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學順
想必“十人九痔”的說法大家都聽說過,的確,痔瘡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是非常高的。雖然痔瘡很常見,但是它究竟是怎么回事,恐怕沒有幾個人能說清。
1.什么是痔瘡?
一般認為痔是人體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fā)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
2.哪些因素可以引發(fā)痔瘡?
有關資料表明,痔瘡是人類特有的疾病,這與人類直立的狀態(tài)有關。那么,為什么有人容易患痔瘡而有些人卻終身不發(fā)作痔瘡呢?
大量臨床觀察發(fā)現,痔瘡發(fā)作與人們的飲食習慣、排便習慣、生活習慣等關系極為密切。
第一,多食辛辣飲食,多飲酒。辛辣的食物及酒精刺激往往使直腸末端血管擴張、充血,從而增加痔瘡的發(fā)病機會。
第二,排便時間過長或經常廁所看書、讀報。臨床中經常有些患者即使出現便秘也不積極治療,久而久之,由于腹壓的長期過高而導致痔瘡脫出;有些患者沒有便秘,但習慣在廁所讀書看報,時間久了也會發(fā)生痔瘡,所以,建議大家排便時間越短越好,以不超過3分鐘為宜。如果便秘,應加強藥物調理。
第三,肛門不清潔。資料表明,經常清洗肛門或采用溫水坐浴可大大減少痔瘡發(fā)病率。
第四,房事不慎。我國中醫(yī)學早就認識到房事不慎或醉飽入房可引起痔瘡發(fā)作。如《諸病源候論》中就有“諸痔皆由傷風,房事不慎,醉飽合陰陽,致勞擾血氣,而經脈流溢,滲漏腸間,沖發(fā)下部”的記載。
第五,久坐久行。中醫(yī)認為久坐可使肛門氣血凝滯,運行不暢,結聚肛門而發(fā)痔瘡;相反,久行可致使人體虛勞,氣血容易積聚肛門而造成痔瘡發(fā)作。
第六,久瀉、久痢。臨床中大多數慢性腸炎患者,或多或少均有痔瘡,與患者長期頻繁蹲廁加重肛門壓力有關。
第七,經常口服擴張血管藥物。經??诜U張血管藥物的患者,尤其是長期口服抗凝劑的患者,痔出血幾率增加,主要是這類藥物可致使直腸末端血管擴張出血。
如果大家能夠避開這些痔瘡發(fā)病因素,則會大大減少痔瘡發(fā)作的機會。
3.痔瘡分為幾類?各有什么特征?
我們通常所說的痔瘡是一個籠統(tǒng)的概念,實際上從解剖角度來說,痔瘡常分為三類,即內痔、外痔、混合痔。分類的依據是什么呢?這是由解剖所決定的。在人體肛門部,一個叫齒線的解剖構造將肛管分為兩部分,齒線以上為直腸部分,屬內胚層;齒線以下屬于外胚層。二者來源和本質不同,故齒線上下的組織結構、血管神經分布及淋巴回流也各有區(qū)別。臨床上把發(fā)生于齒線以上的痔瘡稱為內痔;把發(fā)生于齒線以下的痔瘡稱為外痔;把既有內痔又有外痔的痔瘡稱為混合痔。
一般來說,內痔的特征是便血,血色鮮紅,有時伴有內痔脫出,呈顆粒狀。如果只出血不伴有脫出,稱為內痔一期;如果便后脫出能自己回納肛門,稱為內痔二期;如果不能自行回納需用手拖回,稱為內痔三期。外痔的特征主要是肛門周圍有皮贅增生,或單發(fā)或環(huán)狀,當外痔發(fā)生炎癥時,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肛門疼痛,特別是外痔靜脈叢破裂出血形成血栓時,肛門疼痛更加嚴重,有一定生活常識的人可自行初步診斷。如果既有內痔又有外痔的表現,稱為混合痔。
4.如何對便血進行初步的自我判斷?
一些患者看到大便偶有鮮血便嚇壞了,以為自己得了不治之癥。實際上,便鮮血往往是痔瘡或者肛裂所致,而不是得了腫瘤。
一般內痔出血的特點是點滴而下或呈噴射狀,不伴有排便疼痛;肛裂出血主要是在出血的同時伴有明顯的撕裂樣疼痛。
如果出血是暗紅色或者伴有一定黏液或伴有肛門下墜,需要判斷是否為腸道息肉或腸道惡性腫瘤,這時需要進一步的腸鏡檢查取病理才能作出判斷。如果患者有典型的黏液血便,大便次數增多,應檢查是否有潰瘍性結腸炎的可能。平時沒有痔瘡病史而又長期口服抗凝劑的患者(如長期口服阿司匹林等)如果經常出血,則應抽血檢查出凝血時間,以判斷是否存在異常??傊绻洺2幻髟虼蟊銕а?,用藥無效時,建議您作進一步的檢查。
5.如何知道是痔瘡脫出還是直腸脫出?
