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敏
摘 要: 教師是普通人,不要神化,更不要鬼化。教師只是一種陪孩子們一起長大并引導孩子學習知識、技能,培養(yǎng)優(yōu)良習慣、品質的職業(yè)。教師不是模具,能做的是讓做梁的樹更粗壯,讓做犁的樹更結實。
關鍵詞: 新課改 教育現(xiàn)狀 教師職業(yè)
為了更有效地進行新課程改革,我們需要認真分析教育現(xiàn)狀,重新審視教師職業(yè)。
一、教育現(xiàn)狀
學生累、老師累、家長也累;學生壓力大、家長壓力大、老師壓力更大。擇地、擇校、擇班,搞得中國教育好像到了前所未有被重視的程度。這樣的教育結果如何呢?孩子們越來越叛逆、越來越厭學、越來越不好教。孩子們從小被壓抑,身心均得不到健康發(fā)展。只有應試教育這把尺子,社會上將涌現(xiàn)出一大批有才無德的人。三聚氰胺、地溝油、催熟劑、有毒食物、假冒偽劣、不合格產品越來越多。大家認為與教育體制有關系嗎?只關注結果、急功近利,而世界頂尖技術、諾貝爾獎為什么得不到?不是中國人不聰明,而是缺少一種品質。品質需要從小培養(yǎng),學校教育是培養(yǎng)品質的關鍵時期。只要應試教育指揮棒不變,基礎教育再怎么改也改善不到哪兒去。大家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國家也在想辦法,花大力氣進行教育改革。只是老路已走完,新路還未挖好,大家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想方設法找到一條適合的路。這就出現(xiàn)了昨天學習洋思,今天又學習杜郎口,有一天可能還要學習卓資山逸夫學校呢?到底新路在哪兒?最終還需要一線教師找尋。
二、重新認識教師這個職業(yè)
教師是普通人,不要神話、更不要鬼化。教師只是一種陪孩子們一起長大,并引導孩子學習知識技能,同時培養(yǎng)優(yōu)良品質、習慣的職業(yè)。教師不是模具,要求百般人進來一樣的人出去,不可能。我們能做到的是讓做梁的樹更粗壯,讓做犁的樹更結實。這就要求我們轉變觀念,明白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服務行業(yè)。聽到服務,大家不要生氣,要放下老師是圣人的架子。為了教育更能適應社會,更受人們歡迎,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了解市場需求
我們的消費者就是學生和家長。家長需求:孩子能健康、快樂、成人、成才。學生需求:做梁的:健康成人,快樂成才。做犁的:健康、快樂、成人。他們需求實用的知識以謀生。我們不要舍本逐末,拔苗助長。
2.改善服務態(tài)度
態(tài)度越嚴肅的老師越認真,與學生發(fā)生沖突越多的老師越負責,這是我們誤認為所有的樹都得成梁。更多時候只把學生當做得分的工具,很少想過10年后、20年后再見到這些學生是什么情景。我剛畢業(yè)帶的第一屆班級發(fā)生了一件事:我班一名學生是刺兒頭,科任老師都反映他上課難管理,在數(shù)學課上他露出了毛腿腿,我在他背上打了一個三角板,他站起來抱著書包就走說:我不念了。從此這個學生從學校走向了社會。很多年過去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與那個學生相遇了。我尷尬,反而是那個學生不計前嫌主動與我搭話,經過了解,他現(xiàn)在挺好。在呼市有車有房,他沒有怨恨我。直到那時我才有機會和他道歉:因那時自己年輕、魯莽、沒經驗,只想壓制住學生卻不懂想辦法解決問題。高度決定態(tài)度,態(tài)度決定方法。
說到老師對學生和家長的態(tài)度,我們要感謝教師這個職業(yè)所給予的特殊的權利。我們經常教育學生:人和人要相互尊重,我們做到了嗎?我們真的想過以人為本嗎?
