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潔
摘 要: 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日兩國都使用敬語。日語敬語有些是從漢語中借過去的,兩國敬語有一定的相同之處,也有著較大的差異,分別形成了不同的敬語體系,如今,日語敬語體系甚至更加復(fù)雜。從分類來看,漢語敬語可以分為敬辭、謙辭和禮貌語;日語敬語可以分為尊敬語、自謙語和鄭重語。本文著重分析了中日敬語在實際使用中的異同,旨在讓學(xué)習(xí)者認(rèn)識到這些差異,并加以區(qū)別使用。
關(guān)鍵詞: 漢語敬語 日語敬語 文化差異分析
一、中日敬語使用背景
漢語和日語都有敬語這一語言表達形式,而語言是文化的縮影,敬語的產(chǎn)生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早在封建王朝時期就開始使用敬語,并流傳到日本,日語里有的敬語是從漢語中借來的。但由于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中國在經(jīng)歷了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新中國成立等歷史性的變革后,社會體制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儒學(xué)教育體系徹底崩潰,基于尊卑關(guān)系的敬語詞匯的使用頻率驟降,敬語體系瓦解,而敬語在日本卻得到了發(fā)展和壯大。
敬語的使用規(guī)則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上下關(guān)系,即職位低的對職位高的、年齡小的對年齡長的要使用敬語;二是親疏關(guān)系,即對生人、外人使用敬語,對親近的人、自己人不使用敬語。日本社會中普遍存在著集團意識和內(nèi)外意識,即“ウチ(內(nèi))”、“ソト(外)”之分。所以,親疏關(guān)系這一敬語的使用規(guī)則在日語中應(yīng)用得非常普遍,上下關(guān)系這一原則依照“ウチ(內(nèi))”、“ソト(外)”的不同、使用場合的不同,在日語中是要發(fā)生相應(yīng)的變化的。團體內(nèi)部的人為“ウチ(內(nèi))”,是自己人,是熟悉、了解、不分彼此的對象,而“ソト(外)”則是疏遠、對立、敬而遠之的對象。這種內(nèi)外意識最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敬語的使用。對關(guān)系親近者不使用敬語,對關(guān)系疏遠者或陌生者使用敬語是現(xiàn)代日本人敬語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決定日本人敬語觀的諸多因素中,比起身份地位的高低,人們更重視對方或者話題中出現(xiàn)的人物是否是自家人,是否是同一集團的人,是否是自己的伙伴或同事。也就是說,說話人在面對被視為外人的人講述自家人或自己內(nèi)部的人的行為時,即使話題中的人是自己的上司長輩,也要使用非敬語或自謙的表達方式。反之,如果話題中出現(xiàn)的人物是談話對方的人,即便其比自己身份低或年齡小,也往往要使用尊敬語的表達方式。就像在家庭內(nèi)外關(guān)系上,當(dāng)向他人講起自己的家人時,不使用如“お父さん”、“お母さん”等敬稱,而使用帶有謙稱性質(zhì)的“父”、“母”。但如果話題涉及的人是談話對方的人,即便比自己年幼,也要使用“お子さん/さま”、“お嬢さん/さま”一類的敬稱。
二、中日敬語的基本分類
漢語中的敬語可大致分為敬辭、謙辭和禮貌語三種。
敬辭是表示尊敬禮貌的詞語,多使用敬辭可體現(xiàn)一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常用敬辭有:令尊、令堂:對別人父母的尊稱;令郎、令愛:對別人兒女的敬稱;惠臨、惠顧:指對方到自己這里來;惠存:請別人保存自己的東西;垂問、垂詢:指對方詢問自己;賜教:別人教自己;請教:希望別人指教;高見:指別人的見解;高壽:用于問老人的年紀(jì);高齡:用于稱老人的年齡;高就:指人離開原來的職位就任較高的職位;華誕:別人的生日;賢弟、賢侄:稱呼平輩或晚輩;奉還:歸還;奉勸:勸告;奉陪:陪同;久仰:和對方初次見面;久違:和對方很久不見;包涵:請人原諒;打擾:麻煩別人;拜托:托人辦事。
