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端景
摘 要: 在新課程推動下,高中新教材實驗內容的更新和擴充及教學要求的明確和提高,生物實驗題作為每年高考必考的主要題型,賦分值大且區(qū)分度高,是高考生物復習的重點和難點。近年來實驗高考試題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能力考察,包括理解能力、實驗探究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本文針對近年生物實驗題的??碱}型,從知識與技能的結合點探討解題技巧,配以典型例題加以分析,幫助學生有的放矢、對點作答完成生物實驗題。
關鍵詞: 生物實驗題 常見題型 解法探討
一、常見實驗題考點一:分析題干,確定實驗變量
生物實驗題中變量的確定一般不會太難,明確實驗三變量內涵是解題的關鍵。
例題1:某生物興趣小組開展DNA粗提取的相關探究活動。小組成員分別選用花菜、辣椒和蒜黃為材料,并將每樣等量分成兩組后分別放置在20℃和-20℃條件下培養(yǎng),再分別進行DNA粗提取。提取后每組的DNA用二苯胺進行顏色鑒定,比較溶液的顏色深淺,結果如下表:
(注:“+”越多表示藍色越深)
(2)該實驗的自變量是?搖 ?搖?搖?搖,因變量是?搖?搖 ?搖?搖,無關變量有?搖?搖 ?搖?搖(寫出2種即可)
根據實驗變量的3個含義,可以這么理解:自變量——實驗人員明確目的,有意為之改變的變量,如此題中“不同材料和不同保存溫度”都是我們設定的,都是自變量;因變量——能夠具體測量的指標或者能直觀觀察到的現(xiàn)象,如此題中“DNA提取量(溶液的顏色深淺)”;無關變量——從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分析,即不是人為設定的,但會影響實驗過程和結果的變量,如所用儀器的規(guī)格大小,植物的新鮮程度等。
二、常見實驗題考點二:擬定課題名稱
解題思路:分清實驗類型,明確實驗目的。如果是驗證性實驗,那么實驗目的一般直接在題干中直接體現(xiàn)。課題名稱一般需結合實驗原理。常用格式:驗證……(因)對……(果)的影響或關系,有時需要闡述具體的影響或關系(例題2)。若是探究性實驗,則實驗目的一般沒有直接體現(xiàn),需把題干中提出的問題陳述出來,實驗課題必須體現(xiàn)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系和實驗目的。常用格式:探究……探究……(因)對……(果)的影響(或關系)。(例題3)
例題2:為了驗證某大豆品種的矮化特性與赤霉素的含量有關,請用所給實驗材料,完成下列實驗步驟并回答下列問題:
(1)請擬定該實驗的課題名稱:
通過此題的關鍵詞“驗證、矮化特性、赤霉素的含量”,判定此題是驗證性實驗題,赤霉素的含量是此題的“因”,“矮化特性”是此題的果,所以此題參考答案為:驗證赤霉素對某大豆品種的矮化特性具有抑制(解除)作用。
例題3:為了解酒精對細胞的毒害作用,某研究性學習小組開展了探究實驗……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⑤實驗結果如下:
同理,通過此題關鍵詞“探究實驗”及圖表分析,得出“酒精溶液濃度”是此題的“因”,而“平均成活率”是此題的“果”,所以根據套路得出本實驗的課題名稱是:探究不同的酒精溶液濃度對細胞成活率的影響。
三、常見實驗題考點三:補充實驗步驟
此類題型有相應的套路,實驗步驟的一般順序如下:
步驟1:材料器具的準備。包括分組、編號、無關變量處理等,注意針對不同材料的語言表述稍加處理,例如:①植物:“長勢相同、同種”;②動物:“生長發(fā)育狀況相同、同性別”;③溶液:“大小相同的試管(或其他器具)”、“加入等量適宜濃度的某溶液(或已知濃度)”。
步驟2:進行實驗處理,需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例如:甲組……(施加實驗變量,如加入適量某濃度的溶液、飼喂……注射……);乙組……(施加等量作為對照的處理或不做處理)。
步驟3:培養(yǎng)(或處理)、觀察現(xiàn)象或記錄數(shù)據。實驗基本是將兩套(或多套)裝置放在相同且適宜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或其他相同方法處理),一段時間后觀察,做好記錄(計算出平均值)。注意:檢測指標(實驗結果)一般為因變量,可分兩種:可操作性的觀察指標或具體的測定指標。
