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學軍
【摘 要】對伴隨網絡成長起來的兒童來說,互動有天然的親和性,在此情形下,把互動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引入語文閱讀教學,也就具有合理性。從理論上看,互動式閱讀教學其實是對話理論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這種方式順應了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時代發(fā)展要求。
【關鍵詞】網絡時代 ? ? 互動式閱讀教學 ? ? ? ?師生關系
新課標的重要原則之一就是教會學生學習,而“教會”的內涵其實主要是教給學生如何掌握知識、怎樣學習,以達到培養(yǎng)能力和完善人格的目的。為此,語文教師的方法首要任務應該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教給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F(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能激發(fā)和引導人們的思想和意志,讓其努力探索某種事物的底蘊,直接促進其智力的發(fā)揮和學習效率的提高。正如科學大師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蹦菃栴}是,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
應該說,不同時代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興趣感知方式。換句話說,就是時代不同,調動學生興趣的方式也應該有所不同。當前,我們面對的小學生大多是伴隨網絡長大的?;诖?,我們有理由認為,作為網絡交流基本方式的互動,在調動學生興趣上有相當?shù)挠H和性。在此前提下,把互動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引入語文閱讀教學,也就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性。從理論的角度說,互動式閱讀教學其實就是對話理論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在內涵上,它符合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也順應了當代教育以“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為特征的時代要求。
一、互動式閱讀教學順應了網絡時代的新要求
互動式閱讀教學,體現(xiàn)了主體性教育的基本理念,是語文創(chuàng)新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課題,也是語文新課程標準的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寬思維的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顯然,這是對傳統(tǒng)重接受輕探究、重知識輕體驗、重結果輕過程學習方式的否定和揚棄。互動式閱讀教學,確立了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地位,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在教育中要將學生作為有個性、有自我追求的“人”來看待,旨在將學生培養(yǎng)成能動的、創(chuàng)造的、富有對話性和健康心理的現(xiàn)代人,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陶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人實現(xiàn)自我成長的過程、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力與生命力的過程。從人性出發(fā),沿著人性的道路,走向人性,這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使語文課堂散發(fā)出生命的活力,真正成為育人的樂園。所以,我們可以說,互動式語文閱讀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的精神實質。
以“傳道、授業(yè)、解惑”為主要追求的傳統(tǒng)教學是獨白式教學,其教學實質是“知識專制”,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把知識作為工作的主要對象,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識全部教給學生,知識成了中心。師生關系被定位為傳授的關系,這種定位使教師自以為凜然不可侵犯,使學生唯唯諾諾,不敢越雷池一步,最終阻斷了教師自身的不斷完善,也扼殺了學生的獨立人格和創(chuàng)新精神。這種方式,在理念上僅把教育理解成了工具,而沒有同時把教育理解為生活。雖然取得了暫時的效率,但從人的成長上看,它實際上是放棄了效率,因為生活的意義才是效率的真正歸宿。與此不同,在互動式教學中,師生雙方彼此的影響是雙向性的,不是施予與承受,而是互相施予?;影l(fā)生在教師與學生之間,也發(fā)在師生與不同的文本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是主體雙方從各自的理解前結構出發(fā)所達到的一種視界融合。
二、互動式閱讀教學是對網絡時代師生關系的回應
互動式閱讀教學強調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僅僅是一種認識關系,更是一種民主的、平等的對話關系,是一種共同創(chuàng)造意義的關系。在教學中,師生雙方都作為整體的、獨特的個人而相遇與交往,在相互對話與理解中接納對方。教師要真正體會到學生作為獨特個體的需要、情感、態(tài)度和發(fā)展的意向,體會到學生作為發(fā)展中的主體的獨特個性及自由、創(chuàng)造和選擇,信任學生、尊重學生,而不是把學生看作是年幼無知、不成熟的人而強迫學生服從自己的意志,接受自己的權威。這樣一來,教師不再是語文課堂的統(tǒng)治者,而是平等的對話者,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消極地等待被灌輸?shù)娜萜?,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個性的充滿生命的獨特個體,是與各教師完全平等、相互開放精神的對話者。這改變了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中的權威依從關系,使教師從社會“代言人”和“真理的擁護者”的神壇上走下來,親近學生。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而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新一代的學生是伴隨著網絡成長起來的,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是平等的對話關系,既不是簡單的師講生聽,也不是單純的師導生演,更不是師尊生卑,而是互學、互動、合作、平等的關系。教師“已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多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fā)現(xiàn)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
三、互動式閱讀教學是學生自我建構的途徑
互動式教學能打開學生的興趣之門,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要讓學生學得有趣,就得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教師、文本之間自由地進行交流,他們之中沒有權威、沒有主次、只有平等的理解、賞識和領悟,他們會覺得自己與教師、作者處于同一水準,他們之間是平等的關系。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觀能動性得到調動,主人翁精神得到贊賞,學習語文的興趣必然會得到激發(fā),學習語文的效率也必然會得到提高。在互動過程中誘導學生深入探究,求知的興趣能激發(fā)學生的發(fā)現(xiàn)欲、表達欲,通過互動,學生們種種無比鮮活的話語,似山間叮咚作響自由歡快流淌的小溪。他們在發(fā)現(xiàn)中對話,在對話中發(fā)現(xiàn),這樣,學生的好奇心會促使他們不斷向自己、向他人詢問“為什么”。教師則在此過程中因勢利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鼓勵他們勇于探究、深入探究,培養(yǎng)他們探究語文知識的興趣和能力。
在互動式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的任何一次發(fā)現(xiàn)、任何一種想象、任何一次發(fā)言、任何一種討論,都是有價值的,都應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贊許,學生立足于個人的、生活的、時代的獨特認識在對話中得以完善和豐富,整個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個性的呈現(xiàn)過程。學生的學習自然地同生活結合起來,學生個體化的獨特體驗為他們下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在這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中,學生也就逐漸學會了學習。
通過互動式閱讀,學生不僅獲得了活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得了與他人對話的理性,并在啟發(fā)式的、探索式的對話中獲得了主體性的發(fā)展。而互動式教學賦予學生自主和自由、尊重和信任,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凸現(xiàn)出來,知識成了能力的載體,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實行互動式教學,能有效地喚起學生的熱情,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獨立意識的生成。
【參考文獻】
[1]朱作仁,祝新華.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學導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
[2] 熊生貴.語文教學實施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劉旭東,張寧娟.校本課程與課程資源開發(fā)[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12.
[4]程達.語文學科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