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芳
所謂學困生,就是指“智力發(fā)展正常、無感官障礙,但其學習成績明顯低于同年級其他同學,不能達到預期教學目的的學習個體”。學困生的成因跟許多不良因素的影響有關,包括學校、家庭、社會諸多方面的不良影響及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習習慣等,既有智力啟蒙方面的問題,又包含師德問題,尤其是啟蒙教師的教育問題。它提示我們學困生的形成有各種復雜的背景原因,警示教育工作者要增強自身的責任感、使命感與迫切感。孩子的未來關系到家庭乃至祖國的未來,作為教師,我們是不可能放棄他們的,也不允許放棄這些所謂的“差生”。教育者不能使他們成為家庭、社會的負擔,而應正確地對待他們、幫助他們、用愛心感化他們,使他們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
我在多年教學中積累了一些有關學困生轉(zhuǎn)化工作的心得體會,現(xiàn)總結(jié)經(jīng)驗,即根據(jù)學生的各自特點,采用正面教育、耐心引導的方法,促使學困生向良性的方向發(fā)展,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深入了解,真誠理解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要做好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工作,就必須了解學困生。首先,要深入了解造成學困生落后的原因。學生的智力原因所占比重較小,大部分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往往與家庭教育因素密切相關。教師要全面了解這些學生的家庭情況,才能在以后的轉(zhuǎn)化工作中更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其次,學生不同的愛好、稟賦、傾向,造成學生不同的發(fā)展程度和發(fā)展特點。教師只有對學生的這些特點加以全面了解,才能制訂較好的轉(zhuǎn)化方案,因材施教,取長補短,轉(zhuǎn)化工作效果更明顯,成效更大。再次,學困生普遍具有自卑心理和行為習慣難以矯正的特點。教師要在深入了解的基礎上,真誠理解學生,真誠對待學生。教師既要有嚴父式的家長形象,對他們從嚴要求,指出他們的不足,提出明確要求,又要用慈母般的家長心理去理解他們,關心他們,表揚他們?nèi)〉玫拿恳稽c小進步,循循善誘,讓他們在曲折前進中將學困生的帽子與心理拋在腳下,找準人生的坐標,勇往直前。初二學期,我發(fā)現(xiàn)班級有幾名“特殊”的學生,一位名叫王之軒,一位名叫李宇,還有一位名叫張鵬,這三名學生在教室里總是坐立不安,下課后常跟同學吵嘴打架,鬧得班級不得安寧,基本是上課不聽,課后作業(yè)基本不做,自己不學,還影響別人。后來我通過深入調(diào)查了解家庭情況,才得知三位學生的真實情況,一位是家中出現(xiàn)變故,父母雙亡,兩位是因父母早早離婚造成從小無人管教,導致他們的學習習慣差,成績差,更談不上學習興趣了。我知道了他們的處境,就從學習生活方面入手,像父母一樣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常常找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和他們做朋友。告訴他們從現(xiàn)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讓他們擺脫自卑心理,激勵他們沖破困難、團結(jié)同學的信心,使他們得到父母般的關愛感,做他們的貼心人。人心都是肉長的,學生在我的感化下,從點滴做起,幫助同學,努力學習,對他們的點滴進步我給予及時表揚。他們在快樂中成長,在快樂中進步,在進步中找到學習的快樂。
二、充分信任,循循善誘
根據(jù)學困生的心理特點,我們在做轉(zhuǎn)化工作時,不能持有偏見,而要充分信任他們,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予肯定,使他們心理上得到滿足。教師要適時地、不斷地鼓勵他們把這些閃光點發(fā)揚光大,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做一名全面發(fā)展的中學生。在做轉(zhuǎn)化工作時,我們不能做高高在上的說教者,而應成為他們可依賴、可信任的朋友。在工作中應與他們多接觸,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幫助,感受到自己在班集體的重要地位,增強他們的集體觀念,這樣能樹立起“我能行”“我也行”的觀念。我們班有一個學生趙勇,原是一個學習品行都較為不好的同學,通過接近,深入了解他是個自制力差,但自尊心強,并在班中有一定號召力的學生。經(jīng)我耐心教導后,大膽安排他做本班的勞動委員,負責班級衛(wèi)生,由于他責任心強,工作努力,班級的衛(wèi)生工作蒸蒸日上,他的工作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我再及時加以表揚,逐漸地引導他自覺地轉(zhuǎn)化,得到褒獎的他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工作及學習中,期末考試成績有了明顯進步,進步帶來的成就感促使他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他也慢慢改掉自身的缺點,成為班級的優(yōu)秀學生,優(yōu)秀班干。
三、密切配合,落實措施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實現(xiàn)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必然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除了內(nèi)因外,還需要外因的作用。首先是發(fā)揮師生的幫教力量。教師除了要自己直接教育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骨干,讓學生骨干幫助學困生,由于他們朝夕相處,并了解情況,安排內(nèi)容,指導方法,及時總結(jié)表彰。其次要充分挖掘家教的潛力。學困生家長怕進校門,怕見教師,因此教師必須主動與家長聯(lián)系,共同研究制訂轉(zhuǎn)化方案,互相聯(lián)系,互相督促。教師要及時向家長通報其子女取得的每一點成績,使學困生轉(zhuǎn)化得到家長的進一步支持和配合,達到轉(zhuǎn)化的目的。再次是必須重視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教師應努力爭取社會的支持,經(jīng)常與村委、居委會等基層組織取得聯(lián)系,形成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密切配合的教育體系,讓學生生活在健康的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健康發(fā)展。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深深體會到對待學困生,要使他們進步,成為好孩子,重要的是要熱愛他們、親近他們,看做是自己的孩子和朋友,悉心地護理,做他們的貼心人,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學習,為他們排憂解難,用愛融化他們心中的“冰”,溝通師生感情,從情入手,以自己的親切、和善,架起師生友誼的橋梁。對待學困生要有“五心”,即“信心、關心、誠心、耐心、愛心”。要正確對待,耐心等待,要反復抓、抓反復,使他們真正成為尊師守紀、助人為樂、熱愛科學、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從集體的溫暖中感受到愛心的教育,增強人際信任感,使美好的志向成為努力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成為一個真正有意志的人,為祖國爭光的國家棟梁。愛心,能融化學困生的“冰心”,使其燃燒,變成無盡的熱動能,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