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信
人的一生總是在不斷地追求更多的財富,從而顯示自己的能力,證明自己的價值。
在以色列,一位行為學家對一些年輕的乞丐進行了一次施舍活動,他施舍的東西有三種:400新謝克爾(約100美元),一套西服,一盆以色列蒲公英。在活動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將近90%的乞丐要了錢,將近10%的乞丐要了衣服,而只有1%的乞丐要了蒲公英。人們都覺得很正常。
10年后,行為學家對當初那些接受施舍的乞丐做了跟蹤調(diào)查,結果正如他所認為的那樣:要錢的乞丐仍然是乞丐;要衣服的乞丐大部分成了管理人員;要蒲公英的乞丐都成了富翁。對于人們的大惑不解,行為學家解釋說:“要錢的乞丐在拿到錢時,心里只想著獲得現(xiàn)成的收入。于是,他們總企望著不勞而獲地度過每一天。于是,永遠只能是乞丐;要衣服的乞丐在拿到新衣服時,面對自己的一個嶄新面貌,心里想到的是改變目前的處境和身份。于是,他們希望通過改變自己的形象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于是,經(jīng)過不斷地改變,他們逐步取得成績;要蒲公英的乞丐在拿到蒲公英時,心里想到的是抓住機遇——因為那些蒲公英不是一般的蒲公英,它原產(chǎn)于地中海東部的沙漠中。如果沒有雨,它一生都不會開花。但是,只要有一場雨,哪怕那一場雨多么微小,它都能抓住這難得的機遇,迅速開出自己的花朵,并在雨水蒸發(fā)完之前完成受粉、結籽、傳播等過程。這樣的蒲公英具有一種特別的品格:那就是抓住機遇,頑強拼搏,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睂Υ?,值得我們深思。
有一句話說得好:“處在什么位置,就在這個位置上最大限度的體現(xiàn)自我的存在?!倍@樣的體現(xiàn)通過不斷的創(chuàng)造。羅曼·羅蘭說過:“我創(chuàng)造,所以我生存?!蹦敲矗覀冊撛趺崔k呢?在漫長而又短暫的人生過程中,我們雖然不渴求卓越,但應該追求充實。泰戈爾說:“天空沒有鳥的痕跡,但我已經(jīng)飛過?!笔堑模谖覀儾饺肜暇持畷r,當我們“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那么,我們的生命就熠熠發(fā)光。
每一個在自己的研究領域里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必然為獲得諾貝爾獎而作為最大光榮。但是,諾貝爾設立獎項的原則是不斷激勵人們?yōu)槿祟惖陌l(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而獲獎者自身所付出的巨大代價又是我們常人難以想象的,他們用高尚的精神創(chuàng)造出驚天動地的財富,仰望諾貝爾,我們應該進一步思索財富的內(nèi)涵。
和那些以色列蒲公英比起來,我們當然要高大許多??墒牵湍切┩苿託v史車輪的偉人比起來,我們又是多么渺小??!面對渺小,我們不能自暴自棄。只要持之以恒的向著自己的目標接近,我們也就會漸漸地減少與高大的差距,我們的存在性也就會得到認可。哪怕做一棵蒲公英,我們也活出了自己的風采。
財富從哪兒來?從高尚的心靈之中來,從持之以恒的奮斗之中來!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