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黎
摘 要: 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人類寶貴的思想精神財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儒家文化思想,有助于培養(yǎng)高職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與愛國主義思想,有助于處理好師生關系,對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思政教育 儒家文化 高職院校
德育工作是關系整個中華民族精神風貌的一件大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面臨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zhàn)。要有效做好這項工作,就必須探索順應時代的教學方法。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當今世界,人類面臨許多突出的難題,要解決這些難題,需要歷史積累和儲存的智慧和力量,需要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迪。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要貫徹落實“堅持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與改進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原則。儒家文化是寶貴的思想精神財富,要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fā)揚,賦予其新含義。立足于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從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出發(fā),結合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得出對我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一些啟示。
一、儒家文化有助于培養(yǎng)高職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
孔子儒學思想的核心是仁學。“仁”的核心是“愛人”,即尊重人、愛護人,以人為本,舍己為人,講述如何做人的道理。由“仁”派生出“義”、“禮”、“智”、“信”、“孝”等,成為國人世世代代的道德追求和修身準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崇德的文化,是推崇仁愛的文化,是正己化人的文化,是自強不息的文化,是尊師重教的文化。儒家文化和精神對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是正義和真理的精神之源,是內修和外煉的動力之本。
儒家使我們感悟到人性不同于物性,本然具善;人性有其社會性,自然向善;人性有其歷史性,勉然能善;人性有其開放性,終于為善?!蛾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以基本道德規(guī)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導大學生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备呗氃盒W生接受職業(yè)化教育,一般較早接觸社會,在價值觀多元化的今天,儒家嚴于律己的自我修身思想可以有效地抵御外界不良習氣的侵擾,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儒家強調個人良好的道德品質、積極進取的奮斗精神,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和諧相處,這些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異曲同工。儒家思想在人格完善、理想信念、品行修養(yǎng)、情操追求等方面的內容,可以提高學生道德水平,促進學生心性的提煉與升華。因此,在高職院校廣泛深入開展儒家傳統(tǒng)文化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加強和改進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推動大學校園的和諧發(fā)展有積極且重要的作用。
二、儒家文化有助于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
儒家文化重視對人的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倡導“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個人健康人格;強調對人的理想信念的教育,提出“舍生取義”的人生最高道德標準。《大學》中曰:“古之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毕鄬τ诘兰业摹俺鍪馈?、佛家的“超世”,儒家思想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積極“入世”的實踐精神,剛健有為、自強不息是儒家文化精神的基本內核,具體表現(xiàn)在倡導社會的道德倫理秩序,打造中華民族強健的精神支柱和充滿浩然正氣的民族性格,完整地構建中華民族的道德體系,是中華民族在人文理想方面的寶貴精神財富,同時反映了儒家積極進取、渴望為國家富強、社會安定做出一番作為的思想。我國高等教育方針是“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從中可以看出,這二者在內涵上一脈相承。大學生作為民族的希望,必須正確認識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肩負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重擔。
三、儒家文化有助于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一項基本任務是對愛國主義思想的培養(yǎng)。中華民族富有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tǒng),儒家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精神,即是培養(yǎng)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追求社會的穩(wěn)定與祥和,注意維護社會有序的運行,這也是銘刻在中華民族性格中的一個顯著特征,是中國文化復興和社會振興的力量源泉。
將儒家倫理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資源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可以很好地陶冶大學生的愛國情操,使得高職院校大學生除掌握專業(y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能夠有機會接受儒家文化知識的浸染,學習古圣先賢為國家、民族發(fā)奮自強的精神、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樹立牢固共產主義理想,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終生。通過儒家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使大學生在了解國家歷史的同時,受到愛國主義思想的洗禮,使他們具有堅定的愛國主義思想,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德育新體系。
四、儒家文化有助于處理好高職院校師生關系
思政教育從傳統(tǒng)的灌輸式向現(xiàn)代多層次、綜合式的滲透式教育轉型,滲透到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儒家文化思想,對突出“以生為本”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儒家“仁者愛人”的主張,體現(xiàn)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人的尊嚴,肯定了人的價值。儒家在處理人際關系上主張謙恭禮讓、嚴己寬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和融通是儒家文化最珍貴的基本精神之一,強調待人要溫、良、恭、儉、讓。要做到“忠恕”和“仁愛”,就必須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對象是大學生,他們和教育工作者——輔導員、班主任一樣,處于完全平等地位。高職院校的教師,具體表現(xiàn)在應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用真理說服學生,以言行感召學生,靠情感打動學生??鬃釉唬骸捌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通過努力踐行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典范,可以讓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熏陶。
儒家文化的精髓是我們?yōu)槿酥?,處事之本,是通達事業(yè)必不可少的途徑橋梁,是祖先留下的無比珍貴的財富,我們應該珍惜它,認真學習并一以貫之地踐行下去。我們應當明確,傳統(tǒng)的儒家道德畢竟是在當時封建社會小農經(jīng)濟的產物,是建立在中國封建經(jīng)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基礎上并為之服務的封建倫理。我們可以從儒家的道德條目中得到啟示,根據(jù)國情和校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際國內形勢及學校辦學特色、學生特點,對儒家道德教育進行必要改造,從而設計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行為規(guī)范,落實到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德育上,從而推動高職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具體化,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孫建青.當代中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問題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博士論文,2014.
[2]于夢竹.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碩士論文,2014.
[3]張建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野下的儒家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J].世紀橋,2013(8).
[4]張箏.儒家道德思想對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啟示[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