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月 李珊珊
圖/ 楊曦
在試圖用更持續(xù)的影像記錄癌細胞5年后,何耀突然覺得,與其說為了治療或殺死癌細胞,不如說為了更好地了解它,“也許并不是一種完全敵對的狀態(tài),也許我們應該學會與癌細胞相處?!?/p>
80后、硅納米生物技術博士生導師何耀剛完成科技部“創(chuàng)新人才推進計劃”青年領軍人才境外研修,尚處于為名校創(chuàng)新教育和學術充電的狀態(tài)。
他在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zhì)研究院的一間辦公室已經(jīng)積了些灰,但供他實驗或論文之余過夜的沙發(fā)上,米黃色毯子仍然是冬天的樣子。茶幾上,文房四寶之下,一張書法習作看起來是他新寫下的。
2008年,諾貝獎授予發(fā)現(xiàn)綠色熒光蛋白的科學家,“其主要貢獻在于發(fā)現(xiàn)綠色熒光蛋白,利用其熒光信號實現(xiàn)了‘看見’這一重要過程,也就是業(yè)內(nèi)常說的‘seeing is believing’”;2014年,諾貝獎授予發(fā)展超分辨顯微技術的科學家,“主要貢獻在于利用該項技術,可以‘看’得更精確和細致,即看到之前所不能看到的細節(jié)?!?/p>
何耀為之“睡了5年辦公室”的硅納米成像技術,主要目標在于:“利用硅納米光學探針優(yōu)異的光學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期實現(xiàn)‘看’得更實時和長程。”
“如果說2008年和2014年的諾獎發(fā)現(xiàn)、發(fā)明了具有高分辨率的‘相機’,可以拍攝出高質(zhì)量的‘照片’;硅納米成像技術的目標在于發(fā)展一臺‘攝像機’,可以實時、長程錄制‘視頻’,以期更全面、完整的獲取生物行為學信息?!?/p>
這一技術將重點應用于癌癥診療?!耙阅[瘤檢測為例,目前醫(yī)學常用設備可以拍攝到腫瘤所在部位的照片,但在研究腫瘤轉(zhuǎn)移方面受到很大限制。而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腫瘤轉(zhuǎn)移是導致癌癥難以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若能發(fā)展一種‘攝像機’,可以實時記錄腫瘤細胞轉(zhuǎn)移過程,將為癌癥檢測和治療提供全新且強有力的工具。”這是何耀及其團隊的夢想。
練太極、把《道德經(jīng)》作為枕邊書、寫書法,何耀的學術世界規(guī)劃性越強,他的精神世界就越“道法自然”。他很小即見識過癌癥,兩次述及,僅用“不愉快”和“討厭”概括,伴有片刻出神,最終都未完成敘述。
2009年,何耀來到蘇州組建自己的研究團隊,招生的那段時間對他來說有些閑暇。沿著京杭大運河散步,何耀意識到“老祖宗的偉大”。
有一天,他到觀前街的書店找一本琴譜,卻翻開了一本藍色封面的《道德經(jīng)》?!疤貏e典雅,忍不住想要去翻,拿過來之后看到,它在講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講靜為躁君……用簡潔、純粹的語言告訴我的,其實是已經(jīng)存在千年的道理?!?/p>
后來何耀開始學習太極?!吧教N乾坤,水舞太極”,在看完“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后,他更相信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直至十八九歲,何耀都沒有過“成為科學家”的夢想。那時,他想的是行萬里路,“流浪到每一個喜歡的城市或鄉(xiāng)村,沒錢的時候找一個地方彈彈琴,賺夠生活費,繼續(xù)去下一個城市?!?/p>
直到20歲以前,他都認定自己是一個生性自由的人,會過上想象中的流浪生活,在完成學業(yè)之后,去每一個新鮮空氣的地方,看看走走。
“我也思考過我為什么是今天這樣的?”何耀依然是“道法自然”地歸納,“老天造恩賜,剛好國家重視科技創(chuàng)新的大環(huán)境,又剛好幸運地遇到了關心我的師長,加之蘇州大學提供的良好科研平臺,讓我有了做事情的可能性,忽然就有了使命感?!?/p>