經常有病人說自己有脫肛的毛病,等大夫檢查時卻發(fā)現是痔瘡。那么,如何鑒別呢?
痔瘡脫出:一般為顆粒狀,呈紫紅色,易出血;直腸脫垂為直腸黏膜或直腸全層脫垂,所以表現為環(huán)狀有層次的黏膜皺襞脫出,表面粉紅色,不易出血。另外,內痔脫出體積小,對肛門括約幾乎沒有受影響。
直腸脫垂:經常伴有直腸肌層外翻,時間一久,肛門經常處于松弛撐開狀態(tài),容易發(fā)生肛門括約肌功能減退,肛門松弛無力,更有甚者久站、久行也會發(fā)生直腸脫出。但無論哪種疾病脫出,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即很難用藥根治,而且時間越長疾病越嚴重。因此,無論痔瘡脫出還是直腸脫垂,均主張早期手術治療。
6. 保守治療好還是手術治療好?
痔瘡是一種良性疾病,目前尚沒有痔瘡發(fā)生癌變的報道。可能您會問有痔瘡病史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好?對于這種問題不好具體回答。如果是內痔并經常出血,且屢用藥物保守無效者,可以采用手術的辦法徹底治療;如果是內痔脫出,無論發(fā)生在哪期,都應積極采取手術治療,因為臨床經驗證實,保守療法治療內痔脫出根本無效。對于內外混合痔的患者,如果經常發(fā)作,也建議手術治療。
7.哪些患者宜采用保守療法?
那么,有沒有手術禁忌呢?有。
第一,有肝硬化的患者不宜手術,因為肝硬化阻礙了痔瘡靜脈回流,使痔瘡靜脈曲張加重,即使手術效果也不會很好。
第二,長期口服抗凝劑的患者或因心臟手術口服溶栓藥物的患者暫不宜接受手術,因為抗凝劑可導致創(chuàng)面出血不止。
第三,嚴重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腎衰、血液病患者,或因為某種疾病而長期口服激素的患者,均應以保守治療為主。
第四,癌癥術后正在接受放化療的患者,由于白細胞減少或體質極度衰弱,不宜立即手術治療。
第五,孕婦或年老體衰、肺功能較差或不能行動的患者也建議保守治療。
8.保守治療痔瘡可用哪些藥物?
保守療法又稱姑息療法,一般只能起到緩解疼痛或止血的作用,而對于痔瘡脫出效果較差。但如果因種種原因暫不能手術,用藥治療可縮短病程并迅速減輕病人痛苦,所以不能忽視保守治療的作用。
保守治療分內服、熏洗、外用膏劑、栓劑及散劑等幾種。如內痔出血需口服云南白藥等止血藥物,并同時外用中藥熏洗(如肛腸熏洗劑)、痔瘡膏、痔瘡栓等,才能起到良好效果;如外痔水腫、發(fā)炎或肛門出現血栓,需以中藥坐浴為主,同時外用活血止痛散等外敷消腫止痛;對混合痔則內服外用藥同時應用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對于癥狀嚴重的患者,需配合適量的抗生素,以減輕局部炎癥反應。
9.為什么有些痔瘡必須手術治療?
無論是哪類痔瘡,當保守藥物無效或病情較為嚴重或經年反復發(fā)作,給您的工作、生活帶來不便或造成痛苦(如疼痛不堪、活動受限、繼發(fā)便秘等)時,均建議及早手術,尤其是經常出血的病人,可出現嚴重繼發(fā)貧血,更應該早期治療。一些嚴重的混合痔經常脫出或出血,用保守法效果不明顯,必須采用手術才能根除。
10.痔瘡手術會不會影響肛門功能?
一般來說,痔瘡手術不會造成肛門功能的損害,更不至于引起大便失禁,因為絕大多數痔瘡手術不會損傷括約肌;但如果手術不當,也可造成肛門狹窄、肛門痙攣的發(fā)生,所以選擇正規(guī)醫(yī)院和專科非常重要,,不要輕信廣告。臨床中一些患者盲目就醫(yī),導致難以復原的后遺癥,造成終身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