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洛各
摘 要:語文要建設高效課堂,實現有效教學,教師自身素養(yǎng)是實施前提,遵循語文教學規(guī)律,營造愉悅教學氛圍,運用的教與學方式,采取現代教育手段,才能語文教學走向真實、樸實和有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實施
有效教學是新課改主題中的關鍵詞,是教師為之奮斗的目標追求。但由于深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思想桎梏,很多教師滿足師傳生授的教學模式現狀,不能創(chuàng)新教學,更不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導致高耗低效現象嚴重。實踐新課改,就是讓課堂重新煥發(fā)生命活力,彰顯高效境界,讓學生學得輕松、有效果。下面,我結合近年的語文教學實踐,談談如何進行有效教學。
一、強化基本素養(yǎng)建設
教師素養(yǎng)是實踐新課改的基本前提,語文教師首先要具備摯愛學生、酷愛語文的專業(yè)精神,才能始終不渝地追求高水平、高質量的教學目標,使課堂教學省時高效。教師還必須博學多才,自覺進行知識和信息的積累、儲備,為學生學習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當面對學生知識的獲取、方法的掌握、求索的疑問、是非的判斷時,及時給予指導,使學生獲得發(fā)展。語文教學基本功是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方面。首先要鍛煉自己深鉆教材的基本功,消除在鉆研教材上主體意識的缺失現象:照抄教學參考;網上下載教案;搬用名師設計等。要深入解讀文本,咀嚼語言文字,透過文章字里行間蘊涵的情、理、意、趣,感受文章的生命力。能將教學目標和搜集的信息資料,融入自己的教學之中,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并進行整合,還要在教學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
二、遵循語文學習規(guī)律
遵循語文學習規(guī)律就是突出語文學科特點,遵循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是以語言形式為載體,進行規(guī)范語言實踐的母語教學,這就注重了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有著本質區(qū)別。如推敲字、詞、句、篇的意思,揣摩語言的意蘊,領會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領略文章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及文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等。注重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語言并與生活實踐有機結合,將聽說讀寫作為語文課的主要內容,克服非語文化因素干擾,使語文課真正上成語文課。語文課還要繼承語文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沿用被長期教學實踐證明了的經驗。例如,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閱讀識字結合,精講多練,讀寫結合,勾畫批注,熟讀背誦等。要結合語文教育的發(fā)展,學生認知水平的提升,在繼承的基礎上發(fā)展、創(chuàng)新。
三、營造愉悅教學氛圍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和學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要善于將教育的意圖變成學生自身求知的需要,要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氛圍。美國教育家布盧姆說過:“一個帶著積極性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得更加輕松,更加迅速?!痹诮虒W過程中,我們要改變“一張嘴攬課堂”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真正主人,讓學生充分體驗知識建構過程的喜悅。因而教師在課堂上應盡量少講,倡精講,精到妙處,講到實處,多采用啟發(fā)引導的方法點拔,誘發(fā)學生學習欲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給學生充足時間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師教學活動轉化為學生主動求知的過程,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四、開展合作小組學習
新課標明確要求到:“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苯處熞盐蘸脤W生在學習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培養(yǎng)學生學會“發(fā)現”,有樂于發(fā)現問題的興趣,敢于發(fā)現問題的精神,善于發(fā)現問題的能力。要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自己“發(fā)現”的時間和空間,倡導求實、求知、求異、求新,以獲得學習的新成果。而實現有效的合作學習,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討論那些重點、難點和有價值的問題,以及思維指向多元化,思維火花容易碰撞的問題。合作討論時間要充分,不走過場。教師要參與到學生中間,師生、生生互動交流,以達到學習成果共識、共享。
五、有效運用信息技術
隨著信息化的發(fā)展和深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主成為課堂的典型特征。以多媒體為核心信息技術正日益與語文教學有效整合,給語文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更多課程教育資源,活化了教學情境、意境、心境,增強了教學感染力。特別是改變了知識的呈現方式,傳統(tǒng)板書被多種媒介替代,圖像、動畫、聲音、視頻成為知識的新的載體,比以往更具有視感和可悅性,更具有吸引力。因此,也就成為很多教師教學的常用手段。但運用多媒體要從實際出發(fā),既使用現代媒體,又恰當使用傳統(tǒng)媒體,整合各種學習資源使其在教學中發(fā)揮作用。要把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創(chuàng)設和豐富教學情境的工具,激勵情感的工具,促進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使教與學方式得到變革。
六、盡量使用激勵性評價
激勵性評價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每個學生都有爭強好勝的天性,都有渴望成功的愿望,都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正是這種內驅力,激勵學生不斷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完善?,F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得到肯定性評價,會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極大地激發(fā)學習動機,調動奮發(fā)向上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自我發(fā)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使學生學習成功的需要得到滿足,使學生的動機、態(tài)度、情感、人格等因素處于并保持積極、活躍、協調的狀態(tài)就必然會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以及語文成績的提高。
需要強調的是,“激勵性”評價不等于盲目的遷就、無原則的默認,或者說不批評、只表揚,它以尊重學生和愛護學生為前提,引導學生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教師大加贊賞的不是學生天生的稟賦或特長,而應是學生通過自身努力而獲得的結果。
真實、樸實、扎實是小學語文有效課堂的永恒的追求。要進行扎實的聽說讀寫訓練。要追求樸實的教風,而不求時尚,不盲目跟風,不表面效仿。要消除嘩眾取寵的“新潮”,華而不實的“熱鬧”。要牢牢把握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潛能、身心健康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這一目標。教師要使自己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步更新,師生的語文素養(yǎng)同步提高,切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讓師生的生命在生活的、對話的、開放的語文課堂中彰顯精彩。