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艷
摘??? 要: 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必須廢止“注入式”,少講幾句,多相信學生,貫徹“啟發(fā)式”,實行“群言堂”。學生掌握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自學語文、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方面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關鍵詞: 語文教學??? 教與學的關系??? 自學能力培養(yǎng)??? 主動性
自學能力是由認知因素和人格因素等多種心理機能參與的一種綜合性能力。廣而言之是指學習者在已有知識、技能的基礎上,自覺地、獨立地、正確地運用一定的學習方法獲取知識、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呢?
一、正確認識處理教與學的關系
教師要少講幾句,多相信學生。對語文教學來說也一樣,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內外因的辯證關系。對于學生接受知識來說,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是內因,教師的主導作用只能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起作用。要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教師必須廢止“注入式”,少講幾句,多相信學生,貫徹“啟發(fā)式”,實行“群言堂”,否則,教師的主觀愿望再好,學生的積極性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效率不高的狀況就很難改變。
二、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教得好必須擁有超過教材十倍的專業(yè)涵養(yǎng)。”新時期語文教學的教育觀是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所以,學習主體是學生,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語文教學要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教師如果要真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要引導學生自己學會學習。因此,教學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哲理強調了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也就是教師對學生要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才是教學的重點。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說:“教學比如扶孩子走路,雖小心扶持,而時時不忘放手也?!狈龅暮x是指教師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引導和講解。放的含義是教師要放手盡力讓學生嘗試,并運用扶的方法,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是自學能力形成的過程。教師的學法指導主要有:重視學習過程,概括學習方法;典型示范,展示學法;舉一反三,遷移學法;緊扣教材特點,指點學法,等等。但是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習方法的傳授要因課而異、因人而異,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學習效果。
三、培養(yǎng)學生自學語文習慣,提高學生讀說寫的能力
語文是屬“工具性”的基礎學科,因此,教改重點應放在提高學生讀、說、寫能力的訓練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我主要采取教師“少講幾句”的做法,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能力上下工夫,學生能講的,教師就不講,學生不能講的,經教師啟發(fā)誘導后,還是由學生自己講,在師生共同分析討論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總結經驗,促使學生掌握學習規(guī)律。要利用好課堂時間培養(yǎng)學生好的習慣,既然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那么,學生上課認真聽講便成為獲取新知識的關鍵。聽課時,我特別強調學生應注意自己在預習中遺漏了什么內容,什么地方理解有誤,什么地方還有困惑,老師在授課時又強調了什么,補充了什么……都要及時標注在書頁的字里行間。不只是記下來,還要想,對照反思。如果對某一問題的理解與老師不同,則可以找出根據與同學、老師展開討論。這樣,不僅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能很好地促進教與學的交流。這樣,當一篇課文學完后,書本上便布滿了各種各樣的附注和標記,這種筆記法不僅不影響當時課堂的聽講,反而便于以后復習。另外,充分發(fā)揮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的優(yōu)勢,通過音頻、視頻、多功能展示臺等手段,可以把抽象、深奧難懂的知識,生動、形象、具體地再現在學生眼中、腦中,加快自學速度,加大自學難度,激發(fā)學生自學興趣,提高課堂自學質量。
四、培養(yǎng)自學能力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1.指導學生自學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學生掌握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自學語文、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方面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2.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預習就是上課前的自學,也就是在老師講課前,自己先獨立地學習新課內容,對新課有初步理解和掌握的過程。預習抓得扎實,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在預習過程中,邊看、邊想、邊寫,在書上適當勾畫和寫點批注??赐陼?,最好能合上課本,獨立回憶一遍,及時檢查預習效果,強化記憶。同時,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找出重點和不理解的問題,嘗試作筆記,把預習筆記作為課堂筆記的基礎。雖然田徑賽上不允許搶跑,但學習允許搶跑,而且鼓勵搶跑。做好預習學習,就是要搶在時間的前面,由被動變?yōu)橹鲃印?/p>
3.學生主動學習,更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梁啟超在《教授法》中指出:“教員不是拿所得的結果教人,最要緊的是拿怎得著結果方法教人。”教師教給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要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說的也是這個道理。要努力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形成和建構過程。在時間有保障的情況下,對后進生幫一幫,加以輔導,使他們盡可能跟上,對優(yōu)等生來說,能有使其提高一步的余地。課上自學討論的啟發(fā)指導也是如此。因此,教師備課要精深,要“吃透”學生,吃透教材。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貫穿于學生自學語文過程的始終。
4.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語文能力,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和訓練。語文教學改革的前景十分廣闊,只要我們堅持教學改革的精神,把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方面,那么語文教學效率不高的情況一定會得到改善。
總之,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應該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從培養(yǎng)學生能力入手,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利用好現代資源,及時總結經驗,提高自學語文的能力,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創(chuàng)造,從而符合現代教育改革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李傳麗.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技術與市場,2008(12).
[2]張瑜.淺析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語文教學[J].品牌(理論版),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