謙辭與敬辭相對,是向人表示謙恭和自謙的一種詞語。謙辭最常用的用法是在別人面前謙稱自己和自己的親屬。自謙和敬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盡管日常生活中謙辭使用不多,但其精神無處不在。只要你在日常用語中表現(xiàn)出謙虛和懇切,人們自然就會尊重你。常用謙辭有:家父、家尊、家嚴(yán)、家君:稱父親;家母、家慈:稱母親;舍弟:稱弟弟;舍妹:稱妹妹;小兒:謙稱自己的兒子;小女:謙稱自己的女兒;小店:謙稱自己的商店;老朽:老年人謙稱自己;老身:老年婦女謙稱自己;敢問:用于問對方問題;愚見:稱自己的見解;拙著、拙作:謙稱自己的文章;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敝人:謙稱自己;鄙人:謙稱自己;寒舍:謙稱自己的家;犬子:稱自己的兒子;笨鳥先飛: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別人先行一步;拋磚引玉:謙稱用自己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
禮貌語亦稱雅語,是指一些比較文雅的詞語。雅語常常在一些正規(guī)的場合及一些有長輩和女性在場的情況下,被用來替代那些比較隨便甚至粗俗的話語。多使用雅語,能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及尊重他人的個人素質(zhì)。雅語可基本分為感謝語、道歉語和寒暄語三類。如“不勝感激”“承蒙關(guān)照”“多謝”“讓您費心了”等屬于感謝語;“抱歉”“對不起”“不好意思”“請原諒”等屬于道歉語;“您好”“早上好”“再見”“讓您久等了”“請慢走”等屬于寒暄語。雅語的使用不是機械的、固定的。只要你的言談舉止彬彬有禮,人們就會對你的個人修養(yǎng)留下較深的印象。
按照傳統(tǒng)的日語語法理論,根據(jù)談話雙方的年齡大小、級別高低、關(guān)系親疏,日語敬語分為三類,也就是尊敬語、自謙語和鄭重語,我國的日語教科書和語法書一直采用這種分類法。尊敬語是對對方或者話題中出現(xiàn)的人物表示敬意的一種表達方式。除了“いらっしゃる、なさる、おっしゃる”等固有的敬語動詞外,普通動詞可通過敬語助動詞“れる、られる”或敬語句型“お/ご…になる”、“お/ご…なさる”、“お/ご…くださる”直接構(gòu)成尊敬語的表達方式。名詞、形容詞和形容動詞也可通過敬語句型“お/ご…です”來表達對對方或話題中出現(xiàn)的人物的敬意。自謙語是一種以自謙的態(tài)度敘述自己或自己一方人行為來間接地向?qū)Ψ奖硎揪匆獾谋磉_方式。除了“まいる、いただく”等固有的自謙動詞外,普通動詞通常以自謙句型“お…する”、“お…いたす”、“お/ご…申し上げる”、“お/ご…いただく”的方式謙遜地敘述自己或己方人的行為,間接地向?qū)Ψ奖硎揪匆?。鄭重語是通過對話題中的事物內(nèi)容和語句的尾部進行鄭重的表述來表示說話人鄭重其事的談話,并直接表示對聽話人的敬意。使用鄭重語可以保持相互敬重的主客距離,因此它可以使語言表述更委婉,主要通過鄭重動詞“ござる、おる、參る、いたす”和“です、ます”來表現(xiàn)。
三、中日敬語的實際使用異同分析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日本,為了溝通順利,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等很多場合都使用敬語,兩國敬語都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發(fā)展著。從實際使用上看,日語中的敬語不管是在書面語上還是在口語上都有很大的余地可以使用;漢語敬語主要運用在書面語或是莊重嚴(yán)肅的交際場合,口語中或是比較隨意的交際場合使用較少。日語敬語使用頻率比漢語敬語使用頻率更高。具體來講,中日敬語在實際使用中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漢語中的敬語主要通過詞匯手段體現(xiàn),相對而言,日語中的敬語體系比較發(fā)達,除了專業(yè)敬語詞匯以外,還可以通過謂語動詞變形等手段體現(xiàn)。
