解讀四級翻譯新題型的特點,從英漢寫作差異的角度提出有效提高學生翻譯水平的應試技巧及相應的實例解析。
關(guān)鍵詞: 大學英語四級翻譯 高分技巧 實例解析
自2013年12月考次起,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試卷結(jié)構(gòu)有了局部調(diào)整。就改后題型的設計來看,新題型更加注重考核大學生英語的綜合能力,全面從聽、讀、寫、譯考查學生的英語水平,這就要求學生全面提高英語綜合素質(zhì),在做題的同時要認真研究做題的策略。本文就改后題型四級翻譯部分進行探究分析,探討翻譯過程中的一些高分技巧并進行相應的實例解析。
1. 大學英語四級翻譯新題型解讀
2013年12月,大學英語四級考綱對翻譯題有所變動,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1)句子翻譯變?yōu)槎温錆h譯英翻譯,改革前的翻譯部分測試的是句子、短語或常用表達層次上的中譯英能力,改革后翻譯部分測試的是段落。(2)考試范圍由“校園文化、民生發(fā)展、科技興國、生命科學、求職就業(yè)”改為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等方面。(3)四級長度由5個句子改為140~160個漢字的段落。(4)分值由5%提高到15%。(5)考試時間由原來的5分鐘改為30分鐘。翻譯的目的是測試學生把漢語所承載的信息用英語表達出來的能力。
2.大學英語四級翻譯之技巧與實例
2.1 形式與內(nèi)容統(tǒng)一原則
翻譯問題,說到底就是如何處理形式與內(nèi)容的統(tǒng)一問題。奈達曾說“每一種語言都有各自的特性”,“要有效進行交際,必須尊重各自語言的特性”,因此,翻譯中“要保留內(nèi)容必須改變形式”,而形式改變的大小要視不同語言間語言和文化距離的大小而定。兩國文字詞類的不同,句法構(gòu)造的不同,文法與習慣的不同,修辭格律的不同,俗語的不同,即反映民族思維方式的不同,感覺深淺的不同,觀點角度的不同,社會背景的不同,表現(xiàn)方法的不同。然而,考生在翻譯時,通常是膽子太小,遷就原文字面、原文句法的時候太多。要避免這些,就要精讀熟讀原文,把原文的意義、神韻全都把握住了,才能放大膽子。
【例】這里三千座奇峰拔地而起,形態(tài)各異,有的似玉柱神鞭,立地頂天;有的像銅墻鐵壁,巍然屹立;有的如晃板壘卵,搖搖欲墜;有的若盆景古董,玲瓏剔透……神奇而又真實,迷離而又實在,不是藝術(shù)創(chuàng)造勝似藝術(shù)創(chuàng)造,令人嘆為觀止。
【譯文】3,000 crags rise in various shapes-pillars,columns, walls,shaky egg stacks and potted landscapes-conjuring up unforgettably fantastic images.
2.2 避免結(jié)構(gòu)松散、表達過于口語化
在漢譯英段落翻譯中,口語化的表達盡管簡短直接,但作為書面語,其會使譯文顯得松散零碎??忌诙温浞g中要講究文法和修辭,注意篇章結(jié)構(gòu),不宜一味按口語體行事。因為英語有英語的文采,漢語有漢語的文采;英語的文采主要表現(xiàn)在盤根錯節(jié)、欲罷不能的綿長句型上;表現(xiàn)在易如反掌、新意閃爍的詞的轉(zhuǎn)義,篇章或段落不是一色的簡單句的羅列上。
【例】在中國古代史上,黃河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她哺育了千千萬萬中華兒女。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也是中華文化的發(fā)祥地。
【譯文】Known in ancient history of China as the “mother” of the nation, the Yellow River has given life to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Chinese people.As called the “cradle” of the nation, it is also the region for Chinese civilization to start from.
2.3遵循主體與客體
中華文化以人本為主體,西方文化以物本為主體。兩種思維方式在語言上表現(xiàn)為:英語多用無生命的名詞作主語,主動和被動兩種范疇始終涇渭分明;漢語常以有生命的名詞作主語(或有潛在的主語)。
2.3.1 主語譯為主語
以主語譯為主語的方法在英譯漢中十分常見,漢譯英也可以采用同樣的方法。
【例】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中國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
【譯文】Beijing,the capita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the country’s political,economic,and cultural centre.
2.3.2 主語不對應時
英漢雖然都是主謂結(jié)構(gòu),但并不總是對應的。有時候,英語原句中的主語譯成漢語后可能不再適合在譯句中充當主語。這時便要為譯句另外物色一個主語,使之符合漢語語言的表達習慣。漢譯英時也一樣,有時也要放棄原來的主語,為英語譯句物色一個適當?shù)闹髡Z。
【例】儒家思想由孔子自春秋時期創(chuàng)立,并迅速成為中國文化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
【譯文】Confucius established the Confucian school of thought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Confucianism quickly became one of the pillars of Chinese culture.
2.3.3 英語:主語+謂語;漢語:主題+述題
由于英語句子常見主謂結(jié)構(gòu),而漢語句子更多的是“主題+述題”結(jié)構(gòu),因此將英語句子譯成漢語時,往往可以譯成“主題+述題”結(jié)構(gòu),特別是當相應的主謂結(jié)構(gòu)有點拗口時。
【例】順譯:我對這件事一點都不知道。
改譯:這件事我一點都不知道。
【譯文】I know nothing about it.
2.4時態(tài)遵循原則
四級考試翻譯部分的測試內(nèi)容涉及有關(guān)中國文化、歷史、經(jīng)濟及社會發(fā)展等方面,進行漢譯英時,如何為譯文選擇合適的時態(tài),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程永生提出了英語時態(tài)選用的兩條總規(guī)則,即參照規(guī)則和語用規(guī)則。其參照規(guī)則認為,選用英語時態(tài),一般是先從現(xiàn)在時態(tài)系統(tǒng)與過去時態(tài)系統(tǒng)中,選用一個系統(tǒng)作為規(guī)范,必要時參照規(guī)范選用另一個系統(tǒng)。系統(tǒng)選好之后,從該系統(tǒng)中選用一般時態(tài)為規(guī)范,必要時參照規(guī)范選用其他時態(tài)。簡而言之,就是先選用規(guī)范,必要時參照規(guī)范選用其他。
【例】人類的祖先北京猿人曾與50萬道70萬年前居住于此。北京作為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至3,000年前。尤其是從封建社會鼎盛到衰敗的600年中,北京先后成為元、明、清三代的都城,34位皇帝再次君臨天下。
【譯】It is here that Peking Man,man’s forefathers,once lived 500,000 to 700,000 years ago.The history of Beijing as a city may be traced back to over 3,000 years ago.Particularly in the last 600 years from the heyday to the collapse of the feudal society,Beijing was the capital of the Yuan,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from here 34 emperors ruled China.
3.結(jié)語
綜上所述,考生在做四級翻譯時一定要在準確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原文之意的基礎上,恰當?shù)厥褂靡欢ǖ姆g技巧,才能把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維內(nèi)容準確完整地用另外一種語言詮釋。
參考文獻:
[1]程永生.漢譯英理論與實踐教程[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Chesterman,A.主編.翻譯研究方法入門[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3]Eugenea,Nid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