有一年,參加完姐姐的婚禮,何耀從深圳坐飛機回上海。那是深夜的航班,坐在飛機上,他看到一輪很圓的月亮就掛在邊上,“那一刻忽然覺得好美?。 彼蚩战阋思埞P,寫上他希望的5年之后自己的樣子:“要做成一二三四哪些事?!?/p>
5年之后,何耀拿出這張紙對照:“覺得還蠻酷的,寫的好多東西都做到了?!?/p>
如今,這是他每年都會做的事。寫下下一階段的目標,等這一階段結束時,拿出來一一對照,“基本都能做到”。
看起來計劃人生與道法自然是一對矛盾統(tǒng)一在何耀的生活中,“但也許就是按照自然的方式,去計劃了人生吧?!?/p>
何耀喜歡讀古人的文字。出國前,他每天會花半小時臨摹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人的一生,俯仰之間即為一世,或仰觀宇宙之大,或俯察品類之盛。這多酷??!這就是人生!而科學,就是哲學?!?/p>
何耀從“道法自然”的角度解釋自己的研究:“納米的精細結構和可控結構是大家都追求的”,研究越深入越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很多東西都有特別精細的痕跡,比如一片荷葉,我們所說的納米不沾水,就是被荷葉啟發(fā)的?!?/p>
為什么要做硅的納米技術?“要去學習大自然,去理解大自然存在這個東西肯定是有它原因的。地球上的元素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氧元素構成很重要的物質(zhì)就是氧氣,為什么地球上氧會那么多?因為它要給人生命。第二多的就是硅,所以我就一直想:為什么硅會有那么多呢?”一年前,何耀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似乎自然在暗示他:硅之于人類一定有更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看到硅發(fā)光的時候,他非常興奮:“我理解的世界,有很重要的3個信號,一個是光學信號,一個是電學信號,一個是磁學信號。光學信號是很重要的。在過去很長時間里,大家都告訴你硅是不會發(fā)光的,只是它有很好的電源性質(zhì),但硅的光學性質(zhì)其實用得比較少?!?/p>
在納米科技領域的知名科學家李述湯院士的引領下,何耀開始了硅納米技術領域的相關研究,實現(xiàn)了硅在納米尺度的發(fā)光。更進一步,他要用硅的發(fā)光性能拍攝生物行為學過程。
何耀的爺爺是老中醫(yī),他曾聽說爺爺為人治療癌癥的傳聞。他的叔伯建議他:你可以把家里中醫(yī)的要素跟你現(xiàn)在做的納米科技結合,去研究會有什么效果。
“中醫(yī)很長一段時間被西方醫(yī)學詬病,因為它機理解釋不清楚。西醫(yī)的主要精髓之一是手術治療。而中醫(yī)治療,可能不是把癌癥殺掉,但現(xiàn)在大家都說不清。有可能是使它又變回正常的細胞,或者是變得‘性格溫和’了,最少不是那么直接的一刀切掉,很有可能這是跟癌癥和諧相處的一種方法?!?/p>
人物周刊:你對自己的現(xiàn)狀滿意嗎?
何耀:不是簡單滿意或者不滿意能概括。先說說我的心態(tài),我覺得應該是珍惜和感恩,我談不上滿意,也談不上不滿意,只能說我很珍惜現(xiàn)在的一切,帶著感恩繼續(xù)下去。
人物周刊:對你父母和他們的成長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們嗎?
何耀:我們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所以我對那個年代的了解都是不全面的。說到父母那一代,包括我們的很多長輩的那一代,那時候是新中國剛成立。我們的父母差不多是60到70歲之間的年紀。他們的理想很樸實,對于子女,就是希望你們好好念書。
他們那個年代是什么樣的?我覺得可能是特別有使命感。那個年代物質(zhì)不是特別豐富,不像現(xiàn)在大家生活還挺好的。我覺得他們挺有理想,非常純樸、勤節(jié)和善良。
人物周刊:對自己的下一代,你有什么期待?