例題4:為了驗證甲狀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試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動量為觀察指標,根據給出的實驗材料和用具,設計實驗步驟,預測實驗結果,并做出分析。
(1)材料和用具:日齡相同、體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兩組,甲狀腺激素溶液,蒸餾水,
灌胃器,耗氧量測定裝置,小動物活動測定儀等。
(實驗提示:給藥途徑為每日灌胃,給藥劑量和儀器操作不做要求,室溫恒定。)
(2)方法與步驟:?搖?搖?搖?搖?搖?搖。
(3)結果預測與分析:?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題意分析:根據解題套路,得出相應答案如下:
①將日齡相同、體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分為兩組并分別標記為甲組和乙組,然后分別用耗氧量測定裝置、小動物活動測定儀測定與記錄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動量。
②設置實驗組(有單一變量)和對照組(無單一變量):每日用灌胃器給甲組大白鼠灌喂甲狀腺激素溶液,給乙組大白鼠灌胃等量的蒸餾水,飼養(yǎng)一段時間。
③定期測量與記錄甲、乙兩組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動量。
四、常見實驗題考點五:改錯題
無論什么實驗題都要遵循基本準則,所以該類實驗題可以用以下步驟檢查:
1.檢查實驗原理、原則:檢查是否遵循實驗原理;檢查是否遵循實驗設計原則,如有無對照實驗,看實驗是否遵循單一變量原則。
2.檢查實驗過程:有沒有科學性錯誤、是否違背實驗原理、語言文字表達是否應用專業(yè)術語,一定要避免方言、俗語在答案中出現(xiàn)。
3.檢查實驗器材:是否“物盡其用”,一般情況下,題目所給的器材都有用,除特殊說明外不允許額外添加實驗器材。如有的題目給的材料是“生理鹽水”,那么我們答題的時候就要考慮這“生理鹽水”是單獨使用還是用來配置相應的藥劑。
4.檢查實驗結果是否合理:一般情況下實驗結果要符合實驗原理,驗證性實驗一般只有一種結論,而探究性實驗可能有多種結論,都需要與實驗目的相對應。
例題5: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其中影響種群基因頻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選擇、基因突變、基因重組、遺傳漂變等。某中學生物研究小組為探究人工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是否有影響,選擇純種長翅果蠅和殘翅果蠅進行實驗。已知果蠅的長翅(B)對殘翅(b)為顯性,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實驗過程如下:
①選擇一只純種雄性長翅果蠅與一只雌性殘翅果蠅進行雜交,獲得子一代雌雄果蠅;
②讓子一代果蠅連續(xù)自由交配5次,同時在每一代中都除去殘翅果蠅;
③當子六代所有長翅果蠅自由交配后,統(tǒng)計子七代中長翅果蠅和殘翅果蠅在種群中的百分比;
④根據殘翅果蠅的百分比計算出B、b基因在種群中的基因頻率,得出結論。
請分析回答:
(1)該實驗過程的設計是否科學?請說出你的理由。
(2)若讓你對此實驗過程進行改進,請設計出改進后的步驟。
①選擇一只純種雄性長翅果蠅與一只雌性殘翅果蠅進行雜交,獲得子一代雌雄果蠅;
②將F1分成甲、乙兩組,讓其分別?搖?搖?搖?搖?搖?搖;
③當F6分別自由交配后,分別統(tǒng)計?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④根據甲、乙兩組中殘翅果蠅百分比,分別計算出?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3)請預期這種人工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的影響。
題意分析:
本題是比較典型的實驗評價題,根據解題套路從以下5個方面考慮:
①看有無對照實驗,如果有,看對照實驗的設計是否合理:本實驗無對照實驗。此實驗應該分為兩組,甲組無人工選擇,乙組有人工選擇。
