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寶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角度解釋,興趣是組成學習動機的因素之一,是產生注意的基礎,是求知的動力.只要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直到自己能用理論去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對他們而言學習變成了一種樂趣,從主觀上變成了自己要學,還有什么能阻攔他們求知的腳步呢.
1 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啟發(fā)學生思維
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將枯燥的公式、定理加件生活的外衣,更能引起學生共鳴,激發(fā)起學習的動機,培養(yǎng)學習興趣.
1.1 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啟發(fā)物理模型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研究的是我們身邊的一些事物.由于學生自身條件的限制有些現(xiàn)象并不能親眼看見,理解起來相對有些困難.尤其在講授電磁學部分時知識點比較抽象,學生找不到遷移點,教師講起來費勁、學生理解也困難.教師可以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點或常見的事物類比、啟發(fā).如:電容器類比水桶,電容類比水桶容納水的本領;電勢能類比重力勢能,電勢類比高度,電勢差類比高度差等.
1.2 利用多媒體課件營造身臨其境的感覺
多媒體技術是將文字、聲音、圖形、靜態(tài)及動態(tài)圖像與計算機集成在一起,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學中許多概念和規(guī)律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然而由于實驗條件的限制,有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無法在課堂上演示.此時可通過多媒體模擬該過程,引導學生得出規(guī)律.如 粒子散射實驗、光電效應實驗、布朗運動、原子的能級躍遷等.另外一些復雜的物理過程即使教師花費很長的時間去講解,但學生依然似懂非懂.可利用課件直觀的展示,加強學生的印象鞏固知識點.比如:衛(wèi)星的發(fā)射過程、多普勒效應、電子在示波管中的運動情況等.
1.3 理論聯(lián)系生活,讓文字更有說服力
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社會.對未知事物有好奇感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教師要投其所好結合身邊有代表性的事物,引導他們加以分析.一方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學以致用,另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教會他們如何從生活中獲得知識,學會自主學習.如: 講汽車速度表上的示數(shù)為速率時可適當講解一下速率計的工作原理;講電磁感應現(xiàn)象時可以舉磁懸浮列車為例,解釋動力來源和懸浮原理等.
2 利用實驗導入新課,巧妙設疑, 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合理的安排一些實驗,一方面能將抽象難懂的問題形象化,強化學生的認知,另一方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將學生牢牢地吸引在課堂上,提高學習效率.
課題導入是教學過程中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別具匠心的設計,可以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氛圍.現(xiàn)通過幾個案例進行說明.
案例1 講圓周運動的應用時可設計“水流星”的實驗,提醒學生注意水在整個過程中有沒有灑出.設問:生活經驗告訴我們,杯口朝下時,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肯定會灑出,為什么此處沒有呢?如果放慢繞行速度又會出現(xiàn)什么?進一步實驗,發(fā)現(xiàn)當速度比較慢時水會流出,引導學生歸納得出:要使水不流出,必須保證一定的速度,那這個最小的速度怎么求解呢?
案例2 講楞次定律時可先做這樣的實驗:讓大小相同的小鐵球和磁體球分別穿越側壁開有小口(以便觀察)的鋁管,提醒學生注意觀察實驗現(xiàn)象.磁體球運動時間較長.巧妙設問兩球由靜止釋放,理應做自由落體,時間相等,為什么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
案例3 講靜電屏蔽時,先提出倡議,誰敢親手觸摸高壓電?學生首先被問題怔住紛紛搖頭不敢嘗試,這時播放一段英國科學家表演“特技” 觸摸百萬伏高壓電的視頻,出人意料的現(xiàn)象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3 改進教學模式,發(fā)揮教師個人魅力
3.1 利用課余時間學習,儲備學科知識,提高教學能力
有學者說過“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必須停止教學”,處于信息高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提高自身能力,才跟得上新時期對教師的要求,提高教學效率.
“江蘇五嚴規(guī)定”出臺后,對所有一線教師是個大的考驗,表面上看縮短了在校時間,大大減輕了教師負擔,實際對每個教師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確保學生的學習質量,提高學生自身素質,這需要我們教師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多利用課余時間閱讀相關文獻,參考優(yōu)秀的教學思想,及時摘錄下別人處理相關環(huán)節(jié)的方式留作以后的資源.另外新課程標準對開發(fā)和利用信息化、多媒體課程資源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說明,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多學習計算機技術等.
3.2 引導學生開展第二課堂,延伸學生獲得知識的觸角,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對已經習慣在高壓政策下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的學生,“減負”使學生迷惘,給家長帶來了不安全感.教師要適時加以解釋和引導.引導學生如何分配課余時間.
現(xiàn)代社會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報刊等途徑獲得知識.教師可充分利用該點,比如過一段時間可布置一個課題,讓他們去搜集相關信息.可開發(fā)大量微視頻, 給學生隨時學習的時間空間,這樣既調動了積極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3 注意學生情感的需求,讓學生在輕松且嚴謹?shù)恼n堂環(huán)境下獲得知識
教學既是知識與技能的講解過程又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要注意授課時的措辭,富有情感、生動形象的語言能點燃學生興趣的火花,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注意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積極為學生提供交往、溝通和探索的機會,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幫助學生克服畏難心理增加學科興趣.
布盧姆說,學習結果會影響學生的情感.成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味強心劑,只有獲得成功的喜悅,才能激發(fā)他進一步的探究欲望,形成良性循環(huán).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多扮演引導者,并對學生小小的成功加以表揚.逐步培養(yǎng)學科興趣,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學習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