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順兒
一個小時前,對于一個自我感覺是文青的偽文青來說,討論“為什么會留在北上廣”這樣的話題,實在是太不文藝了。一個小時后,我回到家中,坐在臥室客廳一體的24平米租住房里的電腦桌前,卻是實實在在想說一說這個話題了。而這一個小時,我被擠在北京一號線的地鐵上。
五年前,我以一個在地方算優(yōu)秀、在中央算平庸的成績考到北京一所普通的一本大學。來到北京后,這里的所有新奇和高端都讓我覺得心花怒放。所以,大一的第一個學年結束后,當我還在流連于南鑼鼓巷的小吃和西單大悅城琳瑯滿目的商品之時,我同班的一個北京女孩以門門功課幾近滿分的成績拿了國家級獎學金。這讓我從那個時候就一直不同意很多人所說的那句話:北京人都是不求上進而求安逸的。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越來越認識北京,國貿的夜景、擁堵的街道、熙攘的人群,有著最高端的一線商場,也有著十元一打襪子的地下小店。許多人留在北京,說拼死拼活也要干一番事業(yè)的,淚流滿面還唱著“北京,北京”,這被現(xiàn)在很多媒體拿出來推崇,更有甚者還冠了一個“夢想”的帽子,其實不過是大家安撫不了欲望的內心。真正有夢想的人,或許在或許不在北京。
留在北京,其實是因為這里聚集了太多的資源,全國的青年涌到此,都是為了最好的平臺,最觸手可及的機會:教育的機會、工作的機會、實現(xiàn)理想的機會。許多人也提議說,要資源平均化,將優(yōu)質資源部分遷移到二線城市,分散北上廣的壓力。我卻覺得這是發(fā)展的一個過程,而非解決問題的方式?;蛘哒f,北上廣資源性集中或許根本不是一個問題,也只是國家發(fā)展過程的一個顯現(xiàn)。推而廣之,只要人類是在進步的,就總會有先后快慢,先和快的地方無疑永遠會成為人才云集地。所以為了緩解北漂困境而試圖去遷移北上廣資源的做法,可能只會對其他地區(qū)的發(fā)展起到好處,并不會影響北上廣繼續(xù)熱下去。
除了資源,北京迷人之處還在于文化。在這樣一個有著古老韻味,謎一樣歷史文化的城市之中,或許你吃個爆肚,前門大街上邁一邁步,內心都漾動起一兩個電影畫面;或許也有老舍《茶館》里的情節(jié)。不止于此,北京的文化中還含著現(xiàn)代主義風格。朝陽區(qū)有著大大小小的藝術區(qū),那些掛在櫥窗上讓你捉摸不透的畫作,那些擺在展臺上高深難懂卻引人入勝的現(xiàn)代主義藝術品,讓你身體每個細胞都不由自主地給文藝留了空間。所以,漸漸地,你會對這個城市多了舍不開的認同。
大四實習的時候,我早上趕著早高峰等了三班,終于擠進地鐵,人挨著人,呼吸著你我他的呼吸,心里想著以后再不要過這樣的生活。不再過這樣的生活,就意味著實現(xiàn)心中的欲望,或者離開。對于千千萬萬個北漂來說,大家無疑選擇捏死了后者。
說到北漂,從內心索求上來談,其實也分為兩種人:一種是留在北京夢想做人上人的,另一種是留在北京“做夢”的。第一種人,其實并沒有什么實際的理想,所有的方向只為能賺錢、過得越來越好就行。所以,無論做什么工作,在哪一個行業(yè),都沒有太大所謂,錢多就行。第二種人則不同?!白鰤簟钡娜擞兄约豪硐氲臉它c,有著不能改變的領域和非此不做的事情,他們堅信窮或者累都沒關系,只是要達成心中做的夢。前者為了欲望滿足,后者只為了滿足。當然,二者之間沒有什么對錯,只是我一直固執(zhí)地想要把自己歸為后者,但有時也擰不過現(xiàn)實。
我有一個舅舅,十年前就做了北漂,十年后依然如此,我媽以前總拿他來教育我,在畢業(yè)的時候尤甚,因為她總擔心我走這個舅舅的老路。其實,我也很不理解,為什么沒車、沒房、沒戶口,還要選擇十年如一日地漂著?后來有一次聊天,跟著舅舅一起漂在北京的舅媽玩笑似的說了一句“離不開了”,讓我霎時有一種說不出的情緒堵在胸口,也似乎帶著些傷感明白了什么。
我在去香港一年后,終于還是選擇了回到北京,現(xiàn)在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再回來,我明白了,我們總要為了得到付出什么,這是這個世界永恒的法則。留在北上廣,付出的可能就是幾十年的現(xiàn)世安穩(wěn)吧。所以,許多以前不能忍的還是被默默地接受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要北漂,你要安穩(wěn)。誰和誰都無可厚非。說到底,選擇在哪里生活,以怎樣的方式生活,是個人的權利,只要不后悔,其實怎么著都行。
責任編輯 張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