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莉 朱海平
作為普通教師,我們如何做,才既能贏得尊嚴,又能對家長、學校、社會有一個好的交代?教師必須站在應有的高度,用哲學家的思維,引導孩子們在動腦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真正去除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雜草”,引導孩子在荒蕪的地上種好知識的“莊稼”,這樣才會贏得應有的尊嚴。
一、打鐵還須自身硬
教師要有豐富的學識、教育的睿智、博大的胸懷和健全的人格,就必須加強業(yè)務學習。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按蜩F還需自身硬”是中國流傳已久的名言,從嚴要求自己,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率先垂范,這些我們已經耳熟能詳,但必須真正這樣去做?!捌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其實就是教師的影子。之所以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是因為在教師隊伍中,的確存在打鐵自身不硬的情況。缺少“鈣質”“軟”入膏肓的有,經不起風雨的有……要達到“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要求和標準,就要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對學生一視同仁,對差生不離不棄,遠浮躁,求務實。用個人的理論學習和道德修養(yǎng)武裝自己,用堅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點化自己。讓學習和修養(yǎng)貫穿我們幸福從教之中。
二、必須抱有“教育萬能”的信念
當一個教師認為“教育不是萬能”的時候,怎么對待那些調皮搗蛋、學習困難、行為失范、令人鬧心的學生?難道“破罐子破摔”不成?“教育萬能”那是教師的一種理想,而“教育不是萬能的”則是社會的一種現(xiàn)實。教育工作者絕對應該抱著“教育萬能”的思想,相信能教好每一個學生并確實認認真真地去做。而社會則不要去苛求學校、苛求教師,要抱著“教育不是萬能的”的態(tài)度去寬容、理解學校而不要指責甚至漫罵教師,更不要妖魔化教師。也許給孩子的條件太差,也許給孩子的關注太少,也許管孩子的方法不對……總之,孩子沒有學好,教師是有責任的,因此,教師需要總結與學習。
三、愛之切,才會有責之深
現(xiàn)實中有很多不滿的聲音,很多尖銳的批評,教師也要包容。批評是促使教育前進的力量,促使我們反思的提醒。試想一下,面對問題學生,在不能打不能罰的情況下,教師磨嘴皮子的教育方式能感化學生嗎?許多教師真的是束手無策。學生出走、交通安全、食物中毒、甚至風霜雨雪、樓道擁擠等都已經讓教師食不能咽、夜不能睡了。教師是一個責任重大的職業(yè)——付出肯定大于回報;教師是一個高風險的職業(yè)——提心吊膽,生怕有所閃失,那就對了;教師更是一個高消耗的職業(yè)——不管怎么操勞永遠難以滿足家長和社會的期望,純屬正常。過高的期待、過重的責任、過分的要求,這都是對教育的愛。
四、學校要當好教師的保護傘
教育不是靈丹妙藥。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做人的教育的本質特征是踐行性,還要在學生“養(yǎng)成”美好的品德和良好的習慣上下工夫。人的道德品質優(yōu)化不可能一日千里。現(xiàn)在有很多不合格的學生,是正常的。學校的不理解會壓得教師喘不過氣來,學校要意識到,教師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師。一個普通的人,即使使出渾身解數(shù),面對這樣那樣的任務與壓力,很多時候無計可施是正常的。教師不是萬能的上帝,學校不要讓教師去扮演孩子的救世主,在教師出了責任事故的時候,學校應該在理解與信任教師的同時,保護好教師。沉重的課業(yè)負擔,已經讓教師感覺喘不過氣來,面對無知家長的挑刺、責難、辱罵,學校能袖手旁觀嗎?
五、讓家委會成為家校溝通的橋梁
家大業(yè)大,良莠不齊,讓每位家長、每個孩子都達到最滿意的狀態(tài),是不現(xiàn)實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學校教育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學校不是真空,社會各界的影響不能充耳不聞。當學校與家長、學校與社會出現(xiàn)矛盾時,不能讓教師分心,自己去排憂解難,這必須依靠家長委員會去協(xié)調,去解決,讓教師安心教學。你必須相信:許多學校不能解決的問題,家長委員會不但能夠解決,而且解決得比教師自己去辦要圓滿得多。在社會教育環(huán)境不是很健全的情況下,必須充分發(fā)揮家長委員會的職能,調動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管理,達成學校內部能處在好的運作環(huán)境這樣一種狀態(tài),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單位:山東臨沂市葛溝中學
山東沂南縣城關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