3.研究消費者心理
什么孩子什么策略,什么家長什么方法,要站在家長角度幫助孩子找到適合他的路。孩子各不相同,最讓人頭疼的是那些刺兒頭學生,影響老師沒法上課,老師硬管不行,不管更不行,怎么辦?嘗試引導為主,安撫為輔,上語文課前單獨談話,讓他準備字典,找出有意思的字課下考老師、教老師,或教大家認識生僻字。適當給他表現(xiàn)的機會,激發(fā)興趣,體驗成功。數(shù)學老師可以讓他畫有趣的幾何圖形,即使這樣的辦法都行不通,也一定不會在你的課上出風頭,因為他感受到了你的關懷。刺兒頭心理:對學習沒興趣,無聊、太想得到關注和重視。
對待家長,一定要讓他感覺到你和他在一條戰(zhàn)線上。要說咱們的王鐵蛋,不說你的王鐵蛋。有事情請家長,要讓家長明確我們想幫助孩子解決什么問題,需要家長做什么樣的配合,而不是把事情推給家長,你的王鐵蛋又給你捅婁子啦。家長不高興,孩子不服氣,根本問題沒解決。我們要想辦法讓父母和孩子幫老師樹立威望。
愛人是本能,會愛人是本事,讓被愛的人感受到你的愛是本領。
4.掌握策略和方法
(1)要有愛心。
要播撒陽光在別人心里,首先自己心中要有陽光。有一個老和尚酷愛蘭花,托人從很遠的地方帶了兩粒蘭花籽,非常小心地把它種在院子里,蘭花發(fā)芽了就快要開花了。老和尚有事外出,特別囑咐小和尚照顧好蘭花。意外發(fā)生了,柵欄倒了,毀了蘭花。小和尚既內疚又害怕,不知老師回來會如何懲罰他。師傅回來了,小和尚吞吞吐吐地講了蘭花被毀的過程。老和尚無動于衷。小和尚問:您最愛的蘭花毀了,難道您不生氣嗎?老和尚平靜地說:我不是為生氣而種蘭花的。我們聯(lián)系這個故事,要學會對自己說:我們不是為生氣而工作的。
(2)要有與時俱進的心態(tài)。
要了解孩子們讀什么書、聽什么音樂、看什么電視。要與孩子有交集,不能做“老朽”。李樹珍老師給八(5)班學生上朱自清的《背影》,給學生放了音樂《父親》:父親是登天的梯,父親是拉車的?!罾蠋熥约焊袆拥脽釡I盈眶,放眼看學生——無動于衷,“難道你們沒感覺”?“我們聽不懂,不知道他唱些啥。這不是我們唱的那個《父親》”。隨后李老師了解八(5)班的學生每天早上唱一首歌,常唱筷子兄弟的《父親》。在特定氛圍中又聽了一次,大部分學生感動了。我們要堅持學習,了解走近新事物。一個人年不年輕主要看他能不能接受新事物。
(3)要多一點激情,少一點壓抑、緊張。
我們要穿好看的衣服,可能的話要去美美容、旅旅游。用真實的自己面對學生,輕松工作。這一點鄭昊老師和曹真老師做得很好。心情好了,干什么事都順,要善待自己。我們不做蠟燭,照亮別人燒了自己。而要做太陽,照亮別人的同時溫暖自己。
(4)要有豐富多彩的課堂形式,融實時動態(tài)、生活趣事進課堂,上學生喜歡的課。
聽長春市孫穎老師說課:小學英語現(xiàn)在式與過去式。孫老師從課件制作到過程設計都緊緊地抓住孩子的心,非常接地氣。我用4個詞評價這節(jié)課:感受——享受——震撼——可持續(xù)。我們要用心為孩子備課。
(5)要有聰明處事的頭腦。
腦子要靈活,要有智慧,不與傻子、愣子較勁。路不通要懂得拐彎,心情不痛快要學會看淡。用頭腦做人,用智慧做事。
(6)要有智囊團。
老師之間要精誠團結,要相互促進,傳遞正能量。有事要一起扛,共同出謀劃策解決問題。切不可冷眼旁觀,更不可煽風點火說風涼話。
(7)要學會盤點,善于反思,勤于總結。
要積累用心備課的教案、課件,要把精心選出的習題裝訂成冊。及時記下每一個教學案例故事。認真寫一輩子教案也只是個好老師,用心寫三年反思就可能成為專家。
認真只能把事情做對,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讓教育走進心靈,讓教育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