②看實驗是否遵循單一變量原則:本實驗沒有對照實驗,不存在果蠅生活條件差異這項內容,所以沒有單一變量。
③看實驗步驟的順序是否合理,步驟是否完整:不合理、不完整。應該對甲組不進行人工選擇,讓子一代果蠅連續(xù)自由交配6次,統(tǒng)計子七代中長翅果蠅和殘翅果蠅在種群中的百分比;根據殘翅果蠅的百分比計算出B、b基因在種群中的基因頻率,得出結論。
④看是否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實驗結果的檢測和記錄:正確。
⑤看對實驗結果的預測與分析是否合理:本實驗不合理,不能得出實驗結論。實驗結果應該分別統(tǒng)計甲、乙兩組子七代中長翅果蠅和殘翅果蠅在種群中的百分比,根據甲、乙兩組中殘翅果蠅的百分比,分別計算出甲、乙兩組中B、b基因在種群中的基因頻率,比較得出結論。
【參考答案】(1)不科學,沒有對照實驗。(2)②連續(xù)自由交配5次,同時將乙組在每一代中都除去殘翅果蠅;③甲、乙兩組子七代中長翅果蠅和殘翅果蠅在種群中的百分比;④甲、乙兩組中B、b基因在種群中的基因頻率,比較得出結論;(3)這種人工選擇將導致B基因的頻率增大,b基因的頻率減小。
五、常見實驗題考點四:描述(或預測)實驗結果,總結實驗結論
首先要明白實驗結果和結論如何區(qū)別?實驗結果一般為因變量,可分兩種:可操作性的觀察指標或具體的測定指標。實驗結論要針對實驗目的闡述。
1.在驗證性實驗中,實驗結果和結論是“預料之中”的,對應實驗目的。
例題6:為了驗證甲狀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試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動量為觀察指標,根據給出的實驗材料和用具,設計實驗步驟,預測實驗結果,并做出分析。
(1)材料和用具:日齡相同、體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兩組,甲狀腺激素溶液,蒸餾水,灌胃器,耗氧量測定裝置,小動物活動測定儀等。
(實驗提示:給藥途徑為每日灌胃,給藥劑量和儀器操作不做要求,室溫恒定。)
(2)略
(3)結果預測與分析:?搖?搖?搖?搖?搖?搖?搖?搖?搖。
結果預測與分析:
實驗目的中有“驗證……”因此本實驗是驗證性實驗,結果和結論只有一種情況。
實驗結果預測:未給甲狀腺激素時,甲、乙兩組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動量相近。給甲組大白鼠甲狀腺激素后,其耗氧量和活動量均大于乙組。
結果分析:甲狀腺激素能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內物質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從而使耗氧量和活動量加大。
2.而在探究性實驗中,由于實驗結果有多種可能性,且一個結果對應一個相應的結論,因此結果和結論也是多個。
例題7:現(xiàn)有一種植物種子,已知它的萌發(fā)與水分、溫度、氧氣有關,但不知道其萌發(fā)是否與光照有關,為探究光的有無對該植物種子萌發(fā)的影響,請你根據相關實驗材料設計實驗并得出結論。
結果預測與分析:
(1)確定實驗目的。題目中有“探究”字眼,由此可確定本實驗是探究性實驗,實驗的目的是探索光的有無對該植物種子萌發(fā)的影響。實驗結果和結論不是唯一的。根據題意,可以設置成A組(黑暗)與B組(有光)兩組,通過比較兩組種子的萌發(fā)量得出本實驗可能的結果及相應結論:①A組(黑暗)萌發(fā)率高于B組(有光),說明光照對該種子的萌發(fā)有抑制作用。②A組(黑暗)萌發(fā)率低于B組(有光),說明光照對該種子的萌發(fā)有促進作用。③A組(黑暗)萌發(fā)率與B組(有光)相差無幾,說明光照對該種子的萌發(fā)無關。
總之,解答實驗設計題,首先要認真審題,理清題目要求;其次,遵循實驗設計原則精心設計實驗步驟;再次,綜合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學生如果能熟練地把握此類實驗設計題的要點,就能駕輕就熟地掌握實驗設計類試題的解題方法,當再次遇到新情境實驗設計題時也能靈活變通,理清解題思路,取得好成績。
參考文獻:
[1]鄒小艷.高中生物實驗設計題的解題思路.
[2]趙正根,邱海平.高中生物常見實驗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