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琰
摘 要: 本文從時評寫作教學實踐出發(fā),總結時評寫作課堂形式的構建與特色,總結成效,反思不足。先放后收、先寫后導的課堂組織形式,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保證了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是時評寫作課有序有效進行的保障。
關鍵詞: 時評寫作 先放后收 先練后導
一、緣起
在這個訊息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時事新聞以它的立體、高速、全球性展示在我們面前,極大地開闊了語文教學的胸襟和視野。為了利用好時事新聞這一百科全書,提早讓學生接觸大千世界的萬事萬物,引導學生客觀正確地評論時事,提高寫作水平。筆者從2009年開設時評寫作課,經(jīng)過幾年的摸索,積累了一定的資料,下面具體談談自己的收獲與思考。
二、時評寫作課堂形式的構建與特色
(一)課堂流程。
時評寫作課是按“學生選材——合作分析——獨立寫作——對比交流——互相點評——例文導引——修改潤色”的流程操作。
(二)特色。
1.先放后收
先放后收包括選材的放與收與課堂討論的放與收。
選材的放指的是學生在選擇時事素材時的自主性。時事寫作以學生為起點,由學生負責整理素材,學生小組內分工合作,通過報紙、電視、網(wǎng)絡等媒體自主搜集熱門時事。由于素材是學生自己“自由挑選”,選取的內容都是他們感興趣的,關注社會的熱點問題。
當然,學生的自主選材不意味著教師完全放手。有些學生選擇的話題過于娛樂性,不具備深入探討的價值,也有些學生關注的時事過于宏大,僅憑借師生的能力無法深究。所以筆者確定了引導學生選材的三原則:一是所選新聞貼近自己的生活,適合自我的認識水平,有話可說;二是選擇那些熱點新聞,使自己有話想說;三是選擇包含有更多評論點的新聞,讓自己有更多、更妙的話可說。
課堂討論的放指的是在時事點評課上,學生自由地表達對某一時事的看法。學生興奮敢說,課堂此起彼伏,有些精彩的言論就有可能會淹沒于其中,而有些膚淺的甚至是錯誤的看法可能就會大行其道。比如2012年末“畢節(jié)五男童垃圾箱點火取暖窒息而死”這一令人痛心的事件出來之后,有學生將這一事件作為時評課堂討論的焦點,在探討悲劇原因時有學生質疑父母沒有盡到撫養(yǎng)的責任,有學生聲討政府收容機構不作為,有學生指責學校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輟學不聞不問,有學生對路人的漠然不伸手援助表示寒心,有學生認為責任在于學校沒有強調用火安全,也有學生認為悲劇背后另有隱情,因為垃圾箱裝不下五個孩子。這堂課,在總結了學生的觀點之后,筆者提出一個問題:“只有徹底解決了什么問題,這幾個可憐的孩子才能長久地活下來?”學生思考之后,得出一致結論,這個悲劇首先責任在父母,其次為政府與學校,再次為路人。在分清主次原因之后,學生質疑:“為什么垃圾箱如此之小卻容得下五個孩子,世界如此之大卻容不下他們!”那堂課在群情激憤中結束。由此可見,課堂討論中教師的引導是必要的。
2.先寫后導
學生“先寫”主要體現(xiàn)在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寫作的內容,學生既可以選擇課堂討論的時事作為話題,又可以自行選擇有感觸的材料寫作。這樣一來,有想法、思維能力強的學生可以發(fā)揮優(yōu)勢自主獨立創(chuàng)作,而一般的學生則可以在課堂討論中有所收獲,降低寫作難度。并且在寫作之前,教師不做寫法上的任何引導,以免影響學生的創(chuàng)意性表達,造成模式化的惡果。
在“先寫”基礎上的“后導”是從容的,教師可以從習作中針對不同學生出現(xiàn)的不同情況加以指導和歸納,也可以挑選優(yōu)秀的學生習作或者評論員文章作為范文,或者調動學生給同桌或周圍的同學寫點評。
“導”的方法主要采用對比激勵法,通過學生習作的比對,評論員文章的比對,學生習作與評論員文章的比對,學生前后文章的比對,過程寫作中的學生、老師和同學之間,更多的是相互激發(fā)、互相配合,形成一個課堂環(huán)境下的互動、交流、合作學習的共同體或者“工作坊”。讓學生及時看到自己思維的特點,并根據(jù)實際情況修改作文。
三、成效
自從開設時事點擊與時評寫作課以來,學生的寫作情緒、內容、觀點與表達都發(fā)生一定的變化。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豐富的素材積累,行文言之有物。
學生關注的面很廣?!蚌病钡年P注環(huán)境,到“正能量”的正導向,到“女漢子”的社會性別角色意識,“拆遷”與城市的文化的文化視野,再到“曼德拉”的國際視角,以及“喜大普奔”等網(wǎng)絡用語?;旧虾w“自然”“生活”“國際”和“人文”的各個方面。不僅如此,學生還可以通過聯(lián)想,由一個事件聯(lián)系到另外相似的事件,比如從“最美媽媽”想到“溺死腦癱雙胞胎的悲情母親”,從“虎媽”到“鷹爸”、“狼爸”,得到作文素材的整理與歸類。
(二)有效的思維鍛煉,分析透徹深刻。
而時評寫作課的開設,利用時評“一事一評”的針對性特點,培養(yǎng)學生緊扣關鍵,采用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循因問果、追根溯源、一分為二、求同存異等方式進行分析闡述。
比如注重一分為二,多角度看待事物。對“杜甫很忙”事件的看法,站在嚴肅派的角度,思考惡搞經(jīng)典的害處;站在娛樂角度,思考年輕人網(wǎng)絡狂歡的原因。
又如,有些復雜的事件,注重多角度多層次分析。清華“真維斯樓”事件點評,焦點一:可不可以冠名?焦點二:能不能以“真維斯”冠名?這兩個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而對這兩個問題的解答時出現(xiàn)了不同的意見,課堂討論變成一場小型的辯論賽。
(三)語言的錘煉,改變“學生腔”。
從語言風格方面看,時評相對于一般議論文而言,遣詞為文注重自然鮮活,用語可莊可諧,靈活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行文自然、生動、不拘一格??伸`活引用、化用一些流行歌曲、成語、俗語、廣告語、名句等,使語言生動俏皮而富有內涵??蓪⒖谡Z與書面語靈活搭配,莊諧結合,自然之中也不失文雅大方、端莊嚴肅。時評寫作為改變學生華而不實的“學生腔”提供訓練機會。
參考文獻:
[1]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2013稿教育部制定.
[2]劉德斌.新聞引路作文教學法[J].中國教育學刊,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