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秉俠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教會學生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所以我們應該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以及認真鉆研教學理論上動腦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怎樣讓學生心情愉快地掌握抽象的生物知識呢?快樂教學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精美的課堂設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各種人體語言、幽默語言、實物、教具、實驗等進行組織教學,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枯燥乏味的學習過程為快樂的學習過程,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方式。
一、精心設置教學導入語,讓學生以快樂的心態(tài)進入課堂
良好的導課是教師把學生引進興趣大門的重要一環(huán)。教師若能在課堂教學開始時就巧妙列舉與新課密切相關的生活實例,提出學生既熟悉,又不甚知其理,且難以確切回答的問題,給學生創(chuàng)造新的學習環(huán)境,就能激發(fā)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欲望,使學生情緒飽滿地投入到要研究的問題上。如《人類遺傳病與優(yōu)生》一節(jié)可以采取這樣的引入:在大西洋的林索伊斯島上,住著300多戶居民,他們喜歡月亮,怕見陽光,因此人們稱他們?yōu)椤霸铝僚畠骸保蚝卧??原來該島居民由于近親結婚而使大多數(shù)后代都患上了白化病。白化病是怎樣遺傳的呢?此類遺傳病又有什么特點呢?學生對其中的道理似懂非懂,而此時,又急欲想知道,在學生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之時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選用這樣的實例,對啟迪學生思維十分有益,而且整個引入緊扣教學目標,可以一路開展。如設計“減數(shù)分裂”一節(jié)的導語為:先給學生展示精子、卵細胞及受精作用的過程,提出精子和卵細胞是如何產生的?是否通過有絲分裂的方式?如果是,會產生怎樣的后果?學生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這就為本節(jié)課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在學習“遺傳變異”時,用武松與武大郎的身材來比較,為什么同父同母所生卻有如此大的差別呢?學生立即活躍了起來。生物教師在設計每一節(jié)課的導言時,不能簡單用教材中的引言,要想方設法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如農村學生對田野生活有體驗,教師就要利用這些生活體驗,尋找學生生活細節(jié)作為切入點,引起學生的共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以快樂的心態(tài)進入新課學習。
二、提高語言魅力,用幽默感染學生
生物教學中,教師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感染和吸引學生,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正如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所說:“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痹S多教師感到概念和理論教學枯燥、抽象。其實,只要具有幽默感,做到“雅俗結合”,用風趣的語言、材料和與眾不同的思維,就能將繁重沉悶化為輕松活躍,將繁雜化為簡潔,將單薄變?yōu)樨S富。我了解到有少數(shù)男生常懷著好奇心偷偷地學抽煙,怎么教育學生呢?在介紹細胞癌變時,我一本正經地對同學們說:“抽煙有兩大好處:一是煙草的營養(yǎng)豐富。燃燒的煙草中含有4000余種物質,其中有一氧化碳、砒霜、焦油和尼古丁等。二是抽煙可成為醫(yī)學專家。實踐出真知,抽煙可親身體會氣管炎和肺氣腫,還可以與癌癥交朋友,因為煙草所含物質中,至少已有43種被確認為致癌物了!”這樣,將急切之意化為蘊藉之語。試想,如果只是聲色俱厲地訓斥或和顏悅色地開導,會有幽默的教育效果好嗎?
三、運用實驗手段喚起思考,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快樂
生物學是一門研究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其實驗過程的教學極其重要。今天,生物實驗課的教學目的不僅是傳授學生知識,更主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即不僅要學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不僅要使學生學會已有知識,而且要學會動手動腦收集、加工知識,學會自我增長知識和生產知識。生物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能力十分重要的途徑,因此應重視生物學中的實驗教學。例如,學習“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時,先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意大利科學家斯帕蘭札尼的實驗:將肉塊放入小巧的金屬籠內然后讓鷹把小籠子吞下去,過一段時間,實驗結果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實驗結果?引出酶有什么作用的問題情境,課堂教學中利用這些經典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一些新穎、奇特的實驗現(xiàn)象更能給學生以強烈的感觀刺激,于是產生積極的情感反應。同時,在生物新課程課堂教學中,可以將驗證性實驗變?yōu)樘骄啃詫嶒?,從?chuàng)設問題情境入手,讓學生提出假設,假設是否正確,學生渴望求得答案,這時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進行探究,通過實驗進行分析,糾正錯誤假設,得出正確結論。在學習“影響酶活性的條件”時,先提出環(huán)境條件的改變會不會影響細胞內酶的活性呢?讓學生提出想探究的問題,小組討論這些問題有沒有探究的價值,能不能通過探究找到答案,再由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實驗并得出結論,最后與其他小組交流討論探究的過程和結論,提出新問題。利用這樣的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積極進取的學習動機。
總之,面對生物新課程帶來的新理念,教學的涵義、手段等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快樂地參與學習,有利于發(fā)揮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感知、記憶、思維等心理活動處于高度活躍狀態(tài),在張弛有度、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中獲取知識,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