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強
自2004年至今,海南省作為首批進入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的四個省區(qū)之一,新課程在我省實施已經是第12個年頭了。時至今日,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已經步入正軌。較之以前,無論是課程建設、教學評價,還是教師隊伍整體水平,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現狀
1.課時完全保障
絕大部分學校在高一年級開設必修模塊,高二年級開設選修模塊,每周一節(jié)課。也有比例極小的學校,將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結合起來考慮,將其中一門安排在高一年級,另一門安排在高二年級,每周一節(jié)課。還有極少部分學校,將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在兩個學年的四個學期中交替安排,即一個學年中一個學期只安排信息技術,另一個學期安排通用技術,每周兩節(jié)課。以上三種排課方式,均能保障每門技術學科整個學時達到72個學時,折合4個學分,完全滿足國家課程方案的規(guī)定。
2.模塊多樣性得以保障
與全國其他省區(qū)比較而言,我省信息技術課程的最大亮點之一在于,課程的多樣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除了人工智能初步之外,必修模塊信息技術基礎與算法與程序設計、多媒體技術應用、網絡技術應用、數據管理技術等4個選修模塊都有開設。
同時,省級層面并不規(guī)定每個區(qū)域、每個市縣和學校開設什么模塊。眾所周知,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其所涵蓋的領域之廣、專業(yè)內容更新之快,遠遠超過一般的學科,這就容易導致信息技術學科教師自身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結構存在程度不同的“不均衡”,擅長一些領域而對另一些領域則知之甚少或基本不了解。選修課程的開設基本上由各學校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師確定,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科任教師的學科專業(yè)特長,有助于課程的順利實施。
3.課程評價機制逐漸完善
我省于2010年頒布了普通高中基礎會考方案,明確將技術領域的兩門學科納入正式考試科目,在高二年級結束后考試;嚴格按照國家考試要求合卷命題,并將考試成績的5%納入最終的高考總分。省教育廳委托國內知名高校、學者進行專門項目研究,最后采用紙筆測試的形式。這一舉措極大地調動了信息技術教師的熱情,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也大大超過以往。
在全省層面,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的考試科目一樣,通過基礎會考,非常直觀地掌握了各地區(qū)、各學校的教學質量,能夠有針對性地設計各類教研、培訓活動,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學科素養(yǎng)。
在學校層面,由于引入了規(guī)范的學科考試評價,因而帶動了學校能對學科教學、教師進行合理科學的評價。信息技術教師在學校的職業(yè)認同感得到了有效強化。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實施反思
雖然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總體上情況良好,但是仍然出現了一些問題,值得進一步反思。
1.選修課程內容的選擇依然不容樂觀
雖然從全省范圍來看,信息技術課程選修內容的多樣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教師的選擇性非常明顯,但是從具體的某一所學校來看,往往是教師的選擇代替了學生的選擇,新課程提倡的學生對于課程的選擇權沒有落到實處。而且同一所學校所選擇的選修模塊,絕大多數都只有一個,只有少數學校保留了兩個以上的選修模塊。
2.考試評價對于課程開設的引導功能還有待改進
從一線教學的反饋和基礎會考選修模塊答題的數據來看,新課程實施之初,多媒體技術應用模塊的選修比例比較高,達到了35%,算法與程序設計模塊也有較高的比例,超過15%。而隨著考試評價的推進,各個選修模塊試題命題難度很難達到有效的均衡。從在計算機中制作作品的角度來看,網絡技術應用模塊內容明顯少于多媒體技術應用,而前者的理論性知識又明顯多于后者,其試題趨于模式化,難度也低于其他模塊,相應的考試分數也高于其他模塊,導致了越來越多的學校選修了前者,從相關數據中就可以得到印證。 2011年、2013年全省普通高中基礎會考抽樣數據,各個選修模塊開設的比例如左圖所示。
如何挖掘網絡技術應用模塊中適合紙筆測試的內容,采用更加靈活多樣的命題形式,平衡各個選修模塊的考試難度,最終實現各個模塊課程的均衡開設,還亟待研究。
3.缺乏更深層次的課程評價,不能進一步促進學科課程的實施
在我省這樣經濟社會發(fā)展欠發(fā)達的地區(qū),學科課程發(fā)展的首要促進手段之一就是考試評價。雖然之前采用紙筆測試、將分數計入高考總分等舉措有力地促進了課程的實施,但當這樣的改革已經成熟之后,沒有進一步持續(xù)推動評價方式的變革,學科課程實施就進入了停滯期。尤其是當學生、家長、學校甚至是教師,發(fā)現以5%的權重計入高考成績,其實對最后結果的影響比較微小后,評價能帶來的動力、壓力就開始慢慢失效了。如何為具有學科潛力的普通高中學生提供經常性的升學通道與激勵措施,進而激勵學科教師更好地實施課程,也是我們目前需要面對的問題。
結語
就整體而言,進入新課程以后,我省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狀況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課時、課程內容等多方面均符合國家課程方案的要求。但同時在進一步優(yōu)化課程內容、提升教學水平、改革評價方式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