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茜
摘 要: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與文化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制約,忽視這兩者的關系,就無法真正培養(yǎng)出適應行業(yè)需要、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學生。因此,如何在高職日語教學中引入日本文化已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作者通過文獻研究與實際經(jīng)驗結合,提出一些建議和想法。
關鍵詞: 日語教學 日本文化 語言與文化
傳統(tǒng)日語教學由于課時限制、子課程設置分離、考級壓力等原因,過于偏重語言知識本身的學習,大部分精力都被投放在日語詞匯、語法、閱讀理解等考試要素及應試能力和技巧上,練習方面也更多的是重復式的機械練習,比如句型語法替換、各種模擬題海戰(zhàn)等,忽視了文化和語言的聯(lián)系。雖然日語和中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和相似性,練習的強化度也不曾減少半分,但由于缺少文化底蘊的支持,學生對聽讀材料不能做到完全領會,造成理解偏差;說寫方面也總是帶著中文式的不純正,有時甚至會在現(xiàn)實交際中產(chǎn)生不得體的誤會,從而使日語教學難以脫下“應試”這一不合現(xiàn)代教育教學追求和理念的束縛,缺少了必需的實用性。高職的辦學理念就是為各行各業(yè)培養(yǎng)和輸送具備扎實的職業(yè)專業(yè)知識、較強的職業(yè)技能和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的應用型人才,日語對于學生而言是將來工作時的一種交流工具,其實用性更重要。因此,在日語教學中引入日本文化是一個值得探討研究的課題。
一、日語與日本文化的關系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語言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特征,包含著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表達著一個民族的思維、價值觀和理念、態(tài)度,語言與文化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影響的。文化背景不同,所說語言不同的人們在交流過程中,哪怕是同一個詞匯、同一個語句,都可能代表著不同的意義,蘊含著潛臺詞,甚至隱藏著善念與惡意、快樂與悲傷等。
就是這樣,日語語言帶著日本文化的濃重色彩,體現(xiàn)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見面寒暄,和我們一樣,日本人也是很重視日常問候對于人際交往的重要作用的,但和我們不同的是,日本人不會在見到別人時詢問“是否吃過飯了”,他們更多的是談論天氣,像“今日はいい天気ですね”。這在書信的往來中也是經(jīng)常見到的,進入正文前總是少不了“ようやく空の色も春めいてまいりました”、“ようやく炎暑も去り、どことなく秋めいてまいりました”之類的時令氣候寒暄語。一般我們都喜歡用“曖昧”來形容日本人的交流相處,就像許昌學院的劉占和老師在其文章《試論大學日語教學與日本文化知識傳授》中所說,由于“間”“和”意識理念的深透,日本人在語言表達中通常是很考慮對方的感受,委婉而含蓄、省略而有所保留的,使得敬語在日語語言中不斷發(fā)展形成體系。
二、在高職日語教學中引入日本文化的意義
1.日語與日本文化的關系,要求我們必須在日語教學中引入日本文化,也只有真正這樣做了,才能逐漸了解日本人和他們的世界,學會以日本人的思維方式理解日語所要表達的意義,加深對日語的領會,進一步提高日語教學的實效性,使日語成為學生掌握的一種交流輔助工具,而不只是一種考試能力的證明。
2.傳統(tǒng)的日語教學只注重日語語言知識本身的學習,內(nèi)容相對比較單一枯燥,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知識的難度系數(shù)不斷上升,學生的學習疲憊感和厭倦感容易加深,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如果能配合引入日本文化知識,則可以使學習內(nèi)容變得更豐富有趣,緩解過于緊張的節(jié)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習效果。
三、如何在高職日語教學中引入日本文化
任何學習都不能是一種硬式植入過程,所以要在高職日語教學中引入日本文化,也是必須講究方式方法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做呢?
1.對教師的要求。
高職日語課程通常要配合專業(yè)知識技術的教學來設置,因此課時數(shù)相對有限,這就要求教師在日語精讀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接觸日本文化。要能靈活、收放自如地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自己做好表率,平時不斷更新積累,擴大自己的涉獵面,做到充分了解日本文化,將文化和語言相融合。
2.注意積累和善于利用多媒體資料。
教師平時應該有意識地搜索并積累反映日本文化的各種材料,可以是各種圖片、宣傳片、紀錄片、日本電影、日語歌曲、日本動漫等。在第一堂日語課時,我們不必急著直奔主題開始五十音圖的學習,而可以通過展示一些日本文化資料,幫助學生對日本及日本人形成初步印象,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一般筆者會選取日本的主要特色來展示,包括櫻花、神社、茶道、溫泉、和服、動漫等,在圖片、視頻、文字結合的展示過程中,適當穿插一些日語詞匯,效果比預想的要好。
3.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
(1)講解法。講解法是最常見的教學方法,其操作簡便,教師完全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掌控教學的過程和進度節(jié)奏,并且根據(jù)教材和教學內(nèi)容加入文化知識。比如在教材《大家的日語》的第6課中會接觸到邀請和勸誘的表達與肯定回應,講解時就可以介紹一下日本人的相處特性,讓學生對此有初步了解,為今后學打下基礎。
(2)對比法。對比法可以使學生通過中日文化的共同點和差異性的對比,更好地排除母語干擾,領悟日語中所要表達的含義,并逐步掌握日語的自然表述。
(3)演示法。利用各種多媒體材料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形象地接收文化信息及文化中的語言表述,但這種方法也要注意掌控數(shù)量、質量和節(jié)奏等,不然很容易就會變成一場純粹的展示課,學生學習的緊張度不夠,教學效果也難以達到。
(4)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即教師創(chuàng)設特定的文化情境讓學生進行模擬訓練,以強化效果,尤其是高職日語教學要為專業(yè)學習服務,在專業(yè)情境下的模擬練習可以讓學生在畢業(yè)后的從業(yè)過程中更容易上手。
總之,在高職日語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只著眼于語言知識的傳授和學習,不能只以考級為目標,而應該更重視語言與專業(yè)的融合,將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結合在一起,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識,提高他們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趙菲.小議日本文化在日語教學中的應用[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3(10):211.
[2]章新拓.淺論語言與文化的關系[J].青春歲月,2014(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