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
我知道,在中國新聞界有位敢于冒著生命危險探秘的作家,他深入遙遠的海域,死里逃生寫就的《黑色馬六甲》已經(jīng)成為一個傳奇;他行走青藏高原無人區(qū)并穿越了大峽谷,在嚴重缺氧的絕地,完成了《死亡之窟》;他為了解開被日軍C號作戰(zhàn)計劃追殺八路軍總部的懸念,攀爬在太行山峭壁之中,尋找銅家?guī)X日軍殺害村民慘案的真相,用一部沉甸甸的《諜殺》還原了那個年代抗日的歷史;他肩負著重任,在零下二十多攝氏度的惡劣環(huán)境下,走進青海試驗無人區(qū),又沿著羅布泊的痕跡探尋,終于出版了《諜爆》,把原子彈試驗前期的中美間諜戰(zhàn)寫得入木三分;他多次翻越高黎貢山,與眾多的抗日老兵和村民相融,創(chuàng)作出了《血戰(zhàn)騰沖》,填補了中國軍民抗日收復騰沖的那段震撼的故事;他一直在探秘還原歷史真面,他告訴我,解放戰(zhàn)爭期間,毛主席在延安走了一步?jīng)Q定性的險棋,讓劉伯承部挺進中原直插敵人心臟,當時已經(jīng)做了最壞的打算,劉伯承和鄧小平率部卻意外地突圍成功。他跑遍了大別山區(qū),以《中國偵察兵》特有的視角,書寫了那段神奇的戰(zhàn)爭史;他敬佩陜北的劉志丹,與劉志丹女兒促膝訪談,重走劉志丹、習仲勛戰(zhàn)斗生活的地方南梁,出版的《夢尋南梁》成為2014年由中宣部等單位推薦的百部優(yōu)秀圖書,并獲全國一等獎。他就是有著特殊身份和歷史責任感的解放軍報資深記者、著名軍旅作家沉石。
我和沉石是真正的同行,都是記者和作家,但不是專業(yè)作家,讓我佩服的是,他還是個出色編輯,編輯了許多版面,他寫作十分刻苦,每天四五點起床寫作。寫《諜殺》時痔瘡犯了,他把電腦放在臺子上,站著寫。我深深知道,業(yè)余時間創(chuàng)作的艱辛。我和他跟隨作家團去四川、云南采風,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他不是那種隨時拿著采訪本的記者,他凡走過的地方,訪問過的人都記在腦子里,記憶力驚人,而且他善于還原歷史,對于當事人和發(fā)生地,他一定要探個究竟,這是作家可貴之處。他的傳奇長篇小說有十多部,都充滿了神奇的色彩,其作品包含著沉石生與死的一種探秘精神。
我們在一起的日子,他很真實,甚至很直爽,遇到看不慣的事,一針見血指出來,從不會拐彎,對待事情的態(tài)度很是有個性。這一點,他很像我,也許是彼此的性情和緣分,我們之間無話不談,成了心靈相印的朋友,私下也交換各自新出版的書籍。
2012年10月,沉石去新疆采風。不久,他發(fā)短信告訴我,新寫的一篇散文《翻閱塔克拉瑪干》發(fā)表在解放軍報上,讓我多提意見。我打開電腦,第一時間讀到了這篇散文,實實在在被沉石的文字和內(nèi)涵感染。我知道,他不僅寫長篇小說、寫電視劇、寫電影,更清楚他是靠腳走出來的探險作品,沒料到他的散文寫得如此優(yōu)美和富有想象力。我給沉石回了短信:大作《翻閱塔克拉瑪干》拜讀,像一首交響樂,像一首長詩!我認為,沉石不僅是中國新聞界的驕傲,在中國作家隊伍中也是有著光榮的傳奇。
(插圖照為軍旅作家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