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 要: 小學生活潑好動,結合他們的這一性格特點,教師要努力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使知識傳授的過程變得更加輕松、愉悅,師生之間情感得到有效溝通,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啟迪學生的智慧,幫助他們完成性格的塑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常采取的有感想式教學、質疑式教學、討論式教學、表演式教學、競賽式教學等。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教學方式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性格都較為天真活潑,他們愛玩愛動,有著充沛的精力和強烈的求知欲,對所有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語文是一個兼容性較強的學科,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各種知識和技能充斥其中。學生的特點和學科的特性都促使小學語文走上了“多樣化”教學的道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二者有機結合,找到最契合的一點,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要想實現(xiàn)有效教學,教師就要注意從知識的傳授和學生的情感、智慧、性格、習慣等方面進行培養(yǎng),通過多方面的綜合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語文課堂是主要的陣地,也是小學生習得知識的基礎。教師要對各種教學方式進行深入研究,精心設計學生感興趣的、適合學生發(fā)展的、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方式。
一、利用感想式教學增加學生的個人體驗
感想式教學就是要讓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對文章產生思考,它可以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我們經常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并由此展開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過程要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規(guī)律,感想式教學是與這一規(guī)律相符合的。在新課學習之初,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的題目進行想象,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文章內容的猜測與看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所說找到教學的切入點,從而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當一篇文章的學習完成后,教師還可以再讓學生談談感想,看看學生所學是否有收獲,他們的思維是否得到了拓展。這樣做不僅能夠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夠使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增多,使語文課的學習內容得到延伸和豐富。有些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強,經常會對課文內容產生一些獨特的見解,有人甚至會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見。對于那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收獲,復述所學知識即可。
如教學《成全一棵樹》時,筆者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有人分析了“母親”的做法,有人分析了“孩子”的心情,最終學生在套路交流的過程中明白了:是孩子那種堅強樂觀、勇于面對挫折的態(tài)度成全了他自己。在感想式教學的幫助下,學生的心靈得到了滋潤,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徹。
二、利用質疑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
質疑式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在問題中習得知識,利用問題的思路對語文教學進行調整。在質疑式教學中,我們對課堂教學的側重點由教師的教轉移到了學生的學。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提出問題的人是教師,由教師對本課的重點和應該注意的地方點出來,而質疑式教學則是讓學生自己去教材中找問題,經過思索,自己提出問題。學生的質疑是自由的,他們的問題可以天馬行空,五花八門,這就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很容易就被激發(fā)出來。
如學習《窮人》時,筆者鼓勵學生對本課的學習提出見解,有什么問題都可以提出來。有的學生提出了思想方面的問題,有的提出了與寫作技巧相關的問題,有的則是對某些字詞理解不透徹的問題。有了質疑,學生就有了主動獲取知識的欲望,就會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經過筆者的引導,學生的提問變得更貼近主題,分析和討論的內容更加深入,不僅完成了知識學習,還鍛煉了口語能力,獲得了和諧的、長期的發(fā)展。
三、利用討論式教學激活學生的思路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利用討論幫助學生理順思路,使他們的思維能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在學生的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把握住重點,防止學生進行毫無目的的討論,也要幫助學生尋找討論的主體與資料,避免學生無話可說。實施討論式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利用簡單的知識進行導入,打開學生討論的局面。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的關鍵,讓學生圍繞關鍵問題進行討論,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問題得到最有效的解決,提高討論的效率。二是要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思想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層層深入地進行討論,并在討論過程中使問題得到解決。如教學《紹興的船啊紹興的橋》時,有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作者為什么要在第二自然段寫坐船的規(guī)矩呢?寫上下橋的規(guī)矩是想表達什么思想?筆者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學生在討論中得出結論:利用上下橋的描寫能夠讓我們對水鄉(xiāng)孩子的成長經歷有詳細的了解,明白規(guī)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討論式教學能夠使學生的思維、閱讀、口語表達三者共同發(fā)展,相互結合,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四、利用表演式教學讓學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表演式教學是學生在結束了課文的學習之后所展開的理解與鞏固活動。表演式教學需要學生在深入了解文章的基礎上對課文進行改編,可以是小故事、小話劇,也可以采取載歌載舞的形式,并對改編后的內容進行表演。這種教學方式因為能夠使學生親身參與,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與趣味性。同時,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生需要用大量時間準備人物、劇情、道具等。學生表演的呈現(xiàn)方式很多,有的是直接再現(xiàn)課文,有的是對課文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學生對于表演和改編有著濃厚的興趣,為了做得更好,他們必須認真閱讀課文,從課文的中心內容出發(fā)進行合理的想象與構思。由于閱讀是學生自覺進行的,他們的閱讀效率是平時被動閱讀的很多倍,他們的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從中收獲了很多快樂。
五、利用競賽式教學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競賽式教學是在課堂上開展的搶答活動,它要求學生認真閱讀,通過自學理解課文,并由教師對課文內容進行點評,決定競賽的方式。在競賽式教學中,教師要從三個方面做起:一是要結合所學內容編制搶答題目;二是要對學生的自學進行指導;三是要鼓勵所有學生都參與到競賽中,為他們創(chuàng)造參賽的機會。競賽是一種方法,不是目的。教師要圍繞課堂教學的目標展開活動,切不可將目光放在競賽的勝負上,要利用競賽使學生受到鼓勵,樹立學習自信心,享受成功的快樂,從活動中獲得歡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語文教學的方式是豐富多樣的,由教學內容決定,并為教學內容服務。我們要防止一味追求變換教學形式,耍花架子的弊病,結合不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以求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