何耀:下一代應該比我們要更好才對,因為相對于我們的視野,他們看到的東西更多。就像長輩對你有美好的期待,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傳承。我想他們應該會更幸福,會更懂得幸福,希望會同樣珍惜幸福與感恩。
圖/楊曦
人物周刊:對你所從事領域的前景怎么看?
何耀:我覺得特別棒吧,否則我就不會花時間去做。要不兼濟天下,要不獨善其身。如果我覺得我做的事情沒意義,我就不做了,不如獨善其身。有很多的困難,如果沒有困難,它也不需要你了。人一輩子做一件事,如果能把一件事做成,就足夠好了,這是我的big dream。我對它充滿著希望,所以它會讓我如此孜孜不倦。你只是覺得疲憊,但不覺得累,原因就是因為你覺得它很有意義,至少我覺得它是有意義的。
人物周刊:同齡人中,你最欣賞哪些人?為什么?
何耀:我姐。因為她具備太多品質(zhì),比如善良。談到崇拜、欣賞,我覺得應該是你想到一個人,會覺得是很美好的。她特別勤勉,與人為善,看到別人有什么需要幫助,一定會去做。我想到的都是美好的。
我們同齡人厲害的太多了,大家在一起聊天,你會覺得,哇,可以有一些思想碰撞,互相欣賞,然后一起合作,那是很棒的事。我說我姐姐只是因為,她畢竟在身邊那么多年,更確切地說,應該是很熟悉和美好,這樣的人很美好,就是這樣。
人物周刊:責任、權利和個人自由,你最看重哪個?
何耀:其實是分不開的,應該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東西,很難孤立存在。如果沒有權利,你何來責任。譬如說,我覺得教書育人是我的責任,首先我得是老師,如果我不是老師,我就沒有辦法為他們上課,從這個角度而言其實是一體的。我在講臺上為大家授課的那一刻,內(nèi)心是很自由的,因為你可以把你覺得很棒的東西跟身邊的人分享。
人物周刊:對你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或者一部電影?
何耀:我看得最多的是《道德經(jīng)》。18歲的時候,在火車上看到一本書,叫《Plan of life》,大概意思就是規(guī)劃你的人生,其實這個東西就是現(xiàn)在所謂的心靈雞湯。那時候?qū)ξ矣绊懞艽?,因為它教你要做計劃,你要有短期的計劃,你要有長期的計劃,你要把它寫下來,一年之后看看有沒有實現(xiàn)。這個習慣我堅持到現(xiàn)在,你說對我影響大不大,我覺得影響也挺大的。
人物周刊:較為珍視的自己的一個品質(zhì)是?最想改進的一個缺點是?
何耀:我最珍惜的品質(zhì)就是感恩。缺點還挺多的,當下我最想改進的就是每天早點睡覺,很嚴肅,我特別想做這件事。前兩天剪頭發(fā)的時候,理發(fā)師說你基本上不休息,他說你原來頭發(fā)看著挺好,但現(xiàn)在能感覺發(fā)質(zhì)不行了。我在無數(shù)個場合的時候都知道睡覺有多重要,但每一次都沒有成功的睡眠,然后就很難過。我覺得這是很大的缺點,首先你要會照顧自己,我覺得我做得特別不好。當然我缺點很多,要改其他缺點,首先身體健康才能去改。我希望能在凌晨一點前睡覺,這是我現(xiàn)在很想改進的缺點之一。
人物周刊:最不愿意把時間浪費在哪方面?又最愿意將之花在哪方面?
何耀:最不愿把時間花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
人物周刊:什么樣的事情是沒有意義的?
