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莉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對眼科術后患者療效情況,給眼科疾病的治療提供參考。方法:選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間在我院治療的120例眼科術后患者,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60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在此基礎上給予研究組患者使用耳穴壓丸方式進行護理。統(tǒng)計分析兩組患者傷口愈合時間、術后充血恢復情況以及焦慮程度、疼痛評分等。結果:護理前檢驗研究組與對照組疼痛評分情況P>0.05無顯著差異性,給予針對性護理后評分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同時,兩組患者傷口愈合時間、充血恢復以及焦慮程度相比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結論:給予眼科術患者實施中西醫(yī)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術后預后效果,在臨床中應注重推廣。
【關鍵詞】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眼科手術;療效觀察
本文以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間120例在我院眼科術后患者為對象,研究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效果,現(xiàn)對研究情況進行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統(tǒng)計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狀況,結果為:研究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18~79例,平均年齡(42.5±1.4)歲。24例患者實施青光眼術,18例行白內障術,12例患者行視網膜脫離術,6例行玻璃體割除術;對照組中33例為男性,27例為女性,年齡22~74歲,平均年齡為(43.2±1.6)歲,25例行青光眼術,17例行白內障術,14例行視網膜脫離術,4例行玻璃體切割術。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手術方式等基礎材料P>0.05無顯著差異性,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健康護理、心理護理以及生理護理,具體護理內容為:健康護理方面,患者入院治療前給患者介紹醫(yī)院及醫(yī)護人員情況,使患者充分了解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作息制度等內容。心理護理方面: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充分了解患者心理情況,對于出現(xiàn)焦慮、慌張等不良情緒的患者,應及時疏導。通過為患者講解所患疾病的情況,使其了解病情,并列舉治療成功案例,樹立治療的自信心。生理護理方面,術后2d時可去除紗布,指導患者滴加眼藥水。并做好眼睛保護工作,并要求患者定期到醫(yī)院復查。
在對照組實施綜合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研究組耳穴壓丸方式護理。具體操作為:使用75%的酒精對患者耳廓進行清潔處理,明確患者眼、目2、目1等穴位。同時,將王不留行籽粒放于0.6cm×0.6cm膠布上備用。將耳廓固定后,使膠布貼在相關穴位上,一輕一重的進行按壓操作。每個穴位按壓30~60s左右,患者有酸、脹之感為宜。統(tǒng)計并分析兩組患者傷口愈合時間、充血恢復時間以及焦慮程度,疼痛評分情況,其中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衡量患者疼痛程度,使用焦慮自評量表衡量患者焦慮情況,當評分不足50分時表明無焦慮癥狀。
1.3 數(shù)據(jù)處理
使用SPSS18.0軟件對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并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方式表示計量資糧,并進行t檢驗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對比
進行針對性護理前后,對照組患者平均評分為(6.21±0.75)分、(3.12±0.63)分。研究組對應分數(shù)為(6.14±1.12)分、(2.07±0.55)分,對比兩組護理前疼痛評分P>0.05無顯著差異性。護理后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
2.2 焦慮評分情況
護理干預前后對照組焦慮評分分別為(73.41±4.74)分、(35.85±3.44)分,而研究組護理干預前后的評分(72.68±5.23)分、(16.45±3.67)分,護理前后對比兩組評分P>0.05無顯著差異性,護理后對比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
2.3 充血恢復與傷口愈合時間
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針對性護理前后充血充血和傷口愈合時間如表1所示。
由表中數(shù)據(jù)不難看出進行針對性護理后,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充血恢復與傷口愈合時間相比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
3 討論
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組與對照組相比疼痛程度評分、焦慮情況評分護理前P>0.05無顯著差異性,而經針對性護理后對比評分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
同時,對照組充血恢復時間為(4.79±1.58)d,研究組充血恢復時間為(2.51±1.13)d,對比P<0.05差異具有顯著性。對照組、研究組傷口愈合時間分別為(9.63±1.72)d、(6.73±1.42)d,對比P<0.05具有顯著差異性。
由此不難看出使用中西醫(yī)結合護理方式給予眼科術后患者護理,比使用綜合護理方式獲得的預后效果較好。在今后眼科疾病術后干預時可考慮應用中西醫(yī)方式進行護理,以改善干預效果,促進患者眼科疾病的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