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新成
摘 要:新課標指導下的英語教材的內(nèi)容編排比較重視語言功能,注重對學生進行聽、說訓練,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作為英語教學的終極目標。英語應該作為一種工具來掌握,而不應該作為一門課程來學習。英語本身來源于生活,最終也是要應用到生活中去的。英語課程標準倡導英語教學應由知識型教學轉(zhuǎn)變?yōu)槟芰π徒虒W。因此,英語教學也應該融入生活中去,在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zhì)教育。
關(guān)鍵詞:素質(zhì)教育;英語教學;課堂模式
一、在具體的英語教學中,要注意遵循的基本原則
1.隱性原則
很多教師甚至是有很長教齡的教師在英語課堂上都是以傳道授業(yè)為主要目的。教師機械地展開教學,學生機械地接受知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有得到一點點的激發(fā),要知道一旦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激發(fā),學習的效率會提高很多。結(jié)果是學生學得累,老師教得累。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妨通過做游戲、看英語電影等方式將學生引入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覺得老師沒有把英語成績作為最終的教學目的,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得到很大的提升,不知不覺中教師就可以達到教學目標,達到雙贏的效果。像這樣將教學目的隱藏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是所謂的隱性原則。
2.意義先行原則
意義先行原則就是讓學生明白學習英語的意義?;ㄙM一定的課時來使學生明白學習英語的意義,這能使英語教學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全新境界。意義先行原則可以看作隱性原則的補充。隱性原則是將教學目的隱藏起來,而意義先行原則是彰顯教學的意義。如果學生明白了學習英語的意義,那么即使他離開了學校,學習依然在繼續(xù)。課堂學習轉(zhuǎn)變?yōu)榻K身學習,提高個人的素質(zhì),這正符合現(xiàn)在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是很有意義的。
3.適量原則
任何事物都要掌握平衡,適可而止,英語教學也不例外。應試教育有它固然的缺點,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來說也是有一定優(yōu)點的。英語教師不能在英語教學中過度地追求應試教育,天天做題考試講語法。但是也不能過度地追求素質(zhì)教育,整天地做游戲、講意義。 二、在具體的英語教學中可以考慮的建議
1.正確把握和使用教材
我國著名的語文教育家范祥善1918年發(fā)表在《教育雜志》第10卷上的一篇題為《國文教授革新之研究》中有這樣一段話“宜善用教科書而不為教科書所用。教科書,死物也。教授國文,舍而弗用固不可,用之不當,其害立見。善教授者,一時間內(nèi),變化多端。務使兒童對于教科書,若醴泉之甘美,而郯郯有味。能觸類旁通,增長見識,啟發(fā)思維,則是上乘。故以教科書為文字之借徑則可,以兒童為教科書之奴隸則不可。”作為一名教師,教材固然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jù),但是如果照本宣科,生搬硬套,那就與素質(zhì)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了。教師應該以教材為原點,發(fā)散性地傳授知識。教材中的內(nèi)容只是涵蓋了極小一部分的知識,能夠舉一反三才是最終目的。這一建議可以看作意義先行原則的實現(xiàn)方式之一。
2.完善課堂教學形式
不少學生討厭學習英語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形式單一,除了學教材還是學教材。下面我列舉一些方法以備參考。作為一門語言,學習英語最主要的工夫還是要花在記單詞上面,這也恰恰是最乏味的一面。教師在教學中不妨在講解完單詞的詞性意思用法后,順便傳授一些記憶單詞的小竅門,比如諧音記憶、聯(lián)想記憶、比較記憶,或者可以編制口訣等,這樣枯燥的記單詞也會變得輕松簡單而有意義。另外,聽寫單詞是很多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我們不妨換個方法來達到同樣的效果,如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聽寫單詞的比賽。在競賽氣氛的激勵下,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由英語轉(zhuǎn)移到競賽本身,這樣一場別開生面的競賽就使學生不知不覺就掌握了單詞語法。關(guān)于這一點可以看作隱性原則的具體實現(xiàn)。
3.因材施教
這一點屬于素質(zhì)教育大課題下的一個小課題,但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之一。以上所討論的各種方法建議都只是框架范疇內(nèi)的東西。還是那句話,生搬硬套肯定是不行的,不能所有的學生都按照固有的模式來教育。教師應該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
總之,中學英語實施素質(zhì)教育,是一次面向21世紀教育改革的重大問題,如何進一步落實馬克思主義關(guān)于“人的全面發(fā)展”要求和貫徹鄧小平關(guān)于“三個面向”的指示,還有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劉華.論英語教師信念體系[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