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菊
摘 要: 學困生同樣具有進取心,他們渴望進步,渴望受到尊重,所有這一切都是藏在他們心底的內存動力。教育好學困生,是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必須正視的長遠課題。
關鍵詞: 中學英語教學 學困生 成因 轉化策略
學困生的轉化是一項操作難度較大、影響因素眾多、實踐周期較長的工作,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一直是教師工作的一個難點。教師應該在了解學困生產(chǎn)生原因的基礎之上,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科學的教學方法為依托,加大研究和實踐力度,找出行之有效的轉化策略,早日將學困生引上正常的學習軌道,以實現(xiàn)中學英語教學效率的整體進步和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為素質教育的發(fā)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一、和諧師生關系,精彩英語課堂
盡管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但在最初學習的階段,學生都有一種“希望被老師肯定”的愿望,長期被批評和否定的學習困難學生尤其需要我們用愛心和耐心發(fā)現(xiàn)并肯定他們的閃光點。了解到這一點后,我要求自己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尤其對學習困難學生,我投入了更多的愛,付出了更多的耐心。在英語課上,我全力肯定他們的每一點努力,鼓勵他們大膽嘗試與挑戰(zhàn)自我,經(jīng)常用蹺拇指、擊手掌、撫摸頭、拍肩膀等動作,表達對他們的肯定,真誠地稱贊他們:“Good!Youre so clever!Excellent!Great!”學習困難學生從我的舉手投足之間感受到了我對他們的關注,對他們能力的肯定和進一步的期待,提高了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嘗到了學習的成就感,從而幫助他們走出陰影,邁出成功的第一步。
二、注重以情促教
對于因社會因素導致學習困難的學生,教育手段不能簡單粗暴。例如,許多教師對于處置學生留戀網(wǎng)吧、游戲廳等行為,要么就是嚴厲批評,要么就是讓學生叫家長,這樣處置的結果往往可能適得其反,更增加學生的叛逆心理。心病需要心藥醫(yī),教師此時應該以情促教,進行人性化管理和教學。首先,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對于不良行為可以先口頭警告,然后在保護好學生隱私的前提下,在班級會議上集體探討,分析利弊,使學困生自己學會處理娛樂和學習的關系,趨利避害。
三、教師要選擇合適有效的教法
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在學中用。教師可運用“直觀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游戲法、扮演角色法、表演競賽法、影視歌曲配音配唱”等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習得的教學方式,使英語教學生動活潑、形象直觀,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四、讓學困生享受成功的快樂
教師要善待學困生,尤其要注意捕捉和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之處,加以贊揚褒獎,引導、激勵他們爭取更大的勝利和成功,以滿足他們追求自尊和自我實現(xiàn)的心理需要。例如,有位學困生,他英語讀得較好,我就幫他預習新課的單詞,讓他一遍一遍跟著讀,直到讀熟為止。
五、立足學生實際,制定有效目標
正確的學習目標是學生獲得學習動力的源泉。學困生之所以學習困難,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沒有切實可行的奮斗目標。我在對每位學習困難學生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給他們制定了短期學習目標——每天的學習內容;長期學習目標——一個月學習效果(通過每次的測試檢測)。每天檢查短期目標,一旦發(fā)現(xiàn)給他們定得過高或過低,就及時修改目標,讓他們“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六、幫助學困生建立自信心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困生普遍感覺吃力,容易產(chǎn)生消極情緒,進而形成低人一等的心理。這就需要教師多鼓勵他們,讓他們建立起自信心,走出學困的陰影。在課堂上,學困生往往不敢開口,因此在提問時,盡可能讓學困生和學優(yōu)生機會均等,為了不挫傷他們的積極性,一般要問他們能回答出來的問題。在他們回答問題時,要給予肯定的言語,輔以贊許的目光、欣賞的微笑,從而使學生獲得愉快的體驗,信心倍增,有效幫助他們消除一些限制性信念,恢復自信,積極地面對英語學習。
七、優(yōu)化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習興趣
英語作為一種交際性語言,要求學生大量操練、記背運用。隨著英語教學內容的增多和難度的加深,大多數(shù)學習困難學生怕吃苦,學習不主動,產(chǎn)生厭學畏難情緒。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采取形式多樣、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讓英語教學生動活潑,張揚生命的風采。對課堂上一些學習自覺性差,又愛面子,怕說錯,不敢開口說英語的學生,我總是為他們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搭建活動的舞臺。我在班上開展互幫互促的學習合作小組,讓學優(yōu)生和學困生結成幫扶對,力爭做到“一幫一,一對紅”,使成績好的學生明白“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同時激勵學困生虛心向組內成績好的同學請教,讓他們在集體的大家庭里和同學們共同進步。
八、堅持定期家訪
學校和家庭是學生重要的兩個生活環(huán)境,因此教育教學應該是學校和家庭的互動。對于因家庭原因而產(chǎn)生的學困生而言,教師更要多加關心和愛護,堅持定期家訪就是不錯的方法。首先,家訪可以使教師和家長面對面地溝通,利于教師掌握學困生的實際困難,同時更好地了解學困生的興趣愛好和習慣秉性,制定出符合學困生實際的學習目標。其次,定期家訪有利于監(jiān)督和幫助學困生在學習和生活方面健康成長。再次,多多關心學生的家庭和學習困難是對學困生精神上的一種無形鼓勵,有助于幫助他們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和發(fā)奮圖強的拼搏精神,并轉化為學習英語的動力。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要對學困生投入更多,要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每個學生都能成為社會發(fā)展的有用之才,點亮學困生心中的那盞燈。
參考文獻:
[1]張廣軍,劉雙玉.英語后進生的預防與轉化[J].山東教育,2006(25).
[2]陳業(yè)沛.關于后進生學習英語的不良心理及其轉化策略[J].教育導刊,2003(6).
[3]如何提高高中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J].高中生學習:師者,2013(1):39.
[4]英語口語交流障礙及對策研究[J].南京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4):40-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