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秀
摘 ? ?要: 本文從三個方面探索如何成就文言高效課堂。在保留舊有模式的優(yōu)點的基礎上,改變思路,大膽放權,讓學生參與課堂,從而調動學習積極性;以鉛字誘惑寫作,以寫作促進閱讀,提高文言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文言 ? ?創(chuàng)新 ? ?興趣 ? ?高效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前人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濃縮于篇章文段的字里行間,不管是鞭辟入里的孔孟經(jīng)典,還是韻味深長的詩詞曲賦,抑或發(fā)人深省的文言篇章,無不給人以美的陶冶、心靈的啟迪。然而隨著年代的更迭,如今很多人對文言已經(jīng)產(chǎn)生隔閡,萌生畏懼情緒。在學生中,讀不懂、不想讀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學了卻拿不到分的這種力不從心之感,更是學生急于逃避的主要因素。
文言文目前所處的尷尬處境,我想與老師的課堂教學是有所關聯(lián)的。文言文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是教師先給學生通譯全文、梳理內容,然后學生背誦課文與記憶知識點。這種模式相對僵化,沒有顧及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違背他們活潑好動、“喜新厭舊”的天性,長此以往,文言文更沒有市場。
如何搞好高中文言文教學,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經(jīng)過幾年的課堂實踐,我認為對文言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在吸收舊有優(yōu)點的基礎上改變思路、大膽創(chuàng)新是很有必要的。
一、取其精華,重視導入與誦讀
(一)有效導入,激發(fā)興趣。
課堂導入即用簡潔的語言、圖片、故事等拉開一堂課的序幕,隨之進入課堂教學主體的過程。高爾基曾說:“最難的是開始,就是第一句話,如同音樂上一樣,全曲的音調都是它給予的。”這就猶如一堂課的導入,其成與敗直接影響整堂課效果的優(yōu)與劣。上課伊始,怎樣把學生狀態(tài)調整過來,并激發(fā)其對文本的學習興趣,點燃思維的火花,都在這幾分鐘里。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要盡量精心地設計,不要草草帶過,更不能不導入而直奔主題。學生對文言文本身存在畏難情緒,因此在課堂導入上,教師更應重視。唯有出新,才能制勝。
(二)加強誦讀,培養(yǎng)語感,加深理解。
語文基本功訓練中關鍵是培養(yǎng)語感,而語感的培養(yǎng)與朗讀密切相關。所以要求學生在掃清文字讀音障礙的基礎上,熟讀課文。課前、課中、課后,朗讀形式盡量多樣化。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弊杂衅涞览?。多讀、熟讀不但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語感,領悟各種語文知識技能,還能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更有甚者,通過熟讀成誦可以看到作者的匠心獨運之處,可以把知識儲藏于心中,內化為能力。
二、大膽放權,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
(一)課前導學,“知人論世”。
“知人論世”是解讀課文的一把利器,它有助于學生了解寫作本文時作者所處的時代、自身的遭遇,從而理解作品感情基調和思想傾向,以實現(xiàn)對寫作主題的把握。如讀鮑照的《擬行路難》,如果知道鮑照出身寒門,而當時社會又盛行門第觀念,那么鮑照詩中所展現(xiàn)的愁情、深沉的憤慨就不難把握,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也是如此。為何侄子十二郎的死會讓韓愈悲痛欲絕、身心恍惚,甚至失去生活信心?這與韓愈的家道衰微、韓愈與十二郎從小的親密無間是分不開的。學生了解這些,就了解文本的感情基調和思想傾向,就能夠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題。
當然,作者資料不一定要老師介紹,最好的方法是通過課前導學的形式,交由學生自主去查找,通過網(wǎng)絡、參考書籍等獲得相關知識。課堂上再通過師生的共同合作,加以明確。
(二)落實翻譯,是學好文言的前提。
1.小組合作討論翻譯,教師集中解答疑惑。
改變由老師代辦的傳統(tǒng)文言詞句梳理法,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課文的疏通。課堂上讓學生2至4人一組對照注釋和其他參考資料討論并翻譯全文,對于文中不能理解和翻譯的實詞、虛詞及特殊句式做上記號。這一步既可以“溫故”,又可以“知新”。運用這種討論翻譯全文的方法,學生比教師全文翻譯時記得更深刻持久。當學生的投入有了收獲,自然就產(chǎn)生了成就感,如此可以激發(fā)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每小組推薦一人向老師提出前面討論翻譯時遇見的問題。收集完所有問題,教師再按照在文章中出現(xiàn)的順序從前至后對這些問題逐個解答,并對學生沒有提出的,但是比較重要的或學生容易出錯的實詞、虛詞及特殊句式進行講解、提醒。然后要求學生對文章中的重點段落進行筆譯。這樣既能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又能很好地完成重難點的解析,真正做到“答疑解惑”,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師生共同總結歸納文言知識點。
字詞的歸納主要有實詞與虛詞的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一詞多義主要由教師以題目的形式列出,要求學生解答,在解答中記憶并學會運用;對于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及特殊句式則可以按類別讓學生采取自由發(fā)言的形式從頭至尾在文章中找出,教師適當?shù)丶m正和補充。在總結歸納的過程中,給學生總結一些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
(三)讓學生當小老師。
現(xiàn)代教育理論及教育觀認為:“一切教育的影響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才能達到預期效果?!睕]有學生參與的課堂是談不上教學質量的。讓學生當當小老師,給他們一個任務,哪怕一段背景的介紹,一個小段落的分析,一個知識點的歸納,只要讓他走上講臺,面向同學,承當老師的職責,那么他的責任感、表現(xiàn)欲就會被激發(fā)出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勵“小老師們”鉆研、思考、表達,從而鍛煉能力,調動其他學生的聽課積極性。不管是為了什么目的,是新鮮感使然,或是為了課堂的辯駁,為了課后的吐槽,他們都會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鼓足勁頭對待,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以寫作促進文言的學習
要讓學生更加走近文言,我們還可以通過一定形式的寫作任務實現(xiàn)。比如高中議論文寫作,入格訓練時可以對照《寡人之于國也》進行仿寫,其“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相當明晰,甚至可以要求學生以文言或半文言的方式寫就,像“分不加多”等話題,也能讓學生言之有物。升格訓練時,還可以參照《勸學》、《師說》,學習它的正反對比論證,提高作文的論證水平。或者在班級刊物中開辟一個文言專欄,刊登學生來稿,以鉛字的誘惑,促使學生學習文言,運用文言。通過各種形式,學生認識到文言課文的價值,體會文言文學習的樂趣,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文言文課堂的傳統(tǒng)模式已經(jīng)不再適應現(xiàn)代學生的學習心理,要進行積極的摸索、嘗試與改變。給學生一點“甜頭”,也許將獲得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