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彤
【摘要】微博的出現,改變了新聞傳播方式,這對傳統(tǒng)媒體來說,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通過微博對新聞傳播影響的研究,可以讓我們更加理性的對待微博中的“新聞”,也可以讓傳統(tǒng)媒體從微博中吸收長處,完善自身。
【關鍵詞】微博新聞傳播媒體
近年來,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使得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信息的采集、整理到傳播媒介的選擇,都發(fā)生了革新,微博、微信、QQ等社交網絡的興起,更是對新聞傳播形成了巨大沖擊,其中尤其是微博的廣泛使用,可以說是開啟了一種新的傳播方式,大大加快了傳播效率,讓傳統(tǒng)媒體面臨巨大挑戰(zhàn),同時也是傳統(tǒng)媒體轉型的契機。傳統(tǒng)媒體面對來自微博等新媒介帶來的沖擊,既不應該“對抗”,也不應該“妥協”,而應是取微博之長,避微博之短,合作與雙贏才是媒介融合的目的,也是在web2.0時代背景下傳統(tǒng)媒體謀求自身變革發(fā)展的新方向。
微博,即“微博客”的簡稱,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的平臺。從“微博”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微博是以“信息”為核心,我們既是信息的發(fā)布者、傳播者,也是它的接受者,這既加快了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也擴大了新聞的影響力。當然,微博對于新聞傳播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這幾點上,本文將從三個角度來分析微博對新聞傳播的影響,從而探究媒體如何與微博實現共贏。
一、微博對媒體的影響
1、對新聞制作的影響
(1)新聞線索。如今的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通過移動設備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換,而人們也越來越愿意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分享在自己的微博中,每一個人都成為了新聞的“臨時現場記者”,這不僅增強了新聞的及時性,還使微博中的信息量十分龐大,而且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信息的采集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微博成為了新聞線索匯聚的平臺。尤其是對于突發(fā)事件的報道,微博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微博就是“7·23動車事故”最早的信息源,充分反映了在web2.0時代微博對新聞傳播的影響。
微博讓新聞線索以最快的速度呈現在公眾眼前,而傳統(tǒng)媒體的記者、編輯則可充分利用微博提供的便利,“守好微博這片陣地”,發(fā)揮新聞工作者的新聞敏感性,對微博提供的各類新聞加以甄別判斷,選擇有新聞價值的信息加以報道。
(2)記者采訪。傳統(tǒng)的新聞采訪是記者為取得新聞材料而進行的觀察、調查、訪問、記錄、攝影、錄音、錄像等活動,通常情況下,需要記者與采訪對象面對面的交流。而微博的出現,使記者的采訪方式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記者可以通過移動終端與采訪對象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評論來了解公眾的態(tài)度、看法?,F在微博上流行的“微訪談”,是一種新型的采訪方式,通過微博完成整個訪談過程,打破采訪活動的時空限制,而且實現了采訪對象與受眾的互動。
(3)新聞編輯。“微博達人”們?yōu)榱嗽黾幼约旱姆劢z量,也為了自己的微博更具有影響力,在140字的限制下,發(fā)布消息時可謂是“煞費苦心”,努力用最吸引人的方式將信息內容準確的表達出來,這在某種程度上就可以讓記者、編輯省去了許多工作,并且為記者、編輯提供了多樣的角度與思路。與此同時,人們在微博上發(fā)布內容時,更多的是自己所見所聞或親身經歷的事,并通過自己的話語將事情描述出來,這就在一定程度讓新聞更加貼近生活,也更具現場性、真實性。微博對新聞編輯的這些影響,使今天的新聞更加“草根”,也更加符合“新聞為受眾服務”這一理念。
這就需要我們的報紙編輯、網站編輯,要重視微博內容,對微博中的新聞信息加以整理,使傳統(tǒng)媒體傳遞出來的信息兼具專業(yè)性、通俗性。
