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松落
常去吃飯的館子,這幾天循環(huán)播放各種版本的《一剪梅》,不用多想,都知道這是電影《夏洛特煩惱》的后遺癥。讓一首傳唱了30年的老歌起死回生,成為讓勞苦大眾會心一笑的新梗,可見電影深入人心的程度,但這也未免讓影評人尷尬,尷尬之處在于,上映了這么久,并且成了街談巷議的對象,它的好處壞處,別人都已經(jīng)說過。不過我還是發(fā)現(xiàn),有些話沒人說:這部電影之所以有這樣的影響力,是因為它用了力氣,而且用足了力氣。
每每談起某些電影、小說、美術(shù)作品,都會莫名想起《墮落天使》中的一個段落——莫文蔚進了家沒人的小店,坐下,把腿搭在桌子上,一邊吃零食,一邊不安地張望,所有細碎的動作都說明,她是輕飄的、閑適的、散漫的、隨意的、無聊的,是不用力的,既讓人迷戀,又讓人反感。那是現(xiàn)代生活的標準姿態(tài)。此后多年,那一幕經(jīng)常追上來,與眼前的情景疊印:電影拍攝現(xiàn)場,導演喝著茶,瞄一眼監(jiān)視器所在的地方,演員有一搭沒一搭地演著,生怕多投入一點感情,散漫地拍了兩條之后,這場戲過了。這種越來越泛濫的輕飄閑適,顯示著一種優(yōu)越感,這優(yōu)越感的標志是不用力,甚至以用力為恥。
《夏洛特煩惱》之所以受到勞苦大眾的歡迎,并且實現(xiàn)票房逆襲,大概因為它的故事、對白、節(jié)奏、表演都用盡全力,每段故事,都有高密度的情節(jié);每個橋段,都擱足料放足梗;每個演員,都像弓箭一樣繃緊了自己的身體和情緒,把情緒渲染到極致,就連微妙的表情,都是經(jīng)過千百次演練的,熟練且顯眼。勞苦大眾要的就是這種誠意,就像那些面向普通人的館子,飯菜味道尚在其次,菜量足、盤子大,湯里有油花,米飯?zhí)畹么蓪?,才是最重要的。普通人喜歡的不只是它的價值觀,還有這種賣力——賣力也是一種價值觀,甚至是普通人價值觀的核心部分。
這或許和背后團隊“開心麻花”長年的話劇演出有關(guān)。話劇是一個需要力氣的舞臺,可利用的技術(shù)手段非常少,不可能剪輯、切換、使用替身或特效,全憑演員的心力體力去吸引和留住觀眾,所有人必須情緒飽滿、底氣十足,用自己的氣場去罩住觀眾,稍有懈怠,不但臺下的觀眾立刻就發(fā)現(xiàn)了,合作演員的情緒也要受影響,只要一個人的情緒出了問題,臺上臺下立刻發(fā)生共振,觀眾頭頂那個氣場罩馬上破碎。這種短兵相接的場合,只有用力才能控制局勢,用力才能取勝。
也不單純靠力氣,電影畢竟不是純粹的力氣活,用力也得用得有藝術(shù),否則,那么多話劇團隊,那么多有演出經(jīng)驗的演員,為什么只有《夏洛特煩惱》實現(xiàn)了逆襲呢?《夏洛特煩惱》的好,還是因為對電影藝術(shù)的尊重,對觀眾心理的揣摩,用力,又用得聰明。比如,《一剪梅》出現(xiàn)的那幾段,一點都不突兀,節(jié)奏剛好,情緒轉(zhuǎn)換也剛好,稍微慢一點、鈍一點,火候欠一點或者過一點,那個段落馬上變得非常費解。
不過,這種高度用力和高度控制,對《夏洛特煩惱》的影響是正也是負,它籠絡(luò)住了觀眾,讓觀眾該笑的時候笑,該失落的時候失落,情緒被銀幕上的人緊緊攥著,負面的影響是,熟極而流,少了余味。
但正如我的朋友、一位和沈騰有過交往的電影人所說的那樣:“電影是好是壞又有什么要緊呢,沈騰是個有情義的人?!睕]錯,有情有義,才會有力氣,而情義,也不過是一份力氣,舍得力氣,也懂得力氣。
導演/編劇:王壬
主演:宋鵬
取材于《三體》,只有14分43秒,但它的構(gòu)想讓人驚為天人。劉慈欣看完后說,“可以負責任地說,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體電影,如果能拍出這種意境,真的死也瞑目了?!?/p>
導演:布爾·斯蒂爾斯
主演:扎克·埃夫隆
萊斯利·曼恩
《夏洛特煩惱》中的意念,來自《重返十七歲》和《再一次初戀》,這兩部電影的起點,都是中年人對自己過往歲月的懊惱。如張棗的詩所說:“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但當他們回到過去,卻發(fā)現(xiàn),自己只能有一種人生,一種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