如簡單的一句漢語“李老師,你也去嗎”翻譯成日語是“李さんも行きますか”,它們對應(yīng)的敬語說法分別是“李老師,您也去嗎”和“李先生も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這句話的漢語敬語表現(xiàn)僅僅是把“你”改成了“您”,而日語中除了將“李さん”改成了“李先生”以外,還將“行きますか”改成了“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漢語的敬謙辭敬語體系較之日語的敬語體系,用動詞的變化完成敬語表現(xiàn)的情況很少,多依靠稱呼或是詞語的變化實現(xiàn)。日語則不同,主要依靠詞語的變形和專業(yè)的敬語詞匯表達敬語的含義。在日語的敬語表現(xiàn)里,還有最關(guān)鍵的一點,那就是敬語動詞的使用必須和稱呼的使用相搭配,很少存在非敬語表現(xiàn)的稱呼和專業(yè)的敬語動詞搭配使用的現(xiàn)象。相對來說,漢語里對此并不作過多要求。
2.在實際生活中,日語的自謙語使用頻率較高,漢語中較少使用自謙語。
如新編日語第二冊書中有這么一段日文對話:
李:もしもし、林先生のお宅でしょうか。
林の妻:はい、林ですが、どちら様でしょうか。
李:私、北京大學(xué)の李でございますが…
林の妻:あ、李さん。しばらく。お元気ですか。
李:ええ、おかげさまで。ごぶさたしております。
林の妻:こちらこそ。今、どちらに。
李:東京です。
林の妻:まあ、いつ日本にいらっしゃったのですか。
李:おとといです。こちらには土曜日までいます。あの、林先生はいらっしゃいますか。
林の妻:あ、今留守ですよ。水曜日には帰って參りますけど。
李:ご出張ですか。
林の妻:ええ、京都で會議がありまして。
李:あ、京都へいらっしゃったんですか。水曜の何時ごろお帰りになりますか。
林の妻:六時ごろには戻ると言っていましたけど。
李:では、水曜日の夜にまたお電話いたします。
林の妻:そうしていただけますか。
李:ええ、では、失禮いたします。
林の妻:ごめんくださいませ。
以上這段日文會話中,畫橫線的部分使用的是尊敬語,畫波浪線的部分使用的是自謙語,可見日語中自謙語的使用頻率較高,甚至超過了尊敬語。
再如下面這段中文對話:在北京國際機場迎接日本客人的情景
小王:您好!西川先生。我是王大年,公司的翻譯。
西川:謝謝您來接我。
小王:請別客氣,路上辛苦了。
西川:一點也不累,很順利。
小王:汽車在外邊,我們送您去飯店。
西川:我還有兩個朋友。
小王:那一起走吧。
西川:謝謝!
這段中文對話中的“您”“請”等都是用來表示尊敬的,“別客氣”“辛苦了”“謝謝”等都可以看做禮貌語(雅語),沒有出現(xiàn)表示自謙的語言現(xiàn)象。
3.漢語敬語中,禮貌語在實際生活中的使用頻率遠遠高于敬謙辭;日語敬語的使用不拘一格,表達形式復(fù)雜多樣。
從上面的兩段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傾向,漢語中禮貌語的使用是比較頻繁的,除了少有的幾個表尊敬的字眼之外,大多數(shù)用禮貌語表達禮貌客氣及對對方的尊敬;日語中尊敬語和自謙語用得都比較多,除此之外,還用到了“です”“ます”“でございます”等鄭重語。
綜上所述,中日兩國雖然都使用敬語,使用習(xí)慣和具體的使用形式卻有所不同,中國學(xué)習(xí)者在學(xué)習(xí)日語敬語的時候,要在了解兩國敬語用法差異的基礎(chǔ)上加以區(qū)別對待,避免受到母語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黃麗瓊.淺說中日敬語[J].科技信息,2008(29).
[2]李春玲.日漢敬語的比較與教學(xué)中的留意點[J].教研探索,2008(6).
[3]劉佳.日漢敬語體系的比較——從語法表現(xiàn)和使用意識的角度[J].四川外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8(1).
[4]?,摤?中日敬語比較[J].麗水學(xué)院學(xué)報,2005(4).
[5]曹春玲.中日兩國敬語的特點與異同比較[J].海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