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延燈
我們教學生學習語文,目的在于使學生學會讀書,學會作文,學會做人。欲達到這三個“學會”,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加強學生的語文基本功訓練。怎樣加強學生的語文基本功訓練呢?語文教師施教之功貴在導學。這就要求教師面向全體,教得樸實,練得實在,體現語文學科的實踐性,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一、導讀,人文交融
導讀,即教師指導學生對所學課文進行理解性的自讀、朗讀和默讀。這不僅是一項最經常最重要的讀的基本功訓練,也是學生熟悉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的基本途徑,更是發(fā)展學生思維、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讀的指導和讀的訓練。如教學《狼和小羊》,文中小羊說的兩句話:“我怎么會把您喝的水弄臟呢?您站在上游,水是從您那兒流到我這兒的,不是從我這兒流到您那兒去的。”在指導學生讀這個句子時,我首先讓學生說說:“小羊在據理力爭自己沒弄臟狼喝的水時,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學生說:“可能想,這是不可能的事,看來他準是存心要找我的麻煩,多可怕呀!……”我緊接著問:“那么小羊在說這句話時,應該是怎樣的語氣?”學生說:“應該是輕聲地、小心地說。”為加強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我繼續(xù)問道:“假如,上游站的是一只小烏龜,那小羊又會怎樣想,怎樣說呢?”通過比較,學生明白了在朗讀小羊說的這兩句話時,要讀出怯懦,小心翼翼,唯恐觸犯狼的語氣,若讀得強硬就不符合原意了。久而久之,學生便養(yǎng)成自能讀書的習慣與能力。
二、導思,自悟自得
導思,即緊緊圍繞課文的重點內容和關鍵之處,設計引以思考的問題,既不難,也不易,既有想頭,又有說頭。這樣,對于所學課文內容,學生思考了,才能理解;理解了,才能接受;接受了,才能進行歸納,進而認識和掌握學習語言文字與運用語言文字的規(guī)律。教學《將相和》時,一學生問:“老師,書上說藺相如是一個勇敢的人,面對暴秦,他敢以死相逼,可是,為什么見到廉頗卻‘像老鼠見了貓似的’那么軟弱呢?”這是一個有價值的問題,但不急于回答,對學生說:“這個問題,最好還是請?zhí)A相如自己來回答吧!”于是,學生又深入閱讀課文,最后找出了藺相如和手下人說的話,終于明白:藺相如是為了趙國的利益才這么做的,并不是真的怕廉將軍。其實,書上寫他“像見了貓似的”就是為了更好地表現藺相如顧全大局的品格。這樣,水到渠成,學生就明白藺本如是一個既勇敢又能顧全大局的人。學生的理解,是他們自己動腦筋思考的結果。在教學中,我們要訓練學生能思考、善于思考,并逐步他們自己能提出問題,并學會獨立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能力。
三、導講,學中互啟
導講,即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點撥之下,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對所學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既能達到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啟發(fā)的目的,又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可從學生的回答及時了解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恰當地指導學生進一步讀懂課文。如教學《詹天佑》一課,課文的學習重難點是修筑居庸關、八達嶺隧道和“人”字形線路。這些恰是詹天佑杰出才智的集中體現,為使學生弄懂文中的重難點內容,教學時我并不急著給學生講解文中的內容,而是創(chuàng)設“小小工程師”情景,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當詹天佑、當小工程師,邊觀察地形(書)邊思考,邊繪圖設計,繪出開業(yè)兩個隧道的簡圖,然后讓他們介紹兩種開鑿方法的好處。通過“文—圖—文”的思考方式和實際操作,學生很快弄懂了:從兩頭向中間開鑿就形成了兩個工作面,一口直井分別向兩端開鑿又形成兩個工作面,加兩口走進就有六個工作面。幾個工作面同時施工,工期就大大地縮短了。在介紹“人”字形線路時,投影青龍橋附近的陡坡,讓“小工程師”在陡坡上架設“人”字形線路,然后讓“小火車司機”用玩具火車在屏幕上邊演示邊講解,這樣化抽象文字為形象具體的操作,教材的難點迎刃而解,學生不僅從心底佩服詹天佑的杰出才干,而且在繪圖設計中深切體會到:如果測量不準,計算不精確,兩頭開鑿的隧道就連接不起來,工程就會報廢,加深了對詹天佑勉勵工程人員“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能出自工程人員之口”這段話的理解。實踐使我感到:導講得法,既能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又能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
四、導練,鞏固延伸
導練,即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練習。練習,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實踐。語文是工具課,不練習,不實踐,便無法學會、掌握、運用這個工具。所以,我在教學中常常結合課文具體內容,設計多種形式的帶有啟發(fā)性的課堂練習,以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如教《美麗的小興安嶺》,我根據課文的內容設計了這樣的題目:①作者抓住了小興安嶺一年四季哪些景物來寫?②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樹木各有什么特點?③模仿課文按季節(jié)的變換抓住樹木一年四季顏色的變化方法描寫一種景物。這三道題,第一、第二道題是一定要掌握的,要求全班同學都做。而第三道是提高練習,只要求學習較好的同學完成,其他同學自行選擇。像這種因人而異,因題而選的練習,收到良好的效果,既使所學的知識得到鞏固延伸,又滿足了全體學生的需求。
(作者單位:福建省安溪縣金谷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