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迪嘉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Yeti就不叫“野帝”了。雖然我很喜歡這個譯名,因為它很好地概括了Yeti的性能特點,也和英文名很相近,但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這個中文名似乎太“村炮”了,所以上海大眾斯柯達決定棄用這個名稱了。
不管未來Yeti叫什么名字,對于這次的小改款Yeti以及未來所有的Yeti,有幾個特點我們是可以保證的。第一點就是它的性價比會很高,這次小改款的車型甚至高于從前。如果僅僅從“用最少的錢買最大的車子、最多的裝備”來考慮,Yeti在合資品牌SUV里恐怕無人能出其右。
我對這款車有偏愛嗎?多多少少肯定是有的,畢竟我已經說服了兩位朋友購買這款車(但他們剛剛買完斯柯達就降低了官方價格,結果我被罵死)。但喜歡并推薦Yeti的原因除了高性價比外,還因為它是一臺實干型的車子。
高性價比的車子市面上不少,你可以輕易地買到配置天花亂墜或賣相堪比高檔進口車的SUV,這些車子的裝備或賣相都是工程師和設計師為滿足客戶需求精心準備的,但很少有人真正去思考過,到底有多少玩意兒是車主真正需要的。
Yeti的每一項設計都非常照顧車主的真正需求。日常實用來說,Yeti不輸任何同尺寸的SUV,不管是它的1.4T或是1.8T發(fā)動機,在動力輸出上都非常充沛,中高配車型上常見的安全配置也應有盡有,但Yeti真正出彩的地方,是它對于一些你不常留意的細節(jié)的處理。
最明顯的一處就是Yeti短小的車頭和車尾。從側面看,Yeti的前后保險杠都很短。如此一來,當Yeti從一個很陡的坡下降到坡底時,首先觸底地面的就是輪子而不是保險杠。加上歐洲原版的軸距(沒有中國特色的加長),Yeti的接近、通過、離去角都非常出色。Yeti車頭車尾保險杠以及車側下方的銀灰色護板除了好看以外,都是獨立可更換的配件。如果你不慎在越野時弄傷了這幾個最容易接觸地面的部件,完全可以單獨更換新的配件,既不用更換整個保險杠,也不用重新噴漆,因為這幾個部件本身就是銀灰色的。
Yeti外掛的備胎并非完全為營造硬漢形象所設計。畢竟將備胎從行李廂下方轉移到外面可以給行李廂騰出更多寶貴的空間。有人可能會覺得Yeti的兩步走尾門開啟方式有點麻煩,畢竟你需要先把備胎支架向左側打開,然后才能向上翻起尾門。但在尾門上直接加裝備胎會大大加重尾門的負擔,在連續(xù)顛簸路段行走時甚至會導致尾門松動、變形。恰巧Yeti又是同級別中少數幾款能夠真的開去越野的SUV,所以工程師是充分地考慮到了用戶的實際實用環(huán)境后,才采用了這么復雜的設計。
雖然設計很好,但我也擔心Yeti最大的優(yōu)點也可能會成為部分消費者對它敬而遠之的主要原因。說是前衛(wèi)也好,怪也罷,Yeti絕對不是一款賣相傳統(tǒng)的SUV。它身上粗獷的線條、外掛式備胎和前后保險杠下方的銀色護板都會給人一種硬漢的印象。雖然我很喜歡它的賣相,但現在主流SUV的長相都趨于時尚化,它們更像時裝道具而不是出游的工具。Yeti原汁原味的斯柯達范兒也許對主流消費者來說會太野性十足。它車頭車尾較短的保險杠,以及沒有加長的軸距也加深了這種視覺印象。但我覺得對于一個工業(yè)設計產品來說,功能一定是首要的,其次才是賣相。如果僅為嘩眾取寵而失去了汽車作為工業(yè)品來說應有的內涵,那就是本末倒置了。這才是我喜歡Yeti的真正原因,因為它是一臺誠實的車子,它的所有設計都是在單純地追求一個目標——更好地服務于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