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英海
集體輿論,就是班級中占優(yōu)勢的,為多數(shù)人贊同的言論和意見。它以議論、褒貶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體的動向和集體成員的言行,成為個人和集體發(fā)展的一種力量,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一個班形成了正確輿論,能使班集體更加團結(jié),更加富有朝氣,更能幫助每個成員健康成長。我經(jīng)常注意班上學生輿論的傾向,樹立正確的輿論,集體輿論的作用往往比教師個人力量大得多,也有效得多。
班風是班集體中長期形成的情緒上、言論上、行動上的共同傾向,是班級特有的一種風氣。因此,班內(nèi)要注意培養(yǎng)正確的集體輿論,善于引導學生對班級生活中一些現(xiàn)象進行議論、評價,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現(xiàn)象有人抓”的風氣。
優(yōu)良的班風要靠正確的集體輿論來支持,優(yōu)良的班風一旦建立起來,本身就是強大的集體輿論。為形成正確的輿論和培養(yǎng)良好的班風,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抓的:
一、制定班規(guī)
當代教育家李鎮(zhèn)西早在1987年9月就嘗試著通過制定“班規(guī)”等措施實施他的班級“法制”,使班級管理更科學、更民主,使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不斷增強。班主任工作變“人治”為“法制”,不僅是一種管理方式的改進,而且是一種工作理念的更新。在多年摸索中,我得到了一種啟示,那就是班級管理應走向“法制”,從而體現(xiàn)民主。從接這個班的第一學期開始,我就從大事到小事制定了“班規(guī)”,通過制定“班規(guī)”等措施,實施班級“法制”,使班級管理更科學、更民主,使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不斷增強,對樹立正確輿論和良好班風是至關(guān)重要的。
二、講清道理
樹立正確輿論觀和班風,最根本的就是樹立學生的是非觀。我在平時工作中有意識地對學生守則進行解釋、道德問題倫理化、介紹健康書刊、影視作品等,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此外,黑板報、班級日記、班隊活動等也是發(fā)揚集體輿論的重要陣地。初一開學過一個半月左右,大課間時間班級有了第一次打架事件。我班的臨時班長權(quán)永杰和身強體壯的學優(yōu)生李柏旭“開戰(zhàn)”了。聞訊后我立即趕到教室,倆孩子氣得滿臉通紅,臉上有很多抓痕。我忍住情緒耐心地詢問了事情的緣由,他們都說出了自己的理由。我一聽這是典型的爭地盤的事件引起的矛盾。倆孩子都是學優(yōu)生,從小學開始受到了老師們的寵愛,而且自尊心都很強。小學時不是一個班,升初中后成了一個班的同學。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那天下一節(jié)課正是我的語文課,我臨時做決定改為打架事件討論課,讓大家評評理,孩子們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出乎我的預料,孩子們看問題的眼光很精準。經(jīng)過一番講道理,最后這節(jié)課以兩位當事者道歉結(jié)束。權(quán)永杰說自己不應該跟著動粗,李柏旭說自己不應該那么自私和那么粗暴。這節(jié)課給我?guī)砹撕芏鄦l(fā),一是權(quán)永杰不僅學習好、穩(wěn)重,還很有正義感,是當班長的好苗子,班長有著落了。二是李柏旭將來是權(quán)永杰是很好的競爭對手,還是一個讓班長不斷進步帶領(lǐng)好學生的動力。事實證明,現(xiàn)在他們是班級里的學習尖子,還是很好地互相促進進步的好同學。三是了解了班級同學們的思想道德水準,以便將來的教育。四是給孩子們心中留下了要辨別是非的概念,樹立了正確的班級輿論觀和班風。我接這個班已經(jīng)兩年了,到目前為止班級一旦出現(xiàn)事件我很少第一個發(fā)言,第一個分辨是非的人常常是我們班級里的某一個學生。當然,最后總結(jié)是我的工作。
三、樹立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把抽象的道德具體化了,使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有感染力,容易學。榜樣是多方面的,可以是革命烈士、社會主義建設中的英雄人物等,也要注意在本班學生中樹立典型、榜樣。學生中的榜樣,針對性強,又是學生所熟悉的人,便于學習模仿,我多以后者為榜樣。我班通過各項評比,樹起班中的學習典型。如每月一次的小組各項評比:作業(yè)書寫得最認真的學生,最勤奮的一位同學,最熱心幫助別人的一位同學,勞動衛(wèi)生最負責的一位同學,最負責任的組長、班干部、團干部等,哪怕是花盆管理等很小的事情做得好的同學也及時給予獎勵和表揚,樹起班級的正氣,使同學學有榜樣,人人爭做榜樣。此外,還樹立班干部的威信和形象,發(fā)揮班干部的作用。班主任主要負責常規(guī)工作檢查和處理,這樣班干部的威信就出來了。之后整個一個學期結(jié)束的時候,我評出優(yōu)秀小組和優(yōu)秀組長,還有學校設置的各種獎項。
四、嚴格要求
培養(yǎng)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班風是長期、艱巨的過程。我在這一過程中對班級中的每一件有價值的事情都是認真對待,嚴格要求。有了量的積累,才能產(chǎn)生質(zhì)的變化,但要嚴格要求,并不是板起面孔進行批評,更多的應該是用表揚好人好事促學生改變不良習慣。有些學生中的問題,也不是靠簡單的批評所能解決的,需要班主任耐心極致地加以引導,才能達到要求。
我現(xiàn)在接手的這個班集體,班內(nèi)學風很濃,凝聚力強,學生都有較遠大的理想,可是大部分同學“傲”氣很重,都看重“大事”,不注重自己身邊發(fā)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學后門沒鎖就走了,大白天六個管燈全開著卻不以為然,剛開學隨處亂扔紙屑,經(jīng)常能看到垃圾掉在垃圾桶外,等等。針對這種情況,我組織開展“從小事做起”的班會時,抓住了校園里的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會上對小事該不該管進行了辯論,還列舉了同學身邊發(fā)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結(jié)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薄耙晃莶粧撸我話咛煜??!蓖瑢W們還在班會上倡議班會之后自己準備一個塑料袋,達到了很好的效果?,F(xiàn)在班級衛(wèi)生和各種管理學生做得有聲有色。有了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就會無形支配集體成員的行為和集體生活,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