何耀:我曾經(jīng)覺得睡覺很浪費時間,因為你睡著了,什么事情都沒辦法去想?,F(xiàn)在看來,睡覺很重要,它對身體健康很重要。
如果不做科研,我最愿意把時間浪費在旅游上。但我不覺得那是浪費。行萬里路,閱萬卷書;胸中有溝壑,腹里有乾坤。我曾經(jīng)開車從蘇州到西藏,亦曾駕車從美國西海岸至東海岸,那樣的經(jīng)歷特別珍貴。
以西藏之行為例。開到甘肅天水的時候,有一個很長的隧道叫麥積山隧道,十幾公里,全世界最長的,又限速40公里,不敢開快,要開半個多小時到一個小時,里面都是橘黃色的燈光,一個人在里面開的時候,感覺在穿越時空。
那是我送給自己的30歲禮物,我特別希望30歲的時候能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后來就想要去西藏。沒有去過的時候不覺得這是很恐怖的事情,比如萬一你有高原反應,汽車爆了怎么辦,各種未知的旅途等等,但我去做了。我覺得30歲對我很重要,人家早就說三十而立,我覺得很對,你忽然覺得這是一個分界線。在那個隧道,想到一些過去的不快樂,會哭,眼淚會掉下來;想到一些美好的東西,會笑起來??赡墚斘乙x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也是這樣一些畫面,像放電影一樣,看你的人生,你跟別人的相處,你曾經(jīng)做過的事。
那是一個很私密的空間,尤其在隧道里,別人看不見你,你是真正的獨處。這種獨處又跟你在房間獨處不一樣,后來我嘗試著自己坐在辦公室,把燈關了,但不會有那種感覺,因為它有一個速度,剛好車是可以定速巡航的,不用踩油門,隧道又很直,那個速度是勻速往前走的,走的時候兩邊有微弱的黃色燈光,那種感覺很奇妙。
年少輕狂時,可能會無意中傷害過別人,也有可能因為你的存在帶給別人快樂。如果有幸活到80或者更長時間,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我希望那部電影是快樂的,少一些眼淚,多一些歡笑。你看我去西藏多重要,如果我沒有那段旅行,就沒有這個體會。從西藏回來,我就好像獲得了重生。
所有人去西藏都要去布達拉宮,我沒有去。布達拉宮周邊是一圈轉(zhuǎn)經(jīng)筒。我到達的時候天很熱,我戴了一頂帽子,帽檐遮在眼前。我就在撥轉(zhuǎn)經(jīng)筒,撥轉(zhuǎn)經(jīng)筒的時候,我是低下頭的,視線只能看到3到4個轉(zhuǎn)經(jīng)筒,看不到更遠的,惟一在做的事就是單調(diào)地撥轉(zhuǎn)經(jīng)筒,很奇妙的。這樣走完三圈以后,我忽然覺得這可能就是我來西藏的主要原因,這可能就是我到布達拉宮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實際上沒有進去,就在外圍撥了三圈轉(zhuǎn)經(jīng)筒。應該怎么描述呢,覺得很神圣,就是你在撥轉(zhuǎn)經(jīng)筒的時候,每個轉(zhuǎn)經(jīng)筒是一樣的,它看似單調(diào),但其實又是無止境的。因為不能看到更遠的,只能看到3個轉(zhuǎn)經(jīng)筒,只能依據(jù)轉(zhuǎn)經(jīng)筒的軌跡往前走。在這之前,會覺得未知的東西想不明白,很恐懼,但在撥轉(zhuǎn)經(jīng)筒的時候,會知道,其實這可能是下一個轉(zhuǎn)經(jīng)筒,人生只需要看到3個轉(zhuǎn)經(jīng)筒就可以,只要你的心是簡單的,是純粹的,你就撥轉(zhuǎn)經(jīng)筒就好,你的內(nèi)心在那個時候會特別的簡單。
從西藏回來之后,我的人生真的不一樣了。從我工作的角度而言,我的所有微不足道的成績都是從西藏之旅回來之后取得的。
人物周刊:現(xiàn)在的你,還有哪些不安和擔憂?
何耀:相對于不安或擔憂,我更多是去學會接受、領悟和學習。一件事情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好的時候,我盡量看到它正面的東西;當一件事情在別人看來很好的時候,我盡量告訴自己它有不好的地方。那樣你就不會著急,能更積極、平和地面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