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
摘 要: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需要在改革中勇于創(chuàng)新、提高效率,做到以人為本。課堂教學是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一種主要方式,上好每堂課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教師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從教學實際出發(fā),根據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方法,如小組討論法、操作觀察法、自己試驗法等,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體驗成功的歡樂,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采用鼓勵和表揚的語言,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形成學習動力。
關鍵詞: 新課改 信息技術 觀念 評價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顯著提高,課程改革呈現出美好的發(fā)展前景。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需要在改革中勇于創(chuàng)新、提高效率,做到以人為本。課堂教學是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一種主要方式,上好每堂課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如何才能在新課改理念下搞好信息技術教學,是擺在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面前的問題。結合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明確教學目標
新課程提倡面向全體學生,使其全面發(fā)展,信息技術課程的核心目標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素質,特別是信息素質,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意識、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師與學生在信息技術教育方面要改變觀念、與時俱進。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方法決不能完全沿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應該有自己的特色;信息技術作為工具手段,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是當前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發(fā)展方向。教師要加強教學研究,探索新型教學模式和方法,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堅持素質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為依據,成為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和學習資源的介紹者、提供者。
二、轉變教育觀念
長期以來,傳統(tǒng)計算機課程教學往往采用接受式教學方式。教師單純地教,學生被動地聽和練。新課改要求教師和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體性,打破以前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觀,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教學效果,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主動探索創(chuàng)新,達到促進學生自覺主動地利用信息技術參與社會活動的目的。
三、構建新型教學模式
1.激發(fā)學習興趣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學習的力量源泉,是學生能力培養(yǎng)與提高的前提。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是信息技術教師的首要任務。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課堂教學軟件,充分利用多媒體工具把形、聲、色等各種信息作用于學生感官,將教學重點、難點直觀、形象地表現出來,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情感上的參與,給新課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要利用學科中豐富的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為學生展示新知懸念,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指引他們求知探索。如教學生多媒體制作中的“設置動畫效果”時,可以在新授課前分別出示兩張內容相同的幻燈片,先是一張靜態(tài)呈現的,接著放映設計動畫效果的幻燈片,學生肯定對后者感興趣,接著導入要講授的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fā),學習更主動。
2.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信息技術應體現“還課堂于學生”,進行真正的素質教育。教師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從教學實際出發(fā),根據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方法,如小組討論法、操作觀察法、自己試驗法等,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教師有意識地提出問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使其成為課堂的主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知識和能力關系中,更應重視能力培養(yǎng),提高信息素質。如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發(fā)現、有些網站的文字和圖片不能簡單地右擊下載,當他們自己摸索一番后,教師再稍加點撥,就可收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老師真正體現主導作用,學生對自己有恰當的定位,就會動起來,進步是自然的事。大膽放手,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鍛煉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
3.鼓勵學生動手訓練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單憑課堂講解遠遠實現不了教學目標,學生只有通過親身操作,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才能把所學知識加以運用。信息技術課中,教師不僅要做到“精講”,容易理解的內容教師少講,較難的知識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讓學生掌握要領;還要讓學生“多練”,盡可能多地參加實踐操作,從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美育教育滲透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創(chuàng)造機會、捕捉契機,帶領學生發(fā)現美、欣賞美,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如教學制作電子賀卡一課時,通過展示比較,學生發(fā)現與傳統(tǒng)賀卡相比,電子賀卡表現力更豐富,畫面優(yōu)美,還伴以動畫和音樂,學生在博覽中欣賞美、品味美,指導學生制作電子賀卡,為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獻上最美的祝福。學生做好后,組合在一起進行展示,效果更好。
4.注重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給學生一種鼓勵,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動機,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打破關注教師行為表現,忽視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建立“以學論教”的發(fā)展性課堂評價模式。傳統(tǒng)評價方法注重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測查,而新型課堂中,評價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如每節(jié)課結束前,將學生的作業(yè)挑選出來進行展示,讓學生參與評價,激發(fā)學生上進心,促使他們不斷提高??梢允墙處煂W生上交的網頁作品的評價,在評價中激勵學生個性發(fā)展。還可以學生評價學生,學會互相欣賞,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體驗成功的歡樂,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采用鼓勵和表揚語言,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形成學習動力。教師不僅要激發(fā)學生心靈深處強烈的探求欲望,還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評價既要體現共性,又要關心學生個性;既要關心結果,又要關心過程。
總之,信息技術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主要手段和途徑,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fā)展,對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每位教師都要積極推進課改活動,轉變教育理念,讓學生真正參與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把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落實到信息技術教學的各個具體環(huán)節(jié)中,從而達到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雅.信息技術課堂常見問題及解決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09(07).
[2]丁鑫淼.信息技術課堂中運用多種評價方式的嘗試[J].科技資訊,2010(25).
[3]劉潤東.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