(4)媒介選擇?!拔⒉┑膫鞑ゼ皶r廣泛、內容充實細化以及受眾參與程度高等優(yōu)勢,使其逐漸成為網民獲取新聞時事、自我表達、人際交往以及社會參與的重要媒介”①,微博成為一種新的新聞傳播媒介,其便捷性、廣泛性使微博的影響力增大,甚至有時候可以輕易的調動公眾情緒。微博作為一種傳播媒介所具有的獨特優(yōu)勢,讓許多媒體在傳播媒介的選擇上不得不重視微博這一新媒介。例如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為了提高自己的傳播效率、增強自身的影響力并迎合受眾的需要,利用微博來進行新聞信息的傳播以及自身的宣傳推廣和品牌形象的建立,這也正是媒介融合的一個重要方面。許多報紙、電視臺都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在加強信息傳播的同時,也增強了與受眾的互動,及時了解受眾的需求,以不斷改進自身,服務受眾。
2、對新聞攝影、攝像的影響
人們在發(fā)微博時,經常會附上一張圖片或一段錄音、錄像,這對傳統(tǒng)的新聞攝影、新聞攝像帶來了挑戰(zhàn)。微博使普通用戶有了成為“攝影記者”的可能性,雖然普通用戶的圖片、錄像在質量上無法與記者相比,但在某種程度上,用戶提供的現場圖片、錄像成為了對新聞攝影、錄像工作的一個有益補充。而且,普通用戶自己拍攝的圖片或者錄制的影像,可能會讓受眾覺得更加真實。尤其是當有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許多現場畫面都是普通用戶提供的,還有就是近年來曝出來的“反貪類”圖片、錄像,都是先在社交網絡瘋狂轉載,進而引起公眾注意、媒體關注以及政府的介入。
現在,很多網站、電視等媒體都開始采用微博圖片、錄像,來豐富新聞素材,吸引受眾。這是媒介融合的另一個表現,即記者對微博中的多媒體信息加以篩選整理,并為己所用。一方面為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制作提供了一種新手段,另一方面,也對我們的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專業(yè)要求。
二、微博對“新聞”本身的影響
1、新聞內容
現代社會,每個人接收的信息和對信息的需求都是極具個性化的。而由人組成的社交網絡,如微博就匯聚了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涉及范圍廣,即便是針對同一個事件也會有很多不同的角度,這就使得新聞內容不再僅僅是“國家大事”,也出現了許多可能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還會形成許多“意見沖突”,但這恰好有利于新聞趨向客觀、公正?!拔⒉┑挠脩舨粌H接受并發(fā)布個性化定制信息源,并擁有對信息組織轉發(fā)的決定權,這樣就制定了信息流動的新秩序,實現了海量信息的新組織”②,微博對新聞信息的這種處理,使引起公眾注意的新聞內容更加貼近百姓生活。
2、新聞形式
微博的140字限制,使微博中的“新聞”有其獨具一格的形式特點。如篇幅短小、通俗易懂,語言生動活潑,針對時事有時充滿諷刺、調侃意味,這對我們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寫作有很大的借鑒意義。新聞寫作不能拘泥于原有的新聞文體,要順應時代潮流,根據受眾需求來改革新聞文體,推動新聞寫作的發(fā)展。同時,微博在發(fā)布信息時更注重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多媒體形式,更好地滿足受眾需求。
3、新聞價值
新聞價值具有時新性、重要性、顯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特點,微博在這些方面體現得更為明顯。首先,微博能先于其他媒體發(fā)布現場新聞,這就使微博的信息更具時新性;其次人們之所以愿意將所見所聞分享到微博上,說明信息一定具有趣味性或者重要性,更符合普通大眾的審美。
三、微博對受眾的影響
首先,微博改變了受眾傳統(tǒng)的視聽習慣。微博是報紙、廣播、電視和雜志的“融合體”,兼具多種媒體的功能,且人們不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接受、發(fā)布信息。這對我們傳統(tǒng)媒體提出了挑戰(zhàn),要求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質量要提高。
其次,微博是一個互動平臺,使得受眾不再單純是接受者,很多時候成為了信息的制造者,增強了受眾的參與感。這就要求我們的傳統(tǒng)媒體應該建設相應的互動平臺,注重與受眾的互動,并重視受眾的反饋。
以上,從微博對媒體、新聞本身以及受眾三個角度分析了微博對新聞傳播的影響,探尋了傳統(tǒng)媒體應該如何取微博之長。但是,微博對新聞傳播也有著負面影響,如目前的國內微博沒有建立起完善的監(jiān)管系統(tǒng),用戶隨意發(fā)布信息,容易誤導公眾,同時,微博中的新聞多呈“碎片”形態(tài),不能滿足受眾想要深入了解的需求等。傳統(tǒng)媒體應該取微博之長,避微博之短,實現與微博的合作與共贏?!?/p>
參考文獻
①張浩、吳志梅,《微博對新聞信息傳播的影響探析》[J].《才智》,2011(10)
②白曉晴,《微博應用于新聞傳播的優(yōu)勢與意義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0